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航空发动机亟需高温合金,图南股份扩产可否满足?》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5-15
  • 飞机制造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皇冠”,而航空发动机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航空发动机不仅代表了当今工业的最高制造水平,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而作为航空发动机的关键“热端部件”材料,高温合金是关键,因此被誉为“空天基石”。

    图南股份专注于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等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其制品,是国内少数能同时批量生产“变形高温合金”、 “铸造高温合金”产品的企业。

    目前,图南股份已经形成了30多种合金材料及多规格铸件制品的完整产品体系,并且在航空、核电等行业实现了批量供货。

    不过,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国高温合金材料的发展速度,我国先进金属材料开发起步较晚,技术上与国外先进企业仍有较大的差距。

    那么,图南股份将如何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中快速成长?它又能否抹平我国在高温合金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助飞“国之重器”

    高温合金,顾名思义通常是指“能在600℃以上的高温及一定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一类金属材料。它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以及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蚀”等性能。

    高温合金的发展,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后期,英国、德国、美国就已经开始研究高温合金。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为了满足新型航空发动机的需要,对高温合金的研究和应用蓬勃发展。

    眼下,高温合金已经成为航空发动机中最为关键的结构材料,主要用于发动机“燃烧室”、“导向器”、“涡轮叶片”和“涡轮盘”四大热端部件。在新型的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的用量能够占到发动机总重量的40%-60%以上。

    以涡轮叶片为例,它是发动机中最关键的部件,由于处于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也让它被列为“第一关键部件”。涡轮叶片结构与材料的不断改进,是航空发动机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涡轮叶片材料大多是“精密铸造镍基高温合金”。

    眼下,我国的高温合金产业正在高速发展,但依旧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受限于《瓦森纳协定》,我国短期内也无法实现高端高温合金的直接进口。作为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水平落后,将直接影响我国空军战斗机的作战能力。

    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将高温合金材料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关键战略材料。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高温合金材料予以支持,如《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多年的深耕,图南股份掌握了高温合金材料“超纯净熔炼”、“近净型熔模精密铸造”、“高精度无缝管材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并且成为了国内航空发动机用大型“复杂薄壁高温合金结构件”的重要供应商、以及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和特种不锈钢无缝管材的主要供应商。

    不仅如此,图南股份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军用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的研制生产任务。军用市场成为图南股份的主要业务领域:2018年,图南股份军品销售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72.7%,占主营业务总营收的53.7%。

    此外,据图南股份招股书,该公司军品的主要客户为集团A和集团B,其中集团A是图南股份的第一大客户。2016年至2018年,集团A贡献的收入分别占当年图南股份总营收的36.62%、31.99%、45.94%。

    由于集团A属于涉军客户,具体名称并不能对外公开,但图南股份招股书中对集团A的行业地位进行了描述,“目前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业形成了以集团A及其下属单位为主的制造格局。”

    需求爆发前夜

    近年来,图南股份营收增长迅速,2016年至2018年,其营收从3.06亿元增长4.34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9%;净利润从1530万元增至7421万元。

    其中,“变形高温合金”和 “铸造高温合金”是图南股份的主要产品,它们合力贡献了图南股份超过70%的营收。

    所谓“变形高温合金”,是指可以进行热、冷变形加工,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较高的抗氧化、抗腐蚀性能的高温合金。它主要应用于“燃气轮机”、“石油化工”等领域,部分应用于飞机、航空发动机领域。

    而“铸造高温合金”则是“以铸造方式直接制备零部件”的高温合金,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生产。

    作为图南股份的传统优势产品,2016年至2017年,变形高温合金产品营收分别占图南股份主营业务营收的43.7%和44.7%。

    不过,到2018年,铸造高温合金完成了对变形高温合金的超越,成功地以39.3%的营收占比成为图南股份的第一大营收来源。作为被图南股份寄予厚望的重点产品,铸造高温合金的表现并没有让图南股份失望,2016年至2018年,这一产品营收从6562万元增至1.6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57.6%。

    虽然近年来图南股份营收稳步增长,但它还远远没有达到极限,下游市场需求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以航空领域为例,根据《world air force 2018》报告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军用飞机数量为3187架,而美国军队飞机数量高达13407架。我国军机更新换代,飞机种类、数量提升空间巨大。

    此外,2011年至2018年,我国军用飞机数量增加了589架,复合年增长率为2.96%。如果继续保持同样的增长率,预计未来15年我国将新增军用飞机数量达1751架。

    按照现有及新增军用飞机搭载一台发动机和两台发动机的数量比例为 1:1 测算,同时考虑维修、备用等因素,未来15年我国将新增军用航空发动机10506台,这将带来约26264吨的高温合金原材料需求。

    不仅如此,民用飞机市场同样拥有巨大潜力。根据波音公司2015年发布的中国市场展望报告,中国民航机队规模在2034年将扩大至7210架。

    而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的《2017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底,通用航空企业在册航空器总数为2297架。未来中国还将增加4913架民用飞机,以平均每架民航飞机配备3台发动机估计,未来将新增14739台发动机,新增高温合金需求约为36848吨。

