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工程所等制备出高电催化性能纳米合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9-03
  • 纳米级的金属合金(纳米合金)在电催化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纳米合金中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改变活性金属的电子构型并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其在电催化反应中的活性,耐久性和选择性方面的性能。



    与廉价的过渡金属合金化是减少使用相对昂贵的金属(例如Pt和Pd)的有效方法,通常可以通过湿化学方法合成和定制由可混溶金属组成的纳米合金。然而,由于化学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由各种不混溶的金属或不相似元素组成的纳米合金(称为高熵纳米合金)的工程设计仍然具有挑战性。


    最近,首尔国立大学(SNU)的MansooChoi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IPE)的杨军教授提出了一种名为“电火花(Sparking Mashup)”的用于电催化应用的非常规纳米合金合成方法。利用该技术,他们制备出包括互溶金属、不互溶金属和高熵纳米合金在内的平均粒径为5nm的55种不同的合金纳米颗粒,成功突破湿化学方法在不互溶金属和高熵纳米合金合成中的局限性,所获得的纳米合金的组成和尺寸也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参数来控制。


    得益于它们的微小尺寸,不同组分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以及清洁的表面,所制备的含Pt/Pd纳米合金在甲醇和乙醇的电催化氧化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研究的下一个目标集中在优化含Pt/Pd的纳米合金上,以进一步提高其在直接酒精燃料电池中催化电化学反应的性能。


    杨教授说:“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可以为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及其他领域创造出具有成本效益,高活性和持久性的电催化剂。”

  • 原文来源:http://www.360powder.com/technology_details/index/6880.html
相关报告
  • 《“电火花法”制备高电催化性能纳米合金获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22
    • 近日,过程工程所杨军研究员团队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Mansoo Choi教授团队合作研发了具有较好普适性的“电火花(Sparking Mashup)”技术制备合金纳米颗粒,并利用该技术成功制备出包括互溶金属,不互溶金属和高熵纳米合金在内的平均粒径为5 nm的55种不同的合金纳米颗粒。该制备方式突破了湿化学方法在不互溶金属和高熵纳米合金合成中的局限性,可有效减少催化剂中贵金属的用量,在保持甚至提升其电催化活性的同时,大大降低催化剂成本。   由于金属纳米合金在电催化应用方面的具大潜力,其设计与制备一直是纳米科学技术领域的热点课题,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纳米合金中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活性金属的电子构型并产生协同效应,极大提升其在电化学反应中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特别是对于Pt和Pd等贵金属,通过与过渡金属合金化的方式,可有效减少贵金属在催化剂中的用量,在保持甚至提升其电催化活性的同时,大大降低催化剂成本。   互溶金属构成的纳米合金可以通过湿化学方法制备与调控。然而,针对不互溶金属或物理化学性能有显著差异的多种金属构成的合金(高熵纳米合金),其合金化仍然面临巨大挑战,需要突破湿化学法的局限,发展和应用新的制备方式和技术。该研究团队制备的纳米合金具有超小颗粒尺寸,由于不同组分之间的电子效应及颗粒清洁的表面,使得这种方法制备的含铂或钯的纳米合金在甲醇和乙醇的电催化氧化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要对含铂或钯的纳米合金进行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在直接醇类燃料电池中的性能。该纳米合金的制备方式有望为燃料电池和其它可再生能源领域创造低成本、高活性和耐用性的催化剂。   这项研究已于8月17日发表在Elsevier出版社旗下的《Matter》杂志(DOI: 10.1016/j.matt.2020.07.027)。在首尔国立大学工作的冯继成博士和过程工程所陈东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一系列电化学制氢纳米电催化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11
    •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因具有高质量能量密度、燃烧产物无污染、利用率高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被誉为21 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电解水制氢是一种重要的制氢技术,但在实际制氢过程中,制氢效率较低。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发高性能电解水催化剂,以期实现高效制氢。   梁汉璞研究员带领的能源材料与纳米催化研究组致力于探索合成具有高性能的纳米催化剂,应用于相关领域。近来,在电化学制氢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   1)研发出一种新颖的“快速还原-原位相转变”策略,在商业炭(VulcanXC-72)载体上成功制备出具有丰富活性位点的纳米级超薄钴铁(CoFe)双金属羟基氧化物。本研究为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分散均匀的多金属电催化剂提供一种全新的策略(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 11 (29): 25958-25966);   2)成功将介孔超薄钴氧化物(CoOx)纳米片生长在碳纸上,并将生长氧化钴纳米片的碳纸直接作为工作电极,研究了其电催化析氧性能。本研究为大规模制备具有高活性的析氧反应工作电极供了一种全新思路(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2019;2(3):1977-1987);   3)采用简单且低成本的电氧化方法成功地合成了3D多孔铁钴(FeCo)双金属羟基氧化物(3D-FeCoOOH/CC)直接作为高效电极电催化析氧反应,对于析氧反应具有34.9 mV dec-1的塔菲尔斜率,优于商业氧化铱(IrO2)催化剂(Chin J Catal.2019;40:1540-1547);   4)以Co(钴)金属纳米颗粒为牺牲模板,成功制备出了空心铑(Rh)纳米球,与文献中所报道的铑基催化剂以及商业铑碳(Rh/C)催化剂相比,在电催化析氢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Electrochimica Acta. 2018; 282: 853-859);   5)将合成得到的表面光滑的CoEGAc(钴的有机配合物)纳米盘作为析氧反应电催化剂,经过电化学氧化一定时间,CoEGAc纳米盘生成纯相多孔羟基氧化钴(CoOOH)纳米盘,并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析氧性能。本实验提供了直接实验证据证明CoOOH是钴基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析氧反应过程中的稳定活性晶相。(Electrochimica Acta. 2019; 303: 23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