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表观遗传障碍决定了人类神经元成熟的时机》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2-03
  • 2024年1月31日,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n epigenetic barrier sets the timing of human neuronal maturation的文章。

    与大多数其他物种相比,人类大脑发育的速度非常漫长。皮质神经元的成熟特别缓慢,需要数月至数年才能发展成人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体外分化或移植到小鼠大脑时,这种长时间的时间保留在源自人类多能干细胞 (hPSC) 的皮质神经元中。这些发现表明,细胞内在时钟的存在设定了神经元成熟的速度,尽管该时钟的分子性质仍然未知。

    该研究确定了一种表观遗传发育程序,它设定了人类神经元成熟的时间。首先,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hPSC的方法,在体外同步皮质神经元的诞生,这使研究人员能够定义形态学、功能和分子成熟的图谱。研究人员观察到成熟程序的缓慢展开,受到特定表观遗传因素保留的限制。皮质神经元中其中几种因子的功能丧失导致早熟。在祖细胞阶段,EZH2、EHMT1 和 EHMT2 或 DOT1L 的瞬时抑制使新生神经元在分化时迅速获得成熟特性。

    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祖细胞中建立表观遗传屏障,人类神经元成熟的速度远早于神经发生。从机制上讲,这种屏障将转录成熟程序保持在一种逐渐释放的状态,以确保人类皮质神经元成熟的时间线延长。

相关报告
  • 《Cell | 小分子诱导的表观遗传年轻化促进 SREBP 凝聚,克服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再生障碍》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09
    • 2024年5月2日, 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疗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Cell发表题为Small-molecule-induced epigenetic rejuvenation promotes SREBP condensation and overcomes barriers to CNS myelin regeneration的文章。 多发性硬化症(MS)等疾病的髓鞘脱落被认为与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的成熟受抑制有关;然而,MS 病变中存在少突胶质细胞,但却缺乏髓鞘生成。 该研究发现,病灶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在表观遗传上处于沉默状态。通过开发标记分化少突胶质细胞的转基因报告物进行表型筛选,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小分子表观遗传沉默抑制剂(ESI1),它能增强髓鞘生成和鞘内热。ESI1能促进脱髓鞘动物模型的髓鞘再形成,并使再生的中枢神经系统轴突上的髓鞘新生成为可能。ESI1治疗可延长人类iPSC衍生的器官组织中的髓鞘,增强老年小鼠的(再)髓鞘化,同时逆转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多组学研究发现,ESI1能诱导活跃的染色质景观,激活髓鞘生成途径并重新规划新陈代谢。值得注意的是,ESI1会触发脂质代谢主调节因子SREBP1/2的核凝聚物形成,集中转录共激活因子以驱动脂质/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该研究强调了以表观遗传沉默为靶点,在脱髓鞘疾病和衰老过程中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再生的潜力。
  • 《Nature | 人类生殖系表观遗传重编程的体外重组》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26
    • 2024年5月20日,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In vitro reconstitution of epigenetic reprogramming in the human germ line的文章。 表观遗传重编程可重置亲代表观遗传记忆,并将原始生殖细胞(PGC)分化为有丝分裂的原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从而确保生殖细胞的性双态发育,实现全能性。体外重构人类表观遗传重编程仍是一项基本挑战。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稳健的策略,诱导多能干细胞(PSC)衍生的人类PGC样细胞(hPGCLCs)进行表观遗传重编程和分化,使其成为有丝分裂的原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并对其进行广泛扩增(约>1010倍)。引人注目的是,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是这些过程的关键驱动因素: BMP驱动的hPGCLC分化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激酶(MAPK/ERK)通路以及DNA甲基转移酶(DNMT)新生和维持活性的减弱,这可能促进了复制耦合、被动的DNA去甲基化。另一方面,在人类生殖细胞中大量存在的一种活性DNA去甲基化酶--十七转位(TET)1缺乏的hPGCLC分化为胚外细胞(包括羊膜)时,带有二价启动子的关键基因会被去抑制;这些细胞不能完全激活对精子发生和卵子生成至关重要的基因,其启动子仍处于甲基化状态。 该研究阐明了人类表观遗传重编程的框架,在人类生物学领域取得了根本性进展,并通过生成大量有丝分裂原精原细胞和类卵原细胞,为人类体外配子生成(IVG)研究及其在生殖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树立了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