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由于形势所迫进行新一轮天然气改革》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8-11-29
  •    日本的新一轮天然气改革与其说是主动选择,不如说是形势所迫。没有市场化的结构,就无法形成市场价格,也就很难在新一轮的全球天然气发展中分享消费者红利 新成立的日本电力和天然气市场监督委员会(EGC)这两年开始全力运行,前后召开了上百次会议,并频繁出访学习交流国际经验,去年底还发布了第一份监管报告白皮书。日本的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看来这次要动真格的了。 新一轮的天然气改革从2017年4月开始。按照一个渐进式的改革路线图,日本将重组传统的上下游一体化的市场结构,最终形成三个相对独立运行的部分:上游包括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及相应的进口贸易商,中游是管输服务,下游是天然气零售业务。从这一时间节点开始,按照新规,全部的天然气零售用户都可以自由选择供气商。

相关报告
  • 《全球天然气产业发展态势》

    • 编译者:付爽 靳军宝 吴新年 白光祖
    • 发布时间:2024-06-17
    • 近年来全球低碳转型加速,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乌克兰危机导致国际形势剧变,全球能源格局加快调整,天然气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本报告从产业发展态势、关键技术进展、重点企业动态、面向未来的发展规划四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和探讨。 本报告第一章围绕天燃气的勘探开发、燃气储运、城市燃气、天然气综合利用四大产业板块展开,分析了近年来各产业板块的发展态势。从天然气上游的勘探储量出发,对全球和国内的天然气的生产量、消费量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在天然气储运方面,从天然气管道(包括跨境管道、国内管道、城燃管道)、液化天然气(液化能力与LNG接收站)、地下储气库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城市燃气方面,围绕我国城市燃气的发展与改革转型进行了梳理,并选取了中国燃气、华润燃气、昆仑能源、新奥能源、港华智慧能源国内五个代表性的城燃企业进行分析调研;在天然气综合利用方面,从传统的电力、工业和民用领域到新兴的利用领域如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天然气与氢能融合发展的新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报告第二章对氢能储运技术(包括氢能储运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天然气掺氢技术)、管网智能巡检技术、燃气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态势进行调研和相关专利技术进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氢能储运技术主要研发国家包括中国(5770件,占全球专利总数的42%,下同)、日本(4443件,占32%)、美国(1092件,占8%)、韩国(862件,占6%)、德国(636件,占5%)、法国(273件,占2%)等国家和地区,主要研发机构包括日本丰田、三洋电机、松下电器、日本本田、法国液化空气等,主要研发方向包括(生产)储氢技术与设备、固态储氢、气态/液态储氢技术与设备、电解制氢技术与设备、电化学储氢技术与设备、聚合物材料改性与应用、储氢材料、氢分离净化技术与设备、管道输氢、环保储氢技术与设备、氢气监测技术等。管网智能巡检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地区分别为中国、意大利、印度、韩国和保加利亚,其中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专利数量的比例达到了80.91%,主要专利权人包括埃尼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西安万飞控制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技术主要聚焦于基于无人机的石油管线巡检方法、海底石油管线智能巡检、智能巡检管理系统、高光谱遥感定位技术、激光位移传感器、远程检测系统等方面。此外,对燃气分布式能源、氢燃料电池技术、天然气掺氢等燃气新能源相关技术进展进行了分析。 本报告第三章针对关注的企业,主要从企业基本情况、经营收入情况、主要产品体系、主要业务进展等方面重点分析了中国燃气、深圳燃气、国家管网、贵州燃气、重庆燃气、九丰能源等六家国内企业。 本报告最后在上述调研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之上,针对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相关建议。
  • 《天然气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7-10
