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阳光”,释放西部能源红利》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04
  • 在甘肃敦煌的广阔沙地上,矗立着一座260米的高塔,它的周围环绕着12000多面定日镜。利用太阳能,这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能够24小时不间断发电。

    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西部独有的“能源红利”,有了丰沛的电能,高效率、大规模的电解水制氢气成为可能。

    “我们早在2018年合作研发成功的碱水电解槽,每小时可生产一千立方米氢气,与当时国际先进技术比肩。”在兰州大学日前举办的“氢能与低碳中心”启动会暨氢能与低碳中心兰州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氢能与低碳中心主任李灿告诉记者,目前电转氢效率已达到80%以上。

    李灿说,随着电解氢规模、效率、稳定性的提升,氢气得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在高效催化剂的助力下,氢气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阳光”甲醇,用于工业生产中。

    当前,实现巨量风、光发电的有效利用和就地消纳是西部风光富集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液态阳光”技术路线是以氢能为载体实现太阳能利用的有效路径之一。

    为响应国家能源转型重大需求,兰州大学成立氢能与低碳中心,旨在探索更多能源利用的途径,构建西部氢能发展共同体。

    “我们提出将太阳能转化为燃料或化学品加以利用,从而通过适宜技术高效、便捷地使用绿电。”李灿表示,从利用新能源电力制氢到储氢、运氢、用氢等不同环节,可能带动上万亿规模的产业。

    “但氢气气体密度很低,储存运输非常麻烦,将水直接电解为氢气进行储运难以落地。”李灿表示,“液态阳光”作为解决方案,既契合了工业减碳目标,又可实现氢能源的高效储存和运输。

    “液态阳光”技术在甘肃省成功实施全球首套千吨级甲醇规模化合成示范工程,并通过鉴定;2024年,全球首个10万吨级“液态阳光”燃料合成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正式启动建设,该技术进入产业化阶段。

    在绿电的氢能转换及有效利用方面,兰州大学具备产学研用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杨勇平介绍,通过化学物理、大气环境、能源动力等学科交叉,兰州大学已在新一代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材料及装备、新型储能技术、数值天气预报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产学研用全链条创新机制。兰州大学还联合校友企业隆基绿能公司开发出高效的晶硅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光伏组件及有机光伏器件,并完成了大型碱性电解槽制氢方案的研制工作。

