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电装备制造取得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21
  • 10月18日,哈电集团自主研制的扎拉冲击式水轮机配水环管(又称分流管)顺利完成加工制造,这是首套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500兆瓦冲击式水轮机配水环管,标志着我国水电装备制造取得重大突破。扎拉水电站是国家“藏电外送”骨干电站,藏东南清洁能源一体化基地核心电站,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作为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扎拉水电站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是目前国内唯一的500兆瓦级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研制及应用示范项目。电站共安装2台500兆瓦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是目前世界单机容量最大、功率最高、技术最先进且制造难度最大的冲击式水电机组。

    哈电集团电机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展冲击式水电机组研制的装备制造企业,在数十年的技术开发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哈电特色的冲击式水电机组设计方法,先后参与研制了东川电站、秘鲁圣加旺、巴基斯坦SK等国内外30座电站67台/套冲击式水电机组,掌握了冲击式水电机组最新前沿技术,在水力开发和模型试验、结构设计,关键部件加工制造、运输、安装调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配水环管作为冲击式水轮机最重要的基础受力部件和通流部件之一,工作条件极为严苛,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时刻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力,对机组的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哈电集团电机公司在项目业主的统一组织下,针对扎拉配水环管开展了自主化研制,着力为用户提供紧凑适用的高能效产品。电机公司为该项目研制的配水环管由12节环管构成,具有水力性能好、设计压力高、尺寸规模大、岔管应力水平适中、结构布置合理等特点。其最大单节环管的长度超10米、管口最大尺寸达3.7米;宽大的管径显著增加了进入机组的水流量,使水流的流速更低、机组的运行性能更加稳定。同时,电机公司还采用了高强度钢板和特殊焊接加工技术,配水环管总装配后的平面布置面积达到592平方米,总装配重量达到370吨,可以承受12.6兆帕的试验压力。

    哈电集团电机公司对配水环管的精巧结构设计,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工件的加工和装配难度。为确保各节环管一次性装配验收合格,电机公司创新性地融合了多项技术进行加工制造。针对配水环管钢板强度高、焊接加工难、空间尺寸大等特点,电机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生产技术攻关行动,全面保证钢板成型质量,并应用激光跟踪仪进行辅助测量和调整,将精密测量的实际数据与理论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显著减小了相邻管口的焊接误差,有效提升了产品焊接和加工质量,实现产品焊接、加工和装配等生产环节综合提效30%以上,最终成功自主研制了首套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扎拉500兆瓦冲击式水轮机配水环管,推动我国乃至世界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5195.s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自主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8
    • 东方电机已构建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抽水蓄能机组研发体系,其服务水平和研制能力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近日,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发电电动机1:1转子,在飞逸试验中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标志着我国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自主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研制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该转子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如端部整体护环固定结构和新型转子绕组接线方法,有效解决了高转速大尺寸绕线式转子结构的设计与制造难题。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变速抽水蓄能机组以其灵活、稳定、快速响应等优势受到关注。自2013年起,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针对转子动态稳定性等关键难题展开研究,成功克服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问题,并将成果应用于山东泰安二期和广东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 东方电机已构建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抽水蓄能机组研发体系,其服务水平和研制能力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大背景下,东方电机将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我国电力系统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 《干细胞产品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刘建华
    • 发布时间:2014-06-27
    • 细胞治疗是个快速发展的医学领域,干细胞可用于修复慢性病和老年疾病的组织和保持器管功能。但目前主要问题是如何将其转化成现实产品用于治疗。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科研人员最近开发了一种新物质,可以简化细胞治疗的加工方法,是再生医疗界的一大创举。 干细胞产品的生产有两个明显阶段:增殖阶段(制造足够多的细胞来形成大组织)和分化阶段(将基础干细胞转化成功能细胞)。材料环境要求这两个阶段不同,至今为止单个物质还不能完成两项工作。 现在诺丁汉大学的一支跨学科团队正在创建新的干细胞微环境,他们发现该微环境允许细胞自我更新和进化成心肌细胞。这是一种含有两种聚合物的水凝胶,通过化学转化成为富含藻朊酸盐的环境,适宜细胞增殖到足够多的数量。这一变化触发第二阶段细胞的特别分化发育。 这种新型组合凝胶首次实现了人类多能干细胞经一步(HPSC)产生稠密组织结构。该发现在未来再生医学领域将发挥巨大作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