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ritis & Rheumatology 封面:微生物所王军团队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和致病性》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1-03-03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多器官损伤为特征的、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患者的自身耐受降低并持续产生自身抗体。狼疮发病过程中复杂的自身免疫应答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除了某些特定的遗传因素和环境触发因素可能致病外,肠道菌群对宿主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作用也逐渐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但目前尚缺乏对狼疮患者菌群特征的准确描述及相关致病机制的深入了解。

      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其建立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密切相关。作者在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白塞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中发现了异于常人的肠道菌群组成。最近的一些菌群研究提示在SLE患者肠道中存在某些细菌异常增多,表明肠道细菌失衡与SLE发生发展之间很可能存在某些关联。迄今为止,多种关于失调肠道菌群如何导致自身免疫的假说被提出,其中就包括异常的肠道菌群易位、对自身抗原表位的分子模拟和菌群代谢产物改变导致的异常免疫应答。近年来,有关SLE患者肠道菌群改变的前期报道均基于16s rDNA扩增子测序,随着技术的发展,鸟枪法全基因组测序则可以为SLE患者肠道菌群及其功能的鉴定提供更为丰富而精准的信息。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王军团队与北京协和医院张烜团队联合在Arthritis & Rheumatology期刊(IF=9.58,风湿学顶尖期刊)发表题为“The gut microbiota of non-treated patients with SLE defines an autoimmunogenic and proinflammatory profile” 的封面文章,运用全基因组鸟枪测序法对117名近期未治疗的SLE患者(其中52名包含治疗后样本)和115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的粪便菌群进行测序,发现SLE患者的肠道菌群和健康对照在物种组成和功能分布上均具有显著差异。包括Clostridium sp.、Atopobium rimae、Shuttleworthia satelles、Actinomyces massiliensis、Bacteroides fragilis和 Clostridium leptum等多种细菌在SLE患者肠道富集、而治疗后则显著降低(图1)。在菌群功能上,狼疮患者肠道菌群所介导的功能与对照组也存在差别,且功能差异比物种组成差异更为显著。在未经治疗的狼疮患者中,支链氨基酸的合成、肌醇降解和硫胺素(维生素B1)合成通路显著降低、治疗后才得以恢复;LPS合成通路显著上调、治疗后减少。作者进一步通过菌株的SNP特征分析证明狼疮病人肠道富集的菌株可能来源于口腔(图2)。并发现Odoribacter splanchnicus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细菌产生的肽段不仅分别与狼疮特征性自身抗原Sm抗原和Fas抗原的表位高度相似,还与这些自身表位一样,可分别激活CD4+T细胞和B细胞,证明二者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触发自身免疫应答从而参与狼疮的发生发展。该研究建立了狼疮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与免疫异常的密切关系,为今后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来辅助治疗狼疮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研究员、北京协和医院张烜主任为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协和医学院陈蓓迪博士、北京协和医院贾鑫淼博士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徐嘉悦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十三五精准医学自身免疫病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病原体宿主适应性与免疫干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等多项资金的资助。

  • 原文来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rt.41511 ;http://www.im.cas.cn/xwzx2018/kyjz/202103/t20210301_5962149.html
相关报告
  • 《氯喹和羟氯喹在治疗COVID-19中的潜力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这些药物短缺的担忧》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4-23
