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3D打印航空发动机通过飞行试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7-29
  • 日前,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卡赞巴什航空中心,使用A30轻型无人机,俄罗斯科研人员首次进行了用3D打印的MGTD-20燃气涡轮航空发动机的飞行测试工作。由于测试工作顺利完成,俄有关部门计划在2021年至2022年对该发动机进行量产。

    据悉,用3D打印的MGTD-20航空发动机由俄联邦国家科学中心全俄航空材料科研所和西蒙诺夫试验设计局科研生产联合体共同研制成功,俄罗斯前景研究基金会提供了资金支持。

    飞行测试以西蒙诺夫试验设计局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发的产品A30轻型无人机为实验室。该无人机翼展3米,起飞重量40千克,有效载荷10千克。3D打印的MGTD-20燃气涡轮航空发动机推力22千克。

    科研人员介绍称,首次试飞期间,A30轻型无人机按计划以自动驾驶模式飞过170米高的航路点,飞行中的最大速度达到每小时154公里,发动机最高转速为每分钟101600转,工作转速为每分钟58000转,最后成功降落。

    来自俄罗斯前景研究基金会消息称,俄罗斯科研机构早在2015年11月就开始研发3D打印航空发动机技术。由于使用了3D打印技术,MGTD-20发动机主要零件的生产时间缩短了20倍,生产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在该项目的框架内,还使用了逐层激光熔合耐热金属和铝合金粉末复合材料技术工艺生产MGTD部件。

    另外,俄罗斯科研人员还研制出了推力分别为10千克、125千克和150千克的发动机,并计划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对这些发动机进行量产。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07/29/content_449626.htm?div=-1
相关报告
  • 《航空发动机低压点火试验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4-21
    • 燃烧室是航空发动机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其点火可靠性决定着发动机的稳定工作边界,进一步决定了飞机/舰船的飞行包线、运行区域和安全性。高空条件下,低温低压条件使得高空点火更加复杂。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高空点火过程,轻型动力实验室开展了常温低压点火边界及火焰传播过程研究。基于高空点火实验台,轻型动力实验室研究人员首先对常温低压下的点火边界进行研究。图1为室温条件下(10℃),旋流器压降1%,2%及3%时,最小点火当量比随高度(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同一旋流器压降,随着高度的增加,最小点火当量比增大,这是由于低压下,空气雾化质量变差及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共同造成的,并且高度越高,压力对点火边界的影响越明显;在相同高度下,随着旋流器压降的增大,最小点火当量比减小,这是由于气流速度增大改善了燃油雾化,从而降低了最小点火当量比。   为了详细研究压力对火焰传播的影响,采用高速相机对旋流器压降2%工况时,不同高度(6km、8km及10km)下的点火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图2显示了不同高度下五个不同时刻(火花放电时刻(t0),初始火核形成时刻(t1),火焰传播至相邻头部时刻(t2),火焰传播至靠近壁面头部时刻(t3)及五头部完全燃烧时刻(t4))的火焰图像。结果表明,在旋流器压降为2%时,不同压力下的火焰传播路径基本相似,即火焰首先在中心单头部传播并稳定在喷嘴附近,随后相邻头部的回流区捕捉已燃头部下游火焰,使得火焰同时传播至相邻头部,最终在五头部燃烧室内稳定燃烧。通过分析不同高度下,各个阶段的时间间隔发现,低压对点火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初始火核形成及早期火焰传播(由单头部向三头部的联焰过程),而对后期火焰传播影响较小,这是因为低压会恶化燃油的雾化蒸发,随着燃烧室中引燃区域的增加,燃烧室温度升高,低压对燃油雾化蒸发的影响逐渐被燃烧室高温所改善,因此后期火焰的传播过程的时间差异较小。   基于上述常温低压下的试验结果,研究团队下一步将采用液氮换热构建低温环境,进一步研究低温低压对火焰传播过程的影响。
  •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开发用于太空飞行的3D打印工艺》

    • 来源专题:工业强基
    • 编译者:张欣
    • 发布时间:2024-07-05
    • 航天部门的竞争对发射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降低成本和可重复使用方面。DLR项目3D LoCoS已经证明,增材制造可以在未来的太空推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Lampoldshausen的欧洲P8研究和技术试验台上,成功完成了3D打印燃烧室的热火测试。 最大的安全性、高性能和长使用寿命是空间推进系统必须满足的重要要求。目前的推进技术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它们在成本效益和可重用性方面的表现才是衡量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的研究人员正在低成本空间组件3D打印项目(3D-LoCoS)中关注这些特性。重点是基于金属的增材制造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即3D打印工艺。这些方法使为新的空间组件更快、更具成本效益地生产技术演示成为可能。 降低成本是空间部门的一个竞争因素 DLR材料研究所项目负责人Jan Haubrich表示:“新的制造工艺是提高性能、提高成本效益的关键,也是为可重复使用的发射器技术铺平道路的关键。”来自结构与设计研究所、太空推进研究所、软件技术研究所和材料研究所的跨学科团队正在合作开展3D LoCoS项目,其目的是扩大“激光粉末床融合”(LPBF)增材制造工艺应用的可能。LPBF方法适用于特别复杂的结构。 DLR太空推进研究所的Dmitry Suslov表示:“我们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具有特殊再生冷却概念的燃烧室,专门用于LPBF的制造过程。”铜、铬和锆的合金使燃烧室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导热性和耐热性。 P8试验台上的新制造工艺 在Lampoldshausen的P8研究与技术试验台上进行的热火测试表明,3D打印燃烧室的设计和制造过程都是成功的,该燃烧室能够产生25千牛顿的推力。Suslov指出,通过六次热火测试展示了这种新制造方法的巨大潜力和3D打印燃烧室的功能。现在DLR想迅速将这项技术引入工业应用。测试已经证明,增材制造为发动机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燃烧室的设计到测试台上的测试,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设计方法也被用于整个项目。 金属基增材制造的创新 Jan Haubrich表示:“与大多数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增材制造工艺实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组件生产方式,它相当新颖。未来,尤其是对于复杂的设计,它使组件能够更快、更具成本效益地打印。”然而,使用增材制造生产的材料与传统加工的材料表现不同,因此需要额外的测试和技术开发。后续项目将继续使用人工智能将铜燃烧室开发成可飞行的硬件。合作项目还旨在加强该技术向工业转移。 燃烧室的发展 在燃烧室的生产中使用3D打印必须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这是因为LPBF工艺的使用产生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会影响气密性、几何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特性,这些特性对设计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人员首先调查了新燃烧室设计的3D打印是否可行。通过材料测试和原型验证LPBF工艺和制造策略。新工艺使燃烧室能够在制造系统上单件制造。该系统必须具有特殊的尺寸,以适应一体生产长度超过60厘米的燃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