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2020上半年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03
  • 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持续改善的良好势头。生态环境部7月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2020年1-6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0%,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PM10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5%;O3浓度为1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SO2浓度为1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9.7%,同比上升12.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北京市优良天数比例为71.4%,同比上升9.0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

    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0.1%,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1%,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长江、黄河等主要江河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3.8%,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劣Ⅴ类为0.7%,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

    近年来,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细颗粒物(PM2.5)呈下降趋势,但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夏季,臭氧已成为导致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因子。刘友宾指出,生态环境部已派出168个工作组,深入58个VOCs排放量大、臭氧污染压力重的城市完成第一轮次强化监督帮扶工作,正进一步组织227个工作组,到78个城市开展第二轮次强化监督帮扶。

    从6月的监测数据来看,夏季臭氧治理攻坚开局良好,治理工作初见成效。95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为19天,同比提高5天;其中80个城市优良天数同比提高,5个城市同比持平,10个城市同比下降。

相关报告
  • 《生态环境部: 空气质量排名将扩至169个城市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7-24
    • 传导责任压力 促进协同治理 空气质量排名扩至169个城市 生态环境部22日通报了2018年上半年空气质量状况:1—6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7.2%,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 1—6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44.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生态环境部在原有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基础上,将排名城市范围扩大至1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成渝地区、长江中游、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从本月起,每月发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20个城市和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后20个城市名单,每半年发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对较好和相对较差的20个城市名单。 今年上半年,169个城市中,临汾、石家庄、邢台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海口、黄山、拉萨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与去年同期相比,169个城市中,衡水、保定、银川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对较好;常州、西宁、嘉兴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对较差。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1月起,原环保部对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开展空气质量排名,对推动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继续按74个城市进行排名存在全面性、完整性不足,一些污染较重的区域和城市未纳入排名等问题,不适应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扩大国家城市空气质量排名范围。生态环境部综合考虑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等因素,进一步扩大城市排名范围,充分发挥排名对地方政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倒逼作用,传导治污压力,促进协同治理,为推动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挥积极效应。 据介绍,扩大排名范围能突出大气污染的重点区域和城市,服务区域协同治理,实现重点区域和城市全覆盖。
  • 《2022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11
    •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9日通报2022年1-6月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6%,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在河南郑州,根据《郑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到2025年,郑州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不高于1.4%。 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尚重阳:我们将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推动主要污染物浓度稳步下降。持续打好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 在水生态环境状况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5.7%,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1%,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在浙江宁波,为进一步提升当地水生态环境质量,当地启动“碧水斩污”等四项专项行动。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陈科威:全面排查视控监测断面所在的河道水体的入河排口,建立排口清单,对于一些非法设置或者是有问题的排口,一律进行整治。 四川宜宾,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长江、金沙江、岷江在四川省宜宾市主城区交汇,形成了三江汇流的壮阔景象。当地通过减少污水排放、建立湿地公园等措施,持续改善岸线生态环境。 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通过湿地的自然进化,可以排放标准达到地表III类。目前长江干流的水质一年当中有三百多天可以稳定在地表II类水质。三江汇流之处,鱼跃三江的景象正在成为市民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