    杨勇平表示,未来,兰州大学氢能与低碳中心将围绕多能互补灵活发电、高效安全氢电融合、柔性低碳终端用能等方向持续开展攻关,加强与科研机构、重点行业和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通过建成太阳能全链条的研发平台和测试环境,构建真实服役条件下相关材料、电堆、装备的研发平台等多种基础设施。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90923-1.html
相关报告
  • 《电改红利释放 新兴产业用电增长明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9-13
    •  用电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晴雨表”。《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广东、山东、福建、陕西等地调研了解到,今年以来,多地新兴产业用电增长明显,折射经济新动能不断壮大。伴随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受益于电改红利。同时,一些企业期盼,进一步优化电力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新兴产业用电增长明显 折射经济新动能壮大   位于广州市的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是我国显示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生产大尺寸液晶面板。公司生产科长张秀说,今年上半年,随着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的启动以及新一代显示屏销量增长迅速,公司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用电量同比增长20%。公司新建工厂预计下半年量产,生产附加值更高的商用型号液晶面板,供应索尼、三星、小米等,年产量将达2520万片。   “今年上半年,广汽丰田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2%,用电量同比增长了10.9%。”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企划室动力科负责人说,顺应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潮流,广汽丰田混合动力等车型受到消费者青睐,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6.4%,预计明年企业用电量将攀升到3.24亿千瓦时。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全社会用电量4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5%。累计用电量前三的行业依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分别占制造业的12.5%、8.4%及6.9%,体现出经济转型升级与消费升级给产业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   在经济大省山东,自去年初获批建设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近两年关停了散乱污及落后产能企业近十万家,并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新动能创造的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39%提升到2018年的4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东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8.1%。其中,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6%,采矿业等传统行业用电量则出现负增长。   国网山东平度市供电公司总经理李京兵说,工业和制造业用电量平稳增长,高端装备、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用电增速超前,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这些用电结构变化折射出我国经济新动能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电改红利助企业降本增效   提升获得感   随着各地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电力交易模式日益多样化,电改红利不断释放,企业电费支付负担有所减轻。   首先,替代发电享优惠,市场化交易降电价。位于山东聊城的新凤祥控股集团年产60万吨铜,集团动力部副部长李兵介绍,企业与大唐临清发电等签订替代发电协议,2018年完成替代电量8.17亿千瓦时,平均电价0.45元/千瓦时,比执行普通大工业电价价格便宜0.19元/千瓦时,一年节约电费1.57亿元。“及时享受到国家电价核算等优惠,帮助企业降成本得实惠,民企发展信心更足了。”李兵说。   新疆电力交易中心副主任龚文军介绍,近年来,新疆电力用户参与市场化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规模约4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较2014年增长了184倍。受益于一系列市场化交易,新疆相关用户每度电成本平均下降了6分钱。   其次,压减办电环节,提升电力获得感。国网西安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孙强说,西安将低压小微企业办电环节压减至3个以内,平均接电时间压减至15天以内。据国网沈阳供电公司介绍,目前沈阳市已有1947家小微企业体验到“获得电力”提升带来的便捷和实惠。小微企业的新装户数同比增长43%,接电时间由原来的48.2天压减至15天以内,为企业节省投资成本9.27万元/户。   再次,主动让利企业,惠及更多企业。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加大投资力度,对市级及以上园区用户,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等大中型企业投资至客户规划红线;对全省城区160千伏安及以下、农村100千伏安及以下小微企业实施低压接入投资到电能表,累计为4.32万个小微企业提供“零投资”服务,节省用户办电成本11.56亿元。   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降低用电企业成本   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西电集团下属的一家大型企业。公司动力部门负责人连君表示,2018年公司用电量占购进能源综合耗量的34.9%,用电潜力还有待开发,但与其他能源相比,目前电价相对成本较高,不利于企业进一步扩大用电量。   国网山东招远市供电公司、国网德州市陵城区供电公司等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大工业电价虽然有所降低,但与一般工商业电价下降幅度相比,仍相对偏高,可研究对用电量较大的用户再实行一定的电价优惠政策。   山东一家大型食品公司主要从事畜禽屠宰、肉制品加工。据该企业反映,目前企业执行电价为大工业电价,无论当月用电多少,每月均需缴纳固定金额的基本电费。去年,这家企业一个厂区累计产生基本电费51.8万元,占电费比重的13.6%。   业内人士表示,根据当前国家政策规定,执行大工业电价的企业全年暂停用电超过6个月的,超出部分仍要缴纳基本电费,建议相关部门适当调整这一政策,减轻企业用电负担。
  • 《深入:液冷技术如何释放储能潜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30
    • 21世纪20年代将被人们铭记为储能十年。例如,2021年底,全球安装了约27GW/56GWh的储能系统。到2030年,这一总数预计将增加15倍,达到411GW/1194GWh。 大量涌入的储能背后有一系列驱动因素。可以说,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是必要性。到2050年,近90%的电力可以由可再生能源产生。充足的储能对于平衡如此大量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至关重要。 在美国,公共政策也是更雄心勃勃的储能部署的重要驱动力。最近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IRA)为未来十年为太阳能和储能以及独立储能装置配对的项目提供了30%的投资税收抵免(ITC),为储能市场提供了急需的确定性。过去,只有太阳能加储能项目符合ITC的资格。《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通过后,研究公司Wood Mackenzie将其对2022年至2026年间美国储能市场的预测上调至191GWh以上。 最大化储能价值 虽然很明显,未来几年对储能的需求只会变得更加迫切,但同样重要的是要知道,并非所有的储能技术都是平等的。事实上,在安装成本、平准化能源成本(LCOE)、性能、运营和维护(O&M)以及安全方面,部署哪种储能技术的决定将产生重要影响。 当比较传统的风冷储能系统和液冷替代品时,技术选择的影响尤其明显,例如阳光电源公司生产的PowerTitan系列产品。这两种储能技术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是容器大小。 阳光电源的高级技术销售经理Neil Bradshaw说:“如果你进行空气冷却,那么你必须有这些巨大的空气管道通道来输送空气,因为空气的比热容非常可怕。但水的比热容是所有材料中最好的,这意味着你只需要一个小管道,就足以冷却2.7MWh的电池模块。由于该管道占用的空间很小,这意味著我们可以将容器缩小到最小尺寸。” 事实上,PowerTitan比标准储能系统占用的空间减少了约32%。液体冷却也比空气更容易控制,空气需要一个复杂的平衡动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液体冷却的优点最终导致功耗降低40%,电池使用寿命延长10%。 液冷储存容器的尺寸减小具有许多有益的连带效应。例如,减小尺寸意味着安装更容易、更高效、成本更低。Bradshaw说:“你可以用一辆大卡车运送满载的电池单元。这意味着你不必在现场装载电池模块。这基本上都是预先完成的,你只需把它放在地上。”更小的尺寸也为设计储能系统的安装位置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液冷系统的安全优势 只有解决安全问题,储能才能在可再生能源主导的脱碳电力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电力研究所(EPRI)追踪世界各地的储能故障事件,包括火灾和其他安全相关事件。自2017年以来,EPRI记录了50起商业和工业(C&I)以及公用事业规模的故障事件。 随着锂离子储能系统在当今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主要的安全问题是热失控。在基本层面上,当故障导致电池内部过热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可能会导致产生大量热量和自加速反应,从而导致火灾或爆炸。热失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内部电池缺陷、电池管理系统故障和环境污染。 液冷电池储能系统比风冷系统更能防止热失控。Bradshaw说:“如果你的电池单元发生热失控,你就有了这个巨大的散热器,可以将能量吸入其中。液体是一层额外的保护层。” PowerTitan储能系统经过了严格的测试,以确保其能够防止热失控。Bradshaw说:“我们测试的一部分是故意迫使电池进入热级联,并停止液体冷却。我们以每分钟5摄氏度的速度将温度升高到400摄氏度。我们将三个、四个或五个电池串联起来,然后移除热源并观察发生了什么。我们的目标是让级联自行耗尽。” 电池串级别控制 安全显然是任何电池储能系统的首要任务。但最安全的系统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性能。在这方面,PowerTitan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一个是在串级包含DC-DC转换器。 原因是:串级管理意味着一些性能不佳或有故障的电池不会损害整个电池系统的性能。例如,性能不佳的电池会影响电池串的整体容量。Bradshaw说:“我们可以在电池串级别使用DC-DC将这种影响隔离到一个电池串上。”这意味着,一个容量不足20%的单元只会影响其电池串,而不会将24个或更多电池串的容量减少20%。 Bradshaw说:“这与客户的底线有很大不同。串级的DC-DC转换器隔离了这个问题,这样它就不会影响到其他部件。” (素材来自:Sungrow 全球氢能网、新能源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