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11
  •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9日通报2022年1-6月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6%,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在河南郑州,根据《郑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到2025年,郑州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不高于1.4%。

    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尚重阳:我们将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推动主要污染物浓度稳步下降。持续打好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

    在水生态环境状况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5.7%,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1%,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在浙江宁波,为进一步提升当地水生态环境质量,当地启动“碧水斩污”等四项专项行动。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陈科威:全面排查视控监测断面所在的河道水体的入河排口,建立排口清单,对于一些非法设置或者是有问题的排口,一律进行整治。

    四川宜宾,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长江、金沙江、岷江在四川省宜宾市主城区交汇,形成了三江汇流的壮阔景象。当地通过减少污水排放、建立湿地公园等措施,持续改善岸线生态环境。

    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通过湿地的自然进化,可以排放标准达到地表III类。目前长江干流的水质一年当中有三百多天可以稳定在地表II类水质。三江汇流之处,鱼跃三江的景象正在成为市民的新期待。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9566.html
相关报告
  • 《“十三五”期间 青海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11-10
    • : “‘十三五’期间,是青海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也是全省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的五年。”记者从11月6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青海围绕“蓝天、碧水、净土”目标任务,以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强力推动实施《青海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6方面23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11项约束性指标全部提前完成。 经过近五年努力,青海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环境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比例达到94.7%,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目标。长江、澜沧江出境水质稳定在Ⅰ类,黄河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湟水河出境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提升16.7个百分点,其中Ⅲ类水质比例高于50%的规划目标;全省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优良稳定;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1%,较“十二五”末高1.7个百分点,西宁市、海东市优良天数平均比例达95%,位居西北五省区首位;全省四项主要污染物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青海紧紧围绕规划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向好,民生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重点领域环境预警和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青海将在做好“十三五”收官工作中总结经验做法,主动适应新形势新目标和新要求,科学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发挥应有作用,为建设现代化青海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美丽中国谱写青海新篇章。 来源 : 西宁晚报 作者 : 樊娅楠 编辑 : 莱克
  • 《生态环境部:2020上半年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03
    • 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持续改善的良好势头。生态环境部7月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2020年1-6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0%,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PM10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5%;O3浓度为1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SO2浓度为1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9.7%,同比上升12.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北京市优良天数比例为71.4%,同比上升9.0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 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0.1%,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1%,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长江、黄河等主要江河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3.8%,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劣Ⅴ类为0.7%,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 近年来,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细颗粒物(PM2.5)呈下降趋势,但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夏季,臭氧已成为导致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因子。刘友宾指出,生态环境部已派出168个工作组,深入58个VOCs排放量大、臭氧污染压力重的城市完成第一轮次强化监督帮扶工作,正进一步组织227个工作组,到78个城市开展第二轮次强化监督帮扶。 从6月的监测数据来看,夏季臭氧治理攻坚开局良好,治理工作初见成效。95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为19天,同比提高5天;其中80个城市优良天数同比提高,5个城市同比持平,10个城市同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