《台钙科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新纪录,室内发电效率达33.5%》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14
  • 办公室室内光下,台湾钙钛矿科技(TPSC)开发的10cm×10cm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高达33.5%好成绩,大面积弱光发电应用建立良好里程碑。

    今年7月泰国玛希隆大学的科学家们也开发出室内光表现32%钙钛矿太阳能,透过反溶剂沉积和真空热退火(VTA)的制造工艺,在1000lux室内光线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显示出27.7%能量转换效率,以及32%的峰值效率。

    台钙科表示,在TL84光源1000lux照度下测得10cm×10cm模块的光电转换效率达33.5%,且测试样品面积为64.4平方公分,超过玛希隆大学的0.04平方公分(面积比1600:1),为大面积弱光发电应用与检测建立一个良好里程碑。

    钙钛矿太阳能技术备受关注,也因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光活性层能隙可调性,可以精确调节来匹配室内照明的光谱,室内太阳能为一大应用潜力,可以为传感器、无线网络和其他需要少量电力的设备供电。

    只是目前钙钛矿室内弱光效率的主要问题包括室内光谱不匹配、载流子生成和传输、结构稳定性和制程和制造技术等。

    台钙科以独立开发的水星一号线制程开发平台,对钙钛矿太阳能的材料、结构、制程进行优化。

    目前在10×10cm尺寸大小的基板上,结构FTO/TiO2/MAPBI3/Spiro/IXO/Cu下获致的AM1.5G转换效率达20.7%,同时在A4尺寸大小基板上也呈现了16.6%的转换效率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27128.shtml
相关报告
  • 《效率达21.63%!光因科技大面积钙钛矿电池组件刷新世界纪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06
    • 近日,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认证,光因科技在30cm×40cm大面积钙钛矿电池组件上实现21.63%的权威第三方认证效率,这是光因科技在钙钛矿产业化上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为目前1000平方厘米级钙钛矿反式单结太阳能电池组件世界最高效率。 作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技术,钙钛矿的高效率及高稳定性,是当前国际前沿科学技术的难点问题。光因科技在大面积组件效率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另外,在高稳定性和组件效率重现性也有重大进展。目前,光因科技正加快100MW中试线的推进,预计2024年底将建成落地,届时,组件面积将扩大至平方米级。 光因科技于2023年4月完成5000万天使轮融资,为该行业最大单笔天使投资,其10MW小试线于2023年4中旬开始建设,6月底拉通10MW小试线,是全球最快投产的小试线。在全面投产4个月的时间里,掌握了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离子耦合技术、电荷传输层离子电荷协同运输技术、设备工艺匹配性技术等关键技术核心,使钙钛矿组件效率稳步提升并领跑行业。
  • 《我国科研团队刷新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世界纪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26
    • 据南京大学消息,该校谭海仁教授课题组研制的大面积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取得新突破,经国际权威第三方机构测试,其稳态光电转化效率达24.5%,刷新此类组件的世界纪录,也为后续产业化发展打下技术基础。相关论文2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据谭海仁介绍,钙钛矿是新型太阳能电池的重点研发方向之一。和传统晶硅材料相比,钙钛矿光伏组件更轻、更薄,具有可弯曲、半透明等良好特性,应用场景更丰富。近年来,谭海仁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研究钙钛矿,取得小面积电池光电转化效率28%、大面积叠层组件光电转化效率21.7%等成果。 “叠层组件由带隙不同的子电池堆叠而成,窄带隙子电池能够吸收宽带隙子电池吸收不了的光,理论上,叠层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应该更高,21.7%这个结果显然不能令人满意。”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大学2019级直博生高寒告诉记者,实验室制备的小面积电池只有1平方厘米左右,而真正具有商用价值的是组件,所以必须突破大面积叠层组件的效率关。 难点在于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生产工艺。“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过程太快,不好控制,大面积制备时,会出现薄膜不均匀的问题。而且钙钛矿的结晶过程上下不同步,容易导致薄膜的底部产生大量缺陷。”高寒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谭海仁课题组在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了甘氨酰胺盐酸盐,它能够减缓钙钛矿的结晶速率,将薄膜的制备时间延长到原来的10倍左右,并且能自发诱导修复底部缺陷。 高寒表示,用这种办法制造的窄带隙钙钛矿薄膜,与宽带隙钙钛矿薄膜结合后,所形成的叠层组件面积达20.25平方厘米。经过国际权威第三方机构测试,该组件取得24.5%的光电转化效率,相关数据被国际《太阳能电池效率表》收录,目前尚无同类组件打破该纪录。 谭海仁表示,此次突破为后续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我们还将不断尝试制备面积更大、效率更高的全钙钛矿光伏组件,向着产业化的目标踏实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