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自主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8
  • 东方电机已构建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抽水蓄能机组研发体系,其服务水平和研制能力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近日,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发电电动机1:1转子,在飞逸试验中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标志着我国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自主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研制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该转子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如端部整体护环固定结构和新型转子绕组接线方法,有效解决了高转速大尺寸绕线式转子结构的设计与制造难题。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变速抽水蓄能机组以其灵活、稳定、快速响应等优势受到关注。自2013年起,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针对转子动态稳定性等关键难题展开研究,成功克服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问题,并将成果应用于山东泰安二期和广东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 东方电机已构建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抽水蓄能机组研发体系,其服务水平和研制能力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大背景下,东方电机将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我国电力系统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76039-1.html
相关报告
  • 《抽水蓄能核心控制系统装上了“中国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01
    • 日前,安装在广州抽水蓄能电站7号机组的我国首套300MW抽蓄机组“芯片级”自主可控励磁系统和调速器系统实现安全稳定运行30天,标志着南方电网在抽水蓄能成套控制系统设备国产化的关键技术研究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推进抽水蓄能行业“全国产化”由主机设备向控制系统延伸,有力增强我国抽水蓄能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 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励磁系统和调速器系统均属抽水蓄能机组的核心控制设备,分别承担着电压和无功功率、转速和有功功率的调节任务,直接影响机组发电的可靠性和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项目改造后的抽水蓄能机组单导叶调速系统主体结构。 南网储能修试公司/供图 控制系统的国产化水平大致可分为“设备级”“部件级”“芯片级”,其中“芯片级”的自主可控程度最高,要求整套设备中的关键元器件及控制芯片均实现国产自主可控。而在此前,我国抽水蓄能电厂在运的励磁系统、调速器系统主要元器件均为进口设备,特别是控制系统芯片,均为国外生产,备品备件更新艰难,控制程序均为“黑匣子”,核心功能优化存在“盲区”,关键技术面临“卡脖子”的不利局面。 2021年2月,南网储能公司启动了抽水蓄能成套控制系统设备“芯片级”自主可控的技术攻关,先行先试研究应用国产芯片的励磁、调速控制设备,内容涵盖选型、设计、生产、验收、安装及调试等各个环节。“基于国产芯片的励磁和调速系统的成功研制应用,将有效解决抽水蓄能电站关键控制系统‘卡脖子’的现状,打通供给约束的堵点、卡点、脆弱点,有利于我们掌握控制系统核心技术,助力公司业务的发展,确保整个产业链的安全。控制系统设备‘芯片级’自主可控攻关涉及系统所有控制程序都将重新设计编写,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风险,但总得有人迈出这一步。”南网储能修试公司副总经理巩宇介绍。 在700多天的攻关过程中,项目团队先后完成了国内厂家走访调研、国产化替代方案制定、系统研发设计、控制程序源代码编写、设备生产组装、成品检测试验、现场施工调试等工作,每个环节都在历经多次“考验”后达到精益求精。 励磁系统方面,团队严格依据数据手册对国产晶闸管进行压接和检测,依规依标开展国产直流灭磁开关的装配以及型式试验,通过带发电机空载灭磁、交流灭磁、甩负荷等严苛试验考核了国产直流灭磁开关和灭磁电阻的性能,创新性地采用全柜TCP传输,成套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检测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得到了行业专家评审组的一致肯定。调速器系统方面,以系统研发设计为例,团队不断优化完善控制逻辑,重新开发了控制程序源代码、攻克了以关键软硬件计时器异常、CPU发热、多导叶调节等多项技术难题,制造成品最终顺利通过了安全性、抗干扰能力、连续运行稳定性等多项性能测试。 截至2022年底,我国抽水蓄能在运总装机达到4500万千瓦,稳居世界第一。根据我国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30年投产总规模将达到1.2亿千瓦左右。 “通过实施本次自主可控应用,我们在掌握相关核心技术上赢得了主动。”南网储能修试公司电气二次检修部主任陈强表示,项目不仅为我国抽水蓄能机组励磁系统、调速器系统的国产化应用提供了示范样板,还在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标准规范,将为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核心控制系统的规模化国产替代提供重要参考。
  • 《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突破5000万千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01
    •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3年度》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突破5000万千瓦。2023年新增投产抽水蓄能515万千瓦,西北地区抽水蓄能投产实现零的突破;年度核准抽水蓄能电站49座。 从工程特点看,在建抽水蓄能项目机组呈现高水头、大单机容量趋势,100米级高坝占比逐渐增加。从利用情况看,抽水蓄能电站抽水电量、发电电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7.9%。 报告还显示,2023年,全球清洁能源转型领域投资规模约1.8万亿美元,增速达17%左右。我国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多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例如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投产运行,大兆瓦级风电机组和高效光伏组件的研发制造能力显著提升,储能、氢能等新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累计装机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比重超过一半,新增装机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比重超过一半。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步伐加快。报告显示,2023年可再生能源制氢总产能达到7.8万吨/年,同比增长约123%。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降幅明显,碱性电解槽设备成本同比下降约16%,质子交换膜电解槽设备成本同比下降约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