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次在病毒中发现朊病毒,或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 江洪波
  • 发布时间:2019-05-09
  • 2月2日,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人员首次在病毒中发现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类具有感染性的错误折叠的蛋白,这种蛋白能将某种错误的构象在同种甚至异种蛋白间传递,最终导致所有蛋白都发生变构。受限于朊病毒的预测和鉴定手段,科学家此前仅在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中发现过朊病毒的存在,而作为自然界中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生命形式,病毒中是否存在朊病毒一直不为人所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对杆状病毒表达因子LEF-10的长期研究,最终鉴定出其为一个病毒编码的朊病毒。该成果证明了病毒中确实存在朊病毒,而此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孢疹病毒感染与阿尔茨海默症具有某种联系,因此孢疹病毒编码的朊病毒很有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发生的原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

  • 原文来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neuro.8b00699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在海洋中发现一类新的病毒》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8-02-01
    • 在从世界海洋中获取的水样本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类病毒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分析,这是因为它具有利用标准的测试方法无法检测到的特征。然而,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分离出和研究这类难以捉摸的病毒中的一些代表性病毒。这类病毒提供了病毒进化过程中一个关键的缺失环节,并且在调节细菌群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探究结果于2018年1月2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major lineage of non-tailed dsDNA viruses as unrecognized killers of marine bacteria”。 病毒是主要的细菌捕食者,而且这些研究结果提示着目前的细菌病毒(即噬菌体)多样性的观点存在着一个主要的盲点。这些结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Kathryn Kauffman、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Martin Polz、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Libusha Kelly教授等人通过对海洋样本进行详细分析而得出的。 这些新鉴定出的病毒缺乏在大多数已经被分类和测序的细菌病毒表面上发现的“尾部(tail)”,而且具有几种其他的不同寻常的性质,从而导致它们在之前的研究中被遗漏掉。为了反映这一事实,这些研究人员根据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很难被抓住的人物,将这个新的病毒群体命名为Autolykiviridae。而且,不同于那些仅仅捕食一种或两种细菌的典型病毒,这些没有尾部的病毒类型能够感染数十种不同的细菌类型(通常是来自不同的物种),从而突显出它们的生态重要性。
  • 《NIH科学家发现EB病毒的弱点》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4-03-14
    • 对两种实验室产生的单克隆抗体 (mAb) 与一种必需的 EB 病毒 (EBV) 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了可用于设计这种极其常见病毒的治疗方法和疫苗的靶点。该研究由医学博士Jeffrey I. Cohen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同事领导。研究结果发表在《免疫》杂志上。 世界上大约95%的人口感染了EB病毒,EBV会永久留在体内,通常存在于B淋巴细胞中,B淋巴细胞是产生抗体的免疫系统细胞,以及喉咙和咽部的细胞。EB病毒有时可导致B细胞癌,包括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或胃癌或鼻咽癌。最近,EBV感染被证明会显着增加患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目前尚无预防EBV感染的疫苗,也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NIAID研究人员检查了一种名为gp42的病毒蛋白,该病毒必须使用它来感染B细胞。从理论上讲,能够阻断gp42与B细胞结合或融合能力的疫苗或基于抗体的治疗方法将防止EBV感染,从而防止病毒在这些细胞中持续存在的能力。该团队产生了两种gp42特异性mAb,A10和4C12,并使用X射线晶体学来可视化它们如何与gp42相互作用。晶体结构显示,两种mAb与gp42上不同的非重叠位点相互作用。单克隆抗体 A10 阻断了受体结合所需的 gp42 位点,而 4C12 则干扰了参与膜融合的不同位点。 接下来,科学家们在小鼠中测试了A10、4C12和其他几种单克隆抗体预防EBV感染和EBV淋巴瘤的能力。单克隆抗体A10对EBV感染提供了几乎完全的保护,并且没有小鼠发生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或淋巴瘤。相比之下,几乎所有用其他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小鼠都被感染,有些小鼠发展为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或淋巴瘤。 如果未来的研究表明mAb A10对人类安全有效,它可能会有临床应用,特别是在未感染EBV的人群中;患有免疫缺陷病症的人,包括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病;或接受移植的人。患有此类疾病的人在初次接触病毒时有患上严重或致命的EBV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性单克隆抗体可能被预防性地用于预防或更好地控制EBV感染。 此外,研究小组认为,鉴定gp42上的脆弱位点也为设计未来的疫苗铺平了道路,这些疫苗可以引发针对一个或两个新描述位点的抗体。 文献信息:W Bu et al. Epstein-Barr virus gp42 antibodies reveal sites of vulnerability for receptor binding and fusion to B cells. Immunity DOI: 10.1016/j.immuni.2024.02.0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