    • 新冠肺炎疫情对天然气利用领域中的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等行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天然气需求有放缓迹象。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天然气消费增速将从9.4%下降至4%左右,天然气行业进入调整期。 各领域需求增速各异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沈鑫等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天然气短期市场“速冻”,疫情防控下市场逐渐恢复;全年市场“失速”,增速不及预期。  不同领域天然气需求受疫情影响各不相同,其中居民用气量可达预期,采暖用气量超出预期,而公共服务用气量受疫情影响程度最大。汽车用气量方面,受疫情停工2个月左右,叠加经济下滑、新能源汽车竞争等综合因素影响,天然气汽车用气量不容乐观。  天然气发电方面,上半年为打通销售后路支撑上游,向电厂降气价提产,天然气发电高于预期。下半年,随着降电价气价的不断反复以及电力市场的不确定,预计天然气发电量弹性会增大。  根据近几年天然气行业发展形势,采用消费法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正常情况下,预计2020年我国天然气市场预期需求量为319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01亿,增幅6.7%。受疫情影响及价格政策刺激,预计2020年实际需求与2014年增幅4.2%最为接近。下半年日均消费增量4300-4700万立方米。  在供应方面,北京世创能源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杨建红认为,根据国产气的产量规划以及进口天然气的实时进展,预计国产气2020年具备新增170亿立方米的能力,可以满足新增市场的需要。考虑疫情对市场的影响以及进口LNG(液化天然气)降价等因素,预计国产天然气新增产量140-160亿立方米;进口管道气量基本保持持平,而进口LNG数量是否新增取决于国产气量是否压减。  多元化气源是理想选择   “这次疫情给我们最深刻的认识就是用户若能多一种选择,将大大提高抗风险能力。”杨建红说。  不论是从我国天然气整体供应格局还是从单个具体的用户来说,气源多元化是理想选择。天然气供应气源多的用户可以依据不同输送成本进行切换。事实表明,拥有两种以上供应源的用户议价能力更强,储气调峰设施的经济价值在低气价下尤为明显。  此外,在疫情中,随着消费需求变化及全球市场波动,天然气市场特点凸显,不仅已进入调整期,自身“韧性”和“弹性”也促使天然气对市场变化适应性更强。  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天然气市场具有周期性。预计2020年前后我国天然气市场受经济形势和疫情影响,需求有放缓的迹象。  “尽管天然气市场进入调整期,但天然气行业仍处于上升阶段。预计2025年天然气市场需求将超过4200万立方米,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超过10%。与此同时,天然气城镇气化率将由目前的54%提至2030年的70%以上。天然气供应条件不断改善,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响应能力越来越强。”杨建红说。  从3、4月份天然气市场数据来看,天然气需求增速逐渐向好,主要归结于其极具“韧性”。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2019年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例已达9.2%,作为优质的生活燃料和工业染料,在居民生活和公服领域与电力构成必需能源,同时作为工业领域燃料升级的必然选择,需求具有刚性。此外,天然气产业链越来越有弹性。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天然气一直供应紧张,同时价格偏高。随着供应条件的改善和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变化,我国天然气产业链越来越有弹性。业内专家指出,为实现供应安全,合理的供应与需求比例为1.1:1。从供应能力看,今年我国可供市场的供应能力达3300亿立方米,是天然气需求量的1.06倍,不断接近合理比例。 需加强政策引导   每个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带给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影响就是,该如何灵活应对市场变动,如何全力推动国内勘探开发技术创新,更好地开发利用天然气。  “管输业务被分离、油价大跌,石油企业现在可谓‘伤筋动骨’日子不好过。但一定要保持定力应对市场低迷。同时市场参与者也大可不必畏手畏脚,保持风险意识同时做好市场选择,高效投资。”杨建红建议。  未来,政策驱动对于天然气发展尤为重要,政策法规将是天然气发展的“润滑剂”。  一方面,要继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国家管网公司成立、价格市场化和产业链放开是天然气改革三大方向。国内新主体外商对未来中国天然气市场看好,政府要提供合理的配套政策并积极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生产。  另一方面,要抓住低气价好机遇,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利用目前LNG“白菜价”,将国产气作为“调节器”,把天然气战略应提到日程上来。“供应多元化,进口气避免一国独大或一线独大,合同形式要灵活。同时,地下储气库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要发挥作用与LNG接收站协同保供。”杨建红说。  有业内人士也表示,政策对天然气原有长协问题也不能回避,要加以扶持。“建议区别对待,个别长协项目一定要有补贴,部分要有政策支持,部分企业自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