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ps研究人员利用25年卫星数据揭示南极冰川融化模式变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8-28
  • 最近,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Scripps)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科学小组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南极洲浮冰架质量损失的详细历史记录。

    该研究利用了长达25年的来自25个欧洲航天局(ESA)卫星飞行任务的数据、NASA冰速数据以及NASA计算机模型。研究人员发现,自1994年以来,这些冰架损失了近4万亿吨。该研究主要作者Susheel Adusumilli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南大洋的长期变化是南极冰层持续流失的原因。”

    由于南极冰架的规模巨大,加之无法亲自到达冰架,因此研究人员很难获得详细信息。而卫星可以进行全年监测,并且是定期收集有关南极冰损失的信息。研究小组使用了来自ESA雷达卫星的数据,该数据以每秒2万次的速度向地面发送无线电波,并测量这些波反弹回卫星时的传播时间。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该信息来确定陆地或冰层的精确高度。这是对南极总面积为150万平方公里(58万平方英里)的所有冰架融化变化的首次分析。

    长达25年的记录表明,南极洲周围海洋融化冰架的速度变化很大,但总的来说,冰架质量的损失多于增加。尽管冰架在漂浮,冰架损失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但是冰架确实起到了缓冲作用,有助于减缓冰盖从陆地向海洋的滑动,当冰盖变小时,这种影响变弱。如果南极西部冰原完全融化到海洋中,它将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3米(10英尺)。尽管在未来几十年内融化的可能性很小,但即使海平面上升4英寸,也可能使美国西海岸的洪水发生频率翻倍。

    此外,研究人员还确定了融水在海洋中的深度,因为冰架融化的增加会对全球海平面的上升产生重大的环境影响。融化的冰所产生的水比周围的海洋更冷更新鲜。根据水在海洋中最终到达的位置,它可能会对海洋循环和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Scripps海洋学冰川学家Helen Amanda Fricker说:“我们有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所有冰架的变化以及融水进入海洋的位置记录。这些记录能够解释大气和海洋的变化力,以及融水如何影响海洋,从而使我们能够改进预测未来海平面上升的模型。”

    (傅圆圆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scripps.ucsd.edu/news/satellite-record-gives-unprecedented-view-changing-antarctic-ice-melt-pattern-over-25-years
相关报告
  • 《研究揭示了南极洲罗斯冰架下令人惊讶的融化模式》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06-17
    • ROSETTA-Ice 项目是对南极冰的一项为期三年的多机构数据收集调查,它汇集了罗斯冰 架结构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近日 发表在《 Nature Geoscience 》上的一项研究中, ROSETTA-Ice 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他们如何发现一种限制海水流动的古老地质结构,并揭示 当地洋流可能在冰架未来的回撤中发挥关键作用。 随着行星继续变暖,冰架将如何变化,这需要了解冰、海洋、大气和地质相互作用的复杂 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过程,ROSETTA-Ice 团队接近罗斯冰架,利用一种首创的 IcePod 系统,收集极地地区的高分辨率数据。IcePod 由哥伦比亚大学的 Lamont-Doherty 地球观测站 开发,安装在仪器上,可测量冰架高度、厚度和内部结 构,以及下伏岩石的磁力和重力信号。 该团队使用 IcePod 对地球重力场的测量来模拟冰 架下方海底的形状,发现地质边界使得南极东部的海底 比西部深得多,这影响了海水在冰架下流动的方式。利 用冰架下的海床新地图,该团队运行了一个海洋环流模 型分析海水对冰架融化的影响。该模型显示,冷水融化了东部南极冰川的较深部分,但是由于 古代构造边界的深度变化,它远离了南极西部。 该团队发现,Polynya 冰架也有助于夏季沿着冰架前缘的融化,这种融化在冰架内部结构 的雷达图像中得到了证实。总体而言,用于预测未来气候中南极冰损失的模型必须考虑改变冰 锋附近的局部条件,而不仅仅是温暖深水循环的大规模变化。 (杨娅敏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新研究提供了斯维茨下冰川融化的特写视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3-06
    • 南极洲西部斯维茨冰川的快速退缩表面上看似乎由其浮动冰架下的物理过程所驱动,而这些过程与研究人员的认知有所不同。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两篇论文更清楚地描述了冰川下发生的变化,该冰川的大小与佛罗里达州相当,是南极洲变化最快的冰海洋系统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浮动冰架下的融化速度有所增加,但目前的融化速度比许多计算机模型估计的要慢。确定冰川进入海洋位置的观测新数据表明,虽然大部分冰架下的融化比预期的要弱,但裂缝和裂隙中的融化发生得更快。科学家表示,这些发现是认识冰川融化对未来海平面上升贡献的重要一步。 冰架底部和下层海洋之间的一层新鲜海水减缓了冰架平坦部分的融化速度。然而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融化在冰架底部形成了一个楼梯状的地形,这些地区以及冰裂缝融化速度更快。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斯维茨冰川的接地区(与海底相接的地方)已经后退了14公里。该冰原大部分都在海平面以下,容易受到快速、不可逆转的冰损失影响,在几个世纪内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超过半米。 对斯维茨东部冰架下方的接地线观测,揭示了该地区冰川和海洋相互作用过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一项研究通过在600米深的钻孔部署Icefin机器人对接地区域进行勘测,提供了关于冰架下融化情况变化的更多细节。研究人员发现,冰川下被称为梯田的阶梯以及冰底裂缝正在迅速融化,当融化水通过裂缝时,热量和盐分可以被转移到冰川中,进一步扩大裂缝和裂痕。这些重要的观测结果是冰川研究重要的实地观测证据,对冰川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於维樱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