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工程开工》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05
  • 2月28日,在北京经开区34号地,筹备组成员代表、工程施工人员代表和管理人员代表佩戴口罩,依次排队经过测温后,进入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研发楼建设项目工地,在举行简短的仪式后,北京经开区又一重大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序幕。

    当前疫情尚未退去,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根据北京经开区要求,结合疫情防控现状,严格按照“积极准备、严格管控、有序推进”原则,合理拟定开复工方案及时序表。

    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为了确保顺利复工,我们一方面严格执行外地返回员工14天隔离措施,按要求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另一方面施工方主动对接本地供应商,订购建筑材料,为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程建设打下了基础。”

    据介绍,破土建设的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研发楼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8层,地下3层,旨在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生态圈,搭建多层面沟通平台,携手上下游企业共促新发展,该项目有利于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提升集成电路生产线效率,降低生产线的建造与运营成本。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成立于2017年9月,根据主要业务方向设立产业链国产化、技术开发与合作、技术服务、联盟及产业链建设四个主要业务部门及相应的组织。2019年12月,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增资到1.5亿元。

    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长期坚持推动的国家战略任务,北京经开区作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度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区域之一,现已形成以中芯国际、北方华创为龙头,包括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零部件及材料等完备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产业规模占到北京市的一半,率先在国内建成首条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生产线,一批代表企业及研究机构承接了系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在关键装备及材料、先进工艺开发及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一批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成果。

    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北京经开区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将以系统应用为拉动、以设计为龙头、以制造为重点、以设备为突破、以基金为引擎,对存储器芯片、移动终端芯片、功率器件/微控制器MCU、传感器芯片四大类主要产品进行重点突破,把经开区建设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区与承载地。

相关报告
  • 《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在沪启动》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05
    • 7月3日,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启动会在上海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为创新中心揭牌。会议由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主持。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范书建、电子司副司长吴胜武,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副主任傅新华、总工程师张英、市教委巡视员蒋红、市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裘文进、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彭崧、嘉定区委书记、区长章曦、嘉定区委常委、副区长沈华棣、浦东新区副区长管小军等出席会议。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微系统所所长王曦分别代表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和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做了发言。启动会邀请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分别作了关于“提高创新能力的四大关键”、“智能化时代的集成电路发展机遇”、“智能化加快芯片设计技术创新”的主题报告。 罗文副部长指出,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产业是关系到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建设国家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不仅是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领域创新发展的一个新平台,也是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新举措。要按照“一个明确、四个突出”抓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即,明确定位,抓好面向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出协同化,抓好产业创新联盟建设;突出市场化,抓好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建设;突出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辐射带动能力建设;突出可持续发展,抓好基于自我造血循环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 周波常务副市长指出,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构建新时代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核心节点,是我国应对当前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加快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在上海启动,是上海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优势的重大机遇,更是上海服从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参与制造强国建设的主动选择。上海将集聚资源、开放合作,努力把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全国乃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推动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随着国家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同时获得工信部批复,上海成为全国同时拥有两家创新中心的省市。 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由复旦大学、中芯国际和华虹集团三家单位共同发起,构建开放平台,汇聚高端人才,开展源头创新,打造国家集成电路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瞄准集成电路关键共性技术,着力解决我国集成电路主流技术方向选择和可靠技术来源问题,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知识产权保护。 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由上海芯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运营实体,以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中试为目标,专注传感器设计集成技术、先进制造及封测工艺,布局传感器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和物联网应用方案等领域,形成“产 学 研 用”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世界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 当天下午,作为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启动会的延续,中国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创新技术论坛在嘉定举行。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吴胜武、上海市国防科工办副主任娄志强、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主任杨卫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院士、嘉定区委书记、区长章曦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华润微电子、阿里巴巴、科大讯飞、联影医疗、华进半导体、歌尔声学等企业代表围绕传感器技术和智能化应用作报告演讲。 创新中心股东单位及联盟单位代表,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上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单位代表等参加启动会和论坛。
  • 《集成电路封装领域的国家创新中心“花落”无锡高新区》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4-29
    • 4月22日,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通过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标志着全国首个在集成电路封装领域获批的国家创新中心“花落”无锡高新区。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工信部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的重要部署。此次通过论证的无锡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是在省级创新中心基础上,由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创建,聚焦共性技术的攻关和应用技术的研发,做好技术扩散和转移,突破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测领域内关键卡脖子技术,在部分领域能够引领国际产业技术发展,不断提升行业服务与成果转化能力。 近年来,无锡高新区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着力推动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建设,区级财政专项支持超5000万元,并努力在企业服务上当好“店小二”角色,高新区专项对接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排污增量问题,协助企业加强对上争取。 接下来,无锡高新区将全力支持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建设,推动高端封装技术的量产应用与产业化推广,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