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的发展,需要克服传统硅晶体管基本限制的新型节能电子设备。研究人员已经探索了一系列新颖的晶体管概念,但仍然缺少一种同时提供高驱动电流和陡斜率开关,同时提供必要尺寸缩小的制造方法。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法国 巴黎萨克雷大学等科研团队报道了基于破隙型(broken-band)GaSb/InAs系统,可缩放制造了垂直纳米线异质结隧道晶体管。这些器件的驱动电流为300μAμm?1,工作电压为0.3V时,开关斜率低于60mVdec?1。
据悉,团队利用由锑化镓和砷化铟组成的超薄半导体材料,研制出的这款新型3D晶体管,不仅性能与目前最先进的硅晶体管相当,还能在远低于传统晶体管的电压下高效运行。
此外,团队还将量子隧穿原理引入新型晶体管架构内。在量子隧穿现象中,电子可以穿过而非翻越能量势垒,这使得晶体管更容易被打开或关闭。为进一步降低新型晶体管“体型”,他们创建出直径仅为6纳米的垂直纳米线异质结构。测试结果显示,新型晶体管可以更快速高效地切换状态。与类似的隧穿晶体管相比,其性能更是提高了20倍。
这款新型晶体管充分利用了量子力学特性,在几平方纳米内同时实现了低电压操作以及高性能表现。由于该晶体管尺寸极小,因此可将更多该晶体管封装在计算机芯片上,这将为研制出更高效、节能且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团队正致力于改进制造工艺,以确保整个芯片上晶体管性能的一致性。同时,他们还积极探索其他3D晶体管设计,如垂直鳍形结构等。
论文下载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24-01279-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