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法齐明治疗耐药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7-05
  • 现有抗结核药物耐药率的增加为多重耐药结核病(MDR-TB)的治疗带来了诸多困难,使得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迫在眉睫。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氯法齐明用于治疗结核病(尤其是MDR-TB)的效果较好,且与其它抗结核药物几乎无拮抗作用,可被视为治疗MDR-TB的一种药物。基于此,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3位研究人员系统综述了氯法齐明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抗麻风活性、抗结核活性以及抗分枝杆菌复合群(MAC)/HIV活性,其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年第39卷第5期。

    文中指出,氯法齐明的抗菌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其抗结核活性已得到部分研究的证实;氯法齐明脂溶性强,具有极强的疏水性,通过注射给药吸收很慢,目前多通过口服给药。口服给药后,氯法齐明血浆中的浓度很低,主要沉积于脂肪组织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此外,氯法齐明半衰期较长,单次给药消除半衰期约为10天,连续给药消除半衰期至少为70天;氯法齐明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结核杆菌活性,与其它抗结核药相比不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可防止结核杆菌对异烟肼发生耐药;氯法齐明不仅可用于治疗MDR-TB,也可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的MAC感染。

    文中最后还谈到氯法齐明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虽较好,但也存在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最常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与剂量相关且可恢复。

    总而言之,氯法齐明对结核病的治疗,尤其是对MDR-TB和XDR-TB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在MDR-TB治疗过程中可能有防止耐药增加和改善预后的作用,而在XDR-TB治疗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界定。其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色素沉着但可逆,相对其它抗结核药物来说不良反应轻微,但如何控制和减轻其不良反应还在研究中,因此可以说对于氯法齐明治疗MDR-TB的治疗方案、疗程、剂量及不良反应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报告
  • 《bedaquiline治疗MDR-TB之后出现的与氯法齐明和bedaquiline交叉耐药性相关的突变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4-11-02
    • 全球范围内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发病率的增加是一个重大的临床挑战。由于当前活性药物的数量不足,MDR-TB和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因此急需新型抗结核药物。然而,近来仅有bedaquiline等少数药物被批准用于结核病的治疗。 在最近的一个以160名新诊断MDR-TB患者为样本的2b期临床试验中,在原有的最优治疗方案中加入bedaquiline治疗组24周后的培养结果转化率以及第120周的培养结果转化率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然而,bedaquiline治疗组的死亡数量要高于安慰剂对照组,其中有半数患者死于结核病。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这些患者的死亡是否与bedaquiline易感性的降低有关。 基于此,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bedaquiline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发现是一种与外输泵(efflux pump)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了bedaquiline体内耐药性的产生,并且这种突变还与bedaquiline治疗MDR-TB之后出现的氯法齐明和bedaquiline交叉耐药性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其相关成果于2014年10月30日发表在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上。
  • 《结核病分子诊断的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9-28
    • 通过提供准确、快速的结果(包括快速的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核病的分子检测有可能帮助每年覆盖300万未诊断或未报告的结核病患者,并提高结核病患者获得的护理质量。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分子核酸扩增试验(NAATs)检测结核病,而不是涂片显微镜检查,因为它们能够更准确地检测结核病,尤其是在患有脓杆菌病的患者和艾滋病毒感染者中。重要的是,其中一些世卫组织认可的测试可以检测与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相关的分枝杆菌基因突变,从而使临床医生能够量身定制有效的结核病治疗方法。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和评估一系列用于结核病检测的分子试验,虽然有些试验是供实验室参考使用的,而其他测试则针对医疗点和外围医疗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在结核病负担高的国家,出现了设计、制造和推广的分子试验,其中一些明确针对的是近病人安置。这些进展将增加更多的患者获得分子结核病检测的机会。在药敏试验方面,NAATs和下一代测序可以提供比传统表型培养更快的结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检测结核病和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