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在沪启动》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05
  • 7月3日,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启动会在上海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为创新中心揭牌。会议由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主持。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范书建、电子司副司长吴胜武,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副主任傅新华、总工程师张英、市教委巡视员蒋红、市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裘文进、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彭崧、嘉定区委书记、区长章曦、嘉定区委常委、副区长沈华棣、浦东新区副区长管小军等出席会议。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微系统所所长王曦分别代表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和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做了发言。启动会邀请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分别作了关于“提高创新能力的四大关键”、“智能化时代的集成电路发展机遇”、“智能化加快芯片设计技术创新”的主题报告。

    罗文副部长指出,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产业是关系到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建设国家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不仅是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领域创新发展的一个新平台,也是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新举措。要按照“一个明确、四个突出”抓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即,明确定位,抓好面向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出协同化,抓好产业创新联盟建设;突出市场化,抓好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建设;突出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辐射带动能力建设;突出可持续发展,抓好基于自我造血循环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

    周波常务副市长指出,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构建新时代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核心节点,是我国应对当前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加快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在上海启动,是上海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优势的重大机遇,更是上海服从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参与制造强国建设的主动选择。上海将集聚资源、开放合作,努力把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全国乃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推动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随着国家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同时获得工信部批复,上海成为全国同时拥有两家创新中心的省市。

    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由复旦大学、中芯国际和华虹集团三家单位共同发起,构建开放平台,汇聚高端人才,开展源头创新,打造国家集成电路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瞄准集成电路关键共性技术,着力解决我国集成电路主流技术方向选择和可靠技术来源问题,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知识产权保护。

    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由上海芯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运营实体,以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中试为目标,专注传感器设计集成技术、先进制造及封测工艺,布局传感器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和物联网应用方案等领域,形成“产 学 研 用”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世界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

    当天下午,作为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启动会的延续,中国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创新技术论坛在嘉定举行。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吴胜武、上海市国防科工办副主任娄志强、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主任杨卫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院士、嘉定区委书记、区长章曦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华润微电子、阿里巴巴、科大讯飞、联影医疗、华进半导体、歌尔声学等企业代表围绕传感器技术和智能化应用作报告演讲。

    创新中心股东单位及联盟单位代表,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上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单位代表等参加启动会和论坛。

  • 原文来源:http://www.sheitc.gov.cn/zxxx/678320.htm
相关报告
  • 《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会在沈阳召开》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6-20
    • 2018年6月19日,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会在沈阳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出席会议并讲话。辽宁省副省长崔枫林、沈阳市市长姜有为出席启动会。 罗文指出,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新时期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点领域。建设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不仅是机器人领域创新发展的一个新平台,也是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新举措,更是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摘取皇冠上的这颗明珠的新手段。 罗文强调,按照“一个明确、四个突出”抓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即,明确定位,抓好面向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出协同化,抓好产业创新联盟建设;突出市场化,抓好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建设;突出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辐射带动能力建设;突出可持续发展,抓好基于自我造血循环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 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筹建,以沈阳智能机器人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依托,现有14家股东单位,整合了国内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重点学科群和科研基地。创新中心将以构建机器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打造新型创新链为核心,形成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行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基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人,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股东单位代表、联盟单位代表、辽宁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启动会。 罗文一行还到沈阳富创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辽宁省燃气轮机创新中心进行了调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范书建、装备工业司副巡视员王建宇、辽宁省工信委主任何庆等参加了启动会和调研。
  • 《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正式启动建设》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11
    • 1月9日,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启动会在广州举行。省长马兴瑞、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副省长袁宝成、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出席并为创新中心揭牌。   去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广东省组建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这是目前5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也是我省首家获批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心采取“企业法人+联盟”的形式,以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为载体,整合深圳华星光电、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等22家业内的骨干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与多家国外知名材料、设备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中心主要面向印刷显示器件与材料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目标,建设印刷与柔性显示技术集成与研发公共开放平台,打造印刷显示产业生态聚集圈。中心目前正在建设G4.5和200mm印刷显示平台,已经完成5英寸并在开展31英寸印刷AM-OLED器件结构开发,TFT背板阵列设计、印刷工艺等核心技术开发,预计今年初可展示31英寸印刷AM-OLED显示样机,二期将建设G8.5以上印刷显示平台。   罗文在讲话中表示,要以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成立为起点,站在制造强国的高度,汇聚创新资源,支撑行业创新能力提升。要明确定位,抓好面向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突出协同化、市场化、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努力将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打造成新型显示行业领域的创新高地。   袁宝成表示,广东将全面协调集聚资源,夯实中心建设基础,认真推广总结国家中心创建经验,助力广东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广州、深圳、佛山3市要认真筹建轻量化高分子材料、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海洋工程、半导体智能装备和系统集成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余各市也要积极参与创新中心建设。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涂高坤介绍了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情况,TCL集团高级副总裁黄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干勇分别代表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及中心战略委员会发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陈因、副司长范书建、电子司副司长吴胜武、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王月琴、珠三角9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及制造业创新中心代表参加了活动。   会上,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