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俞寿云课题组/天津大学党延峰课题组合作报道了一种光激发铜催化的非环状烯烃对映选择性烯丙基C(sp3)–H酰氧基化反应,高效制备了一类手性烯丙基酰氧基化产物。该研究通过创新的光激发模式,克服了传统Kharasch-Sosnovsky反应底物适用范围窄、立体选择性差的局限。
本文报道了一种光激发铜催化的非环状烯烃对映选择性烯丙基C(sp3)–H酰氧基化反应。该创新方法克服了以往底物范围有限、反应条件严格和对映体选择性不足的挑战。通过利用光催化,以及优化的铜/双恶唑啉配合物,实现了优异的反应性和出色的区域、对映选择性。广泛的测试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多种底物,包括各类无环烯烃和各种过氧化物(或酸)。同时,反应的可扩展性得到了验证,能够在保持高产率和对映选择性的同时进行后续合成修饰。机理分析表明,TBPB对激发态Cu(I)配合物的单电子氧化是产生叔丁氧自由基和苯甲酸Cu(II)配合物的关键,并进一步参与后续的HAT过程,形成关键的π-烯丙基Cu(III)中间体。DFT计算结果表明,共轭效应与空间/色散因子相结合,为反应的高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提供了定性和定量解释。这种激发态的过渡金属催化模式为未来其他不对称光化学转化以产生对映体富集的化合物提供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