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7-10
  • 新冠肺炎疫情对天然气利用领域中的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等行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天然气需求有放缓迹象。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天然气消费增速将从9.4%下降至4%左右,天然气行业进入调整期。 各领域需求增速各异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沈鑫等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天然气短期市场“速冻”,疫情防控下市场逐渐恢复;全年市场“失速”,增速不及预期。  不同领域天然气需求受疫情影响各不相同,其中居民用气量可达预期,采暖用气量超出预期,而公共服务用气量受疫情影响程度最大。汽车用气量方面,受疫情停工2个月左右,叠加经济下滑、新能源汽车竞争等综合因素影响,天然气汽车用气量不容乐观。  天然气发电方面,上半年为打通销售后路支撑上游,向电厂降气价提产,天然气发电高于预期。下半年,随着降电价气价的不断反复以及电力市场的不确定,预计天然气发电量弹性会增大。  根据近几年天然气行业发展形势,采用消费法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正常情况下,预计2020年我国天然气市场预期需求量为319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01亿,增幅6.7%。受疫情影响及价格政策刺激,预计2020年实际需求与2014年增幅4.2%最为接近。下半年日均消费增量4300-4700万立方米。  在供应方面,北京世创能源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杨建红认为,根据国产气的产量规划以及进口天然气的实时进展,预计国产气2020年具备新增170亿立方米的能力,可以满足新增市场的需要。考虑疫情对市场的影响以及进口LNG(液化天然气)降价等因素,预计国产天然气新增产量140-160亿立方米;进口管道气量基本保持持平,而进口LNG数量是否新增取决于国产气量是否压减。  多元化气源是理想选择   “这次疫情给我们最深刻的认识就是用户若能多一种选择,将大大提高抗风险能力。”杨建红说。  不论是从我国天然气整体供应格局还是从单个具体的用户来说,气源多元化是理想选择。天然气供应气源多的用户可以依据不同输送成本进行切换。事实表明,拥有两种以上供应源的用户议价能力更强,储气调峰设施的经济价值在低气价下尤为明显。  此外,在疫情中,随着消费需求变化及全球市场波动,天然气市场特点凸显,不仅已进入调整期,自身“韧性”和“弹性”也促使天然气对市场变化适应性更强。  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天然气市场具有周期性。预计2020年前后我国天然气市场受经济形势和疫情影响,需求有放缓的迹象。  “尽管天然气市场进入调整期,但天然气行业仍处于上升阶段。预计2025年天然气市场需求将超过4200万立方米,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超过10%。与此同时,天然气城镇气化率将由目前的54%提至2030年的70%以上。天然气供应条件不断改善,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响应能力越来越强。”杨建红说。  从3、4月份天然气市场数据来看,天然气需求增速逐渐向好,主要归结于其极具“韧性”。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2019年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例已达9.2%,作为优质的生活燃料和工业染料,在居民生活和公服领域与电力构成必需能源,同时作为工业领域燃料升级的必然选择,需求具有刚性。此外,天然气产业链越来越有弹性。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天然气一直供应紧张,同时价格偏高。随着供应条件的改善和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变化,我国天然气产业链越来越有弹性。业内专家指出,为实现供应安全,合理的供应与需求比例为1.1:1。从供应能力看,今年我国可供市场的供应能力达3300亿立方米,是天然气需求量的1.06倍,不断接近合理比例。 需加强政策引导   每个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带给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影响就是,该如何灵活应对市场变动,如何全力推动国内勘探开发技术创新,更好地开发利用天然气。  “管输业务被分离、油价大跌,石油企业现在可谓‘伤筋动骨’日子不好过。但一定要保持定力应对市场低迷。同时市场参与者也大可不必畏手畏脚,保持风险意识同时做好市场选择,高效投资。”杨建红建议。  未来,政策驱动对于天然气发展尤为重要,政策法规将是天然气发展的“润滑剂”。  一方面,要继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国家管网公司成立、价格市场化和产业链放开是天然气改革三大方向。国内新主体外商对未来中国天然气市场看好,政府要提供合理的配套政策并积极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生产。  另一方面,要抓住低气价好机遇,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利用目前LNG“白菜价”,将国产气作为“调节器”,把天然气战略应提到日程上来。“供应多元化,进口气避免一国独大或一线独大,合同形式要灵活。同时,地下储气库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要发挥作用与LNG接收站协同保供。”杨建红说。  有业内人士也表示,政策对天然气原有长协问题也不能回避,要加以扶持。“建议区别对待,个别长协项目一定要有补贴,部分要有政策支持,部分企业自行解决。”

相关报告
  • 《中国油气行业寻求天然气产业扩张以确保可持续增长》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7-11-12
    •         中国油气行业寻求天然气产业扩张以确保可持续增长 -行业信心急剧下降, 但战略性长期变革正在形成。 2017-02-07 13:43:15 中国能源网字号: t ★点击收藏石油天然气行业技术顾问DNV GL最新研究显示、中国油气业界的受访者对2017年中国油气行业增长的信心从去年的61%大幅下降到23%、低于全球受访者对各国油气行业的信心平均值 (32%)。中国受访者对其企业的前景、利润和营收的信心也相对不足然而, 研究也显示, 中国油气企业正在积极寻求重新平衡其业务组合, 并通过组织机构的调整, 迎接未来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渐重要的新时代。 挪威 GL的研究揭示了中国油气行业为了达成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正在进行深入的战略性变革, 超越了该行业通常的周期模式。超过一半 (55%) 的受访者预计其所在企业将把目光投向石油天然气以外的多元化投资机会, 或增加在那些领域的投资, 这一比例高于全球 (49%)。42%预计其企业将在2017年投资 (或增加投资)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五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 大多数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标志着长期业务战略的转变。中国受访者表示, 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将是他们降低成本的最重要的措施 (47%)。
  • 《国家管网公司将重塑我国天然气市场体系》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9-04-14
    • 有了独立的管网公司,现有油气企业业务被拆分,客观上提升了其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能力,市场交易主体交易行为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一系列市场制度或规则也随之改变。这必将大大推动天然气行业市场化,推动天然气现货和期货市场的发展。我国天然气产业能在短短10多年内从商业化起步到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天然气管网的发展,可说是“管网决定市场范围、管网决定发展空间”。因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组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下称管网公司),将是天然气体制改革中最为重大和根本性改革措施,进而重塑我国天然气市场体系。目前我国天然气上游勘探开采区块基本上被几大油气企业拥有,其他企业很难进入。在天然气产量继续大幅提升难度较大、管道气又受多方掣肘的情况下,资源供应增量靠进口LNG补充的比例不断提高。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运销分离,管网公平开放,格局大变,预计会有更多市场主体进口LNG,甚至是进口管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