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镓纳米线晶体管和发光体的垂直整合》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9-03-03
  • 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的Matthew Hartensveld和Jing Zhang声称纳米线氮化镓(GaN)场效应晶体管(FET)和氮化铟镓(InGaN)发光二极管(LED)首次垂直整合成功,该集成可实现对设备光输出的电压控制。

    Hartensveld和Zhang的设备平均每个由45根垂直纳米线组成。对异质结外延材料进行干蚀刻以形成导线,即所谓的“自顶向下”方法。缓冲氧化物蚀刻氯