    • 印度德里的医疗中心于2020年4月8日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发表题为“Potential of chloroquine and hydroxychloroquine to treat COVID-19 causes fears of shortages among people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的文章。文章指出,2020年3月,有研究称,氯喹(CQ)可以抑制SARS-CoV-2的增殖。羟氯喹(HCQS)通常在皮肤科诊所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CQ相比,HCQS具有更好的临床安全性和更少的药物相互作用,而且在体外也被证明具有抗SARS-CoV活性。在关于这些分子在COVID-19治疗中的有益作用的猜测中,人们担心出现CQ和HCQS的短缺问题。 文章称,HCQS的短缺会给目前正在服用该药的SLE患者带来问题。由于报道称HCQS在COVID-19治疗中的有效性,以及HCQS可能存在短缺,到皮肤科门诊部补药的SLE患者的数量已经增加。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多样,包括发热、皮疹、脱发、脱发、关节痛、疲劳、光敏感等。使用HCQS治疗SLE具有以下几个优点:控制全身症状;降低复发的风险;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减少器官损伤、骨质疏松和血栓栓塞的风险;延长寿命等。此外,HCQS被认为在妊娠期使用是安全的,对预防先天性心脏阻塞有保护作用。如果该药长期短缺,可能会使SLE患者失去一种低成本、安全、有效、耐受性好的药物。患者们都很害怕,担心自己可能会失去防止SLE损害其他重要器官的药物。 除了影响SLE患者外,CQ和HCQS的短缺也会影响到其他风湿病患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抗磷脂综合征等。此外,HCQS常用于各种皮肤科适应症,包括皮肌炎、肉毒杆菌病、多形性日光疹、慢性肌炎、肉芽肿性皮炎、扁平苔藓、慢性结节性红斑和风湿病等。 文章最后指出,生产HCQS的药企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应迅速评估情况,确保有需要的人仍能获得该药。此外,人们不应购买自己不需要的药物,卫生部门也应该确保HCQS不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发放。
  • 《Nature | 干扰素-芳香烃受体-JUN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T细胞亚群》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12
    • 2024年7月10日,布莱根和妇女医院Deepak A. Rao、美国西北大学Jaehyuk Choi共同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Interferon subverts an AHR–JUN axis to promote CXCL13+ T cells in lupus的文章,发现了芳香烃受体(AHR)、转录因子JUN和I型干扰素(IFN)在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T细胞亚群中的复杂相互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并为这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该研究揭示了已知在B细胞活化和自身抗体产生中起关键作用的T滤泡辅助细胞(TFH)和T外周辅助细胞(TPH)与参与维持上皮屏障完整性的T辅助细胞22(TH22)之间的失衡。在SLE患者中,PD-1+/ICOS+CXCL13+T细胞扩增,与疾病活动有关,同时CD96hi IL-22+T细胞减少。这种不平衡表明CXCL13和IL-22可能位于T细胞分化轴的两端。AHR在这一轴上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人类CD4+T细胞产生CXCL13的负调控因子。该研究使用CRISPR筛选鉴定AHR为CXCL13产生的有效抑制剂,AHR缺失导致CXCL13产量增加。AHR还与JUN协同作用以阻止CXCL13+TPH/TFH细胞的分化并促进IL-22+表型。这种协调被I型IFN破坏,IFN-Ⅰ对抗AHR和JUN以促进T细胞产生CXCL13。 研究人员进一步证明,TGFβ,一种已知的CXCL13产生的诱导剂,可以放大AHR抑制对CXCL13生成的影响。然而,通过使用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dioxin, TCDD)等激动剂,AHR的激活降低了CXCL13的产生,增加了IL-22的产生。这些发现表明,AHR和TGFβ共同控制TPH细胞的特征,AHR抑制导致CD4+T细胞上ICOS表达增加和CD96表达减少。JUN是AP-1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被证明介导CXCL13和IL-22产生之间的极化。JUN的缺失导致CXCL13的产生增加和IL-22的产生减少,表明JUN在维持这两个T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JUN也与AHR结合到相同的增强子区域,表明其在这些基因的调节中发挥直接作用。I型IFN是SLE的标志,被确定为促进CXCL13+TPH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IFN在多个水平上阻断AHR的作用,减少AHR与靶基因的结合,降低JUN的表达和功能。这种IFN介导的对AHR和JUN的抑制可能在低BCL6表达下使TPH细胞获得B细胞辅助功能。 这项研究的发现对理解SLE的病理生理学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治疗上增强AHR激活可以阻止CXCL13+TPH/TFH细胞的分化和随后B细胞的募集,这可以降低疾病活性。促进TH22细胞的产生也可能有利于维持SLE患者的粘膜屏障完整性。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全面了解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涉及AHR、JUN和IFN的调控网络,为该疾病和潜在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