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同步的纬度趋势》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 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8-08-26
  • 花期同步在植物的繁殖成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入侵植物的成功建立和传播至关重要。尽管花期同步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但这些因素沿纬度梯度的变化对花期同步的影响以及花期同步在入侵种群繁殖成功中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探讨。在一项为期两年的野外研究中,我们考察了中国沿海一种入侵植物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开花物候,尤其是花期同步的纬度变化,以及它与三个气候带群体种子的关系。我们发现,其第一次开花日期延迟,且花期同步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花期同步与花期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但与土壤性质和降水无关,说明气候因素影响了花期同步的纬向格局。此外,花期同步与不同纬度的种子集合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开花同步可能在S. alterniflora有性繁殖的纬向模式中起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因素除了对入侵物种的生长有影响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入侵植物的花期同步影响入侵植物的繁殖成功,从而对外来植物的入侵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相关报告
  • 《IFLA趋势报告2024》

    • 来源专题:科技出版市场动态监测
    • 编译者:崔颖
    • 发布时间:2024-11-15
    •     《IFLA(国际图联)趋势报告2024》是自2013年初版以来的首次重大更新,也是支持图书馆领域为未来做好准备工作的关键支柱。通过培养将未来融入今天规划的反思能力,图书馆可以变得更加坚韧,从而更具可持续性。同时又惠及图书馆所服务的社区,包括当地民众、大学生和教师以及就国家图书馆而言的整个国家。     整个报告的重点是信息和知识环境的未来,以及如何影响其他领域(如公民生活、环境等)并受到这些领域的影响。这比仅关注图书馆和技术要广泛,但比一般性的宏观趋势探讨范围要小。     此报告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基于文献综述综合审查确定的一组趋势,二是一组探索未来可能面临的不同类型的情景。趋势如下:     (1)知识的实践方式正在改变——未来为改善知识体系中的公平性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这涉及到我们如何界定知识、寻求更多元的声音,以及日益提高的对虚假信息的认识等问题。     (2)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正在重塑社会——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新技术正在改变我们创造、共享和使用信息的方式。探讨了人工智能和深度伪造技术的含义,但也看到了技术创造新的信息互动和保障方式的潜力。     (3)信任关系需要重新审视——重新建立对政府和媒体的信任对于社会的繁荣至关重要。首要观测对机构、新闻业和开放运动的信任趋势,然后再解决隐私问题。     (4)技能和能力变得更加复杂化——人们将需要实践、批判和数字技能才能蓬勃发展。强调了不断增长的技能要求,以及一个更加具备信息素养的社会可能带来的好处,但也指出了技能水平较低者所面临的风险。     (5)数字技术分布不均——数字包容性将增加公平性。这凸显了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以及服务向仅在线转型所带来的问题。同时,它也预见了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文化信息框架的潜力。     (6)信息系统消耗的资源增加——我们的信息需求正在影响地球。强调了加入绿色经济的紧迫性,即寻找既能解决环境问题又能兼顾公平问题的方法。电子废弃物的增长和资源利用是首要问题。     (7)人们正在寻求社区联系——创造共享空间和资源的地方是构建公平社会的关键。包括关于孤立趋势和强化构建社区的本地倡议的趋势。它还讨论了新的连接方式、在线社区如何带来益处,以及更灵活的工作模式的影响。     额外的情景包括:     (1)AI引发的混乱——Supriya Kulkarni探讨了当AI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但信任度持续滞后时会发生什么。     (2)“可能是所有的化学尾迹都在向你倾泻而下”—— Beth Patin审视了当错误信息肆虐时会发生什么,以及图书馆可能需要如何从底层开始重建信任。     (3)一切如常,但又一切已变——David Lankes提出了在一个所有信息都令人怀疑的世界里会发生什么,以及对图书馆与个人和社区的工作意味着什么。     (4)档案状况堪忧——Michael Oghia询问当信息的永久性不再可靠时会发生什么。     (5)图书馆作为LIFEHub——Mei Lin Fung询问当技术的可能性与图书馆的社区角色相结合时,图书馆员的一天可能会是什么。     (6)整个世界是个大舞台——Daniel Nwaeze提出,如果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是能够相互补充以支持合理的探讨,将会发生什么。
  • 《海温变化史揭示海洋变暖趋势》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yuwy
    • 发布时间:2019-02-12
    • 外媒报道英国牛津大学官网1月8日称,由牛津大学、雷丁大学等高校学者组成的研究小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文章《复原全球海洋热储量及热传输历史》。该成果揭示了1871—2017年的海洋温度变化,填补了目前海洋变暖研究领域的空白。 由于数据匮乏,当前大多数研究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海洋变暖进行估算,而此次研究计算出了自1871年以来的海洋变暖值。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海洋自1871年就已经出现变暖趋势,其中1920—1945年和1990—2015年这两个时间段的变暖程度相当。 研究负责人、牛津大学物理系教授洛尔·赞娜(Laure Zanna)表示,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人类不断排出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系统能量过剩。有观点认为其中大多数能量被海洋吸收,致使海洋温度上升和海平面升高,而此次研究为该观点提供了证据。 研究小组成员、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萨马尔·卡蒂瓦拉(Samar Khatiwala)受英国数学家乔治·格林(George Green)的理论启发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卡蒂瓦拉用不同颜色标记海洋表面的不同部分,并监测它们如何逐渐扩散到海洋深处。通过该方法检测得到的信息可应用于有关海洋环流的研究。通过这种计算方法,可以由1871年北大西洋的海面温度异常推算出该事件对2018年印度洋深海温度变暖的影响。 研究发现,过去60年间,大西洋中低纬度地区的海洋变暖很大程度上是因海洋环流变化所导致。研究人员表示,人为因素并不是洋流变化的唯一原因,只有确定洋流变化的真正原因,才能更好地预测海洋变暖的趋势。(赵琪 赵三乐) 关键词: 海洋经济 蓝色经济 海洋变暖 编辑:官芝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