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灵长类多组织器官妊娠期代谢重编程》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2-03
  • 2024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仕强团队、王红梅团队、李伟团队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漆洪波团队在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 A multi-tissue metabolome atlas of primate pregnancy 的文章。该项研究构建了食蟹猴23种组织器官共273个样本在非妊娠期以及妊娠不同时期的代谢组图谱,揭示了食蟹猴妊娠期多种组织器官代谢网络的动态演变、代谢通路适应和关键的适应性代谢物。

    为系统了解灵长类妊娠期间母体多种组织器官的代谢适应,研究团队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技术分析了非妊娠期(Non-pregnancy, NP)、妊娠早期(Early-pregnancy, EP)、妊娠中期(Mid-pregnancy, MP)和妊娠晚期(Late-pregnancy, LP)的食蟹猴23种组织器官共273个样本的非靶向代谢组,发现每种组织器官代谢组在非妊娠期和妊娠不同时期拥有独特的变化模式。为探究灵长类妊娠期间多种组织器官之间代谢组相关性变化,研究团队分别对非妊娠期、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的23种组织器官代谢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时期多种组织器官之间代谢组相关性呈现动态演变,且与非妊娠状态相比,23种组织器官之间的代谢组相关性随妊娠进展而降低,到妊娠晚期达到高度解耦的状态。以上结果表明,妊娠期间灵长类经历了巨大的代谢扰乱和挑战,母体多种组织器官都发生了代谢重编程。

    为揭示灵长类多组织器官妊娠期间代谢重编程程度,研究团队利用代谢集富集分析(Metabolit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MSEA)鉴定了8个在妊娠期多种组织器官都有显著性差异的核心代谢通路,包括类固醇生成、谷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卟啉代谢、胆汁酸生物合成、嘧啶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并进一步鉴定了多种组织器官在每个妊娠时期共享的差异代谢通路。为挖掘妊娠期间灵长类多种组织器官共享的差异代谢物,研究团队利用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分别对每种组织器官注释的几千种代谢物进行分析,筛选出与EP相比,多种组织器官在MP和LP时FC≥1.5倍的差异代谢物,发现每种组织器官都有超过3000种以上的差异代谢物被检测到,而23种组织器官共享的差异代谢物有91种。以上结果表明,妊娠期间灵长类23种组织器官在代谢通路和代谢物层面都发生巨大变化,这些组织器官共享多种差异代谢通路和代谢物。

    为探究重要差异代谢物在组织器官的细胞生长或分化中的潜在功能,研究团队利用多种人类细胞对23种组织器官妊娠期共享的关键差异代谢物进行了初步功能验证。鉴于皮质酮对应激状态的重要性以及妊娠期其水平在胎盘里持续上调,研究团队利用人类胎盘滋养层细胞模型探究了皮质酮对胎盘细胞分化和功能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皮质酮能够诱导人胎盘滋养层干细胞(Human trophoblast stem cells, hTSCs)向绒毛外滋养层细胞(Extravillous trophoblasts, EVTs)分化和促进合体滋养层(Syncytiotrophoblasts, STBs)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表明妊娠期胎盘中持续上调的皮质酮可能对胎盘生长、发育和功能有重要调控作用。鉴于棕榈酰肉碱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其在妊娠早中期胰腺、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水平增加,研究团队通过诱导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分化获得的胰腺祖细胞(Pancreatic progenitor cells, PPCs)、肝脏祖细胞(Liver progenitor cells, LPCs)、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 CMs)和肌肉细胞(Myocyte cells, MCs)模型探究了棕榈酰肉碱对上述细胞命运决定的作用。结果发现,棕榈酰肉碱促进上述细胞的分化或成熟,表明妊娠期间母体胰腺、肝脏、心脏和腓肠肌中棕榈酰肉碱水平的增加可能在调节组织器官的细胞分化、成熟与再生方面发挥重要功能。以上发现为深入探究差异代谢物对人类妊娠期间母体重要组织器官的适应性变化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实验证据。

