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所]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随钻声波测井关键技术及实验样机研发”通过验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01-04
  • 2016年12月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在北京组织专家对声学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随钻声波测井关键技术及实验样机研发”进行了结题验收。由来自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石化胜利测井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物理所、工程热物理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院科发局高技术处付广义处长、邱显杰主管、声学所科技发展部王强主任、超声技术中心王秀明主任及课题组成员等共计20余人参加了结题验收会。

    专家组对该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了综合评审,认为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达到了性能指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院科发局希望项目组能够再接再厉,继续随钻声波测井关键技术与仪器装备的工程化工作,并紧密与现场生产实际相结合,推动我国随钻声波测井事业的发展,打破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

    海洋深部钻探测量项目是中国科学院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十三五”重要培育方向,以超声技术中心丛健生研究员为负责人的“随钻声波测井关键技术及实验样机研发”项目组经过五年的技术攻关,解决了换能器、隔声体、测试数据处理等技术难题,其核心技术在我国某油田经过了3口井的现场试验,克服了井下高温、高压、强泥浆冲蚀、强震动等恶劣环境和条件等困难,在我国较早地获取了第一手的随钻声波测井资料,并与电缆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基本一致。该项目共申请和授权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51篇,培养了一支中青年创新团队。

  • 原文来源:http://www.ioa.ac.cn/xwzx/kydt/201612/t20161227_4728539.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212工程"完成海上验收试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6-10-26
    • 7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作为总体技术责任单位的“212工程”项目圆满完成了原理样机海上综合试验及项目验收测试。此次试验历时96天,先后有11个单位、79人参加了试验,共开展了9个航次、40多个条次试验,完成了海试大纲规定的内容,达到了试验目的。   “212工程”是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科技创新重点部署项目,也是沈阳自动化所“一三五”重点突破项目之一。该项目技术难度大、周期紧,为保证项目进度,参试人员加班加点,在高温酷暑、恶劣海况等条件下,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持续高强度、快节奏、高效率地工作。通过全体参试人员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此次海上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验证并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海试期间,在试验现场组织召开了两次“212工程”项目所属课题验收会,其中六个所属课题均顺利通过验收,为项目最终验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2工程项目”海试期间,得到了大连市政府、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亲切慰问。大连市副市长刘岩,中国科学院重大任务局信息海洋处处长李才兴,中国科学院项目监理部总工戴书荣,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副院长马越红,沈阳自动化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桑子刚、副所长史泽林、副所长梁波、工程项目处处长王晓辉、财务处处长王蓉辉、质量处处长曹玉林、保密办主任张涤等领导多次到试验现场检查指导和慰问,对项目组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海洋信息技术装备中心)
  • 《重磅平台助推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揭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2-27
    • 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在新区众创园揭牌,标志中国科学院这一高层次科研平台落地宁波杭州湾新区。研究院将充分促进科技成果在新区的转化及产业化,提升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新区创业创新生态链,释放创新引擎的澎湃动力,助推加速打造世界级专业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是中国科学院在与宁波共同出资建设的直属科研机构,下设材料技术研究所、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四个研究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宁波材料所已成为“长三角”区域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育、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新型的创新研究机构。 作为宁波市“科技争投”创新大项目行动工作任务之一,杭州湾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打通“从材料研究到应用工程化”技术链的重要工程化平台,其主要功能定位为突破关键技术,形成工程化研发能力,输出产业化技术,就地实现技术转移,引领相关产业发展。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了解到,杭州湾研究院首期投入15亿元,采用“事业+企业法人”的模式建设新型工程化创新平台。研究院将围绕宁波打造汽车制造、新材料等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着力打造先进海洋功能防护材料、聚合物先进加工技术、生物基化学品和新材料、高性能碳纤维及树脂复合材料、高性能永磁电机系统制造与测试、高性能锂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等8-1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化重点研发方向,加强工程化研发能力建设,输出产业化技术,为地方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成果的稳定供给。 杭州湾研究院将通过搭建科研到产业化的桥梁,提升技术成熟度;加速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建设集工程化验证与示范、全球成果集聚与熟化提升、公共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推进系统性成果产出,吸引全球成果,推进成果熟化,持续输出成果,催生新产业新企业,支撑宁波杭州湾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力量,也是浙江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路径。目前,新区已集聚了吉利汽车全球研发总部、康龙化成宁波园区、麟沣医疗科技产业园、复旦杭州湾科创园、众创园、智能终端产业园、沪甬合作产业园等一批高端科创平台,创新发展呈现蓬勃之势。随着这些科创平台的创新张力,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也随之强化。截至目前,新区已集聚各类人才近6.12万名。其中高层次人才5260名,比2010年分别增加3倍和7倍。新区企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89%,远超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