    事实上,除了航空领域,燃气轮机、核电装备以及汽车等领域的需求同样巨大。

    以核电装备为例,正常建设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需要消耗500吨高温合金。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达到“核电装机容量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3000万千瓦”的规模。根据国家核电建设规划,预计平均每年建成6000兆瓦,则预计未来核电建设带来的每年全国的高温合金需求量为3000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眼下,图南股份的产能已拉满。2017年至2018年,其高温合金产能为1445吨,产能利用率高达103%和109%。

    为了不受制于产能,图南股份此次上市拟募集的5.56亿元资金中,就将有4.4亿元将被分别用于“年产1000吨超纯净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建设项目”和“年产3300件复杂薄壁高温合金结构件建设项目”。

    等到项目建成,将解决图南股份高温合金材料及精密铸件生产能力不足的瓶颈。

    多年的深耕,图南股份正在不断缩小国内高温合金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接下来,等到图南股份产能扩充完成,伴随着国内需求的爆发,图南股份的业务规模将确定性增长 。而它的成长将助力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再进一步。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571856
相关报告
  • 《航空发动机低压点火试验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4-21
    • 燃烧室是航空发动机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其点火可靠性决定着发动机的稳定工作边界,进一步决定了飞机/舰船的飞行包线、运行区域和安全性。高空条件下,低温低压条件使得高空点火更加复杂。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高空点火过程,轻型动力实验室开展了常温低压点火边界及火焰传播过程研究。基于高空点火实验台,轻型动力实验室研究人员首先对常温低压下的点火边界进行研究。图1为室温条件下(10℃),旋流器压降1%,2%及3%时,最小点火当量比随高度(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同一旋流器压降,随着高度的增加,最小点火当量比增大,这是由于低压下,空气雾化质量变差及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共同造成的,并且高度越高,压力对点火边界的影响越明显;在相同高度下,随着旋流器压降的增大,最小点火当量比减小,这是由于气流速度增大改善了燃油雾化,从而降低了最小点火当量比。   为了详细研究压力对火焰传播的影响,采用高速相机对旋流器压降2%工况时,不同高度(6km、8km及10km)下的点火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图2显示了不同高度下五个不同时刻(火花放电时刻(t0),初始火核形成时刻(t1),火焰传播至相邻头部时刻(t2),火焰传播至靠近壁面头部时刻(t3)及五头部完全燃烧时刻(t4))的火焰图像。结果表明,在旋流器压降为2%时,不同压力下的火焰传播路径基本相似,即火焰首先在中心单头部传播并稳定在喷嘴附近,随后相邻头部的回流区捕捉已燃头部下游火焰,使得火焰同时传播至相邻头部,最终在五头部燃烧室内稳定燃烧。通过分析不同高度下,各个阶段的时间间隔发现,低压对点火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初始火核形成及早期火焰传播(由单头部向三头部的联焰过程),而对后期火焰传播影响较小,这是因为低压会恶化燃油的雾化蒸发,随着燃烧室中引燃区域的增加,燃烧室温度升高,低压对燃油雾化蒸发的影响逐渐被燃烧室高温所改善,因此后期火焰的传播过程的时间差异较小。   基于上述常温低压下的试验结果,研究团队下一步将采用液氮换热构建低温环境,进一步研究低温低压对火焰传播过程的影响。
  • 《俄3D打印航空发动机通过飞行试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7-29
    • 日前,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卡赞巴什航空中心,使用A30轻型无人机,俄罗斯科研人员首次进行了用3D打印的MGTD-20燃气涡轮航空发动机的飞行测试工作。由于测试工作顺利完成,俄有关部门计划在2021年至2022年对该发动机进行量产。 据悉,用3D打印的MGTD-20航空发动机由俄联邦国家科学中心全俄航空材料科研所和西蒙诺夫试验设计局科研生产联合体共同研制成功,俄罗斯前景研究基金会提供了资金支持。 飞行测试以西蒙诺夫试验设计局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发的产品A30轻型无人机为实验室。该无人机翼展3米,起飞重量40千克,有效载荷10千克。3D打印的MGTD-20燃气涡轮航空发动机推力22千克。 科研人员介绍称,首次试飞期间,A30轻型无人机按计划以自动驾驶模式飞过170米高的航路点,飞行中的最大速度达到每小时154公里,发动机最高转速为每分钟101600转,工作转速为每分钟58000转,最后成功降落。 来自俄罗斯前景研究基金会消息称,俄罗斯科研机构早在2015年11月就开始研发3D打印航空发动机技术。由于使用了3D打印技术,MGTD-20发动机主要零件的生产时间缩短了20倍,生产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在该项目的框架内,还使用了逐层激光熔合耐热金属和铝合金粉末复合材料技术工艺生产MGTD部件。 另外,俄罗斯科研人员还研制出了推力分别为10千克、125千克和150千克的发动机,并计划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对这些发动机进行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