    为验证食蟹猴代谢组数据对人类的潜在可译性,研究团队将妊娠食蟹猴血液代谢组数据与公开的人类孕妇血液代谢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妊娠期间人类孕妇血液上调或下调的大多数代谢物在妊娠食蟹猴血液数据里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研究团队进一步收集了正常妊娠孕妇和子痫前期患者血液样本,通过LC-MS定量检测了其血清皮质酮水平,发现与正常妊娠孕妇相比,子痫前期患者血清皮质酮水平显著降低。此外,研究团队利用皮质酮抑制剂处理人类胎盘滋养层细胞,发现皮质酮的抑制显著增加了hTSCs、EVTs和STBs中TNF-α和IL-8的表达,表明妊娠期皮质酮缺乏可能引起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出现滋养层炎症反应。以上发现初步证实了本研究所获得的食蟹猴代谢组数据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该研究以食蟹猴非妊娠期和妊娠早期、中期、晚期23种组织器官为研究对象,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揭示了灵长类妊娠期间多种组织器官的代谢网络动态演变,及共享的关键差异代谢通路和代谢物。利用人类胎盘滋养层细胞、胰腺祖细胞、肝脏祖细胞、心肌细胞和肌肉细胞验证了关键差异代谢物的潜在重要功能,并在人类正常妊娠孕妇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液中初步验证了食蟹猴代谢组数据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为全面了解灵长类母体如何适应妊娠带来的代谢挑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关报告
  • 《妊娠期体重增加》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8-11-19
    • 妊娠期体重增加(GWG)是妊娠产前管理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产科专业协会解决了怀孕期间适当增加体重的问题。 然而,GWG的建议多年来各不相同,往往没有合理的科学证据,从鼓励孕妇到“两个人吃饭”,建议最小的体重增加,以防止怀孕并发症。 199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医学研究所(IOM)召集了一个委员会,以推荐膳食摄入量和特定GWG建议,目标是提供适当大小的健康足月婴儿。 1990年IOM委员会指出,孕前体重和GWG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
  • 《饮食干预限制妊娠期体重增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儿生长的影响》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8-11-19
    • 目的是调查饮食治疗期间孕妇妊娠期体重增加(GWG)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胎儿生长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调查显示,在2011年至2017年期间,我们的中心(丹麦哥本哈根Rigshospitalet糖尿病孕妇中心)在妊娠34周之前连续诊断出患有GDM的382名妇女患有GDM。这些妇女被分层进入三组根据限制性(53%),适当(16%)和过量(31%)每周GWG进行饮食治疗(使用医学研究所指南)来评估对能量限制性“糖尿病饮食”的依从性(6000 kJ /每天[1434千卡/天],大约50%的能量摄入来自碳水化合物,血糖指数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175克/天)。根据当地临床指南,必要时开始胰岛素治疗。 葡萄糖耐量,HbA1c,饮食治疗前每周GWG(GDM诊断时体重与孕前体重之间的差异,除以周数)和胎儿腹围SD评分在诊断GDM时均可比较。 ±51周(妊娠时间以工作日为准)。对女性进行了100±51周的随访,其中54%接受了补充胰岛素治疗,饮食治疗期间的平均(平均)GWG分别为0 kg,3 kg和5 kg。饮食治疗期间每周GWG过多,反映出饮食依从性差,与从诊断GDM到妊娠晚期以及出生体重-SD评分为0.59±1.6的婴儿的HbA1c(p = 0.014)增加有关。相反,饮食治疗期间每周限制GWG,反映了严格的饮食依从性,与从诊断GDM到妊娠晚期和出生体重-SD评分为0.15±1.1的婴儿的HbA1c降低(p = 0.001)相关,而婴儿患病率没有增加出生时小于胎龄儿。在对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饮食治疗期间过量的GWG和晚期妊娠HbA1c被确定为婴儿出生体重-SD评分(两个变量p = 0.02)的潜在可修改临床预测因子。 饮食治疗期间限制性GWG与GDM女性更健康的胎儿生长相关。饮食治疗期间的GWG和晚期妊娠的HbA1c被确定为婴儿出生体重-SD评分的潜在可修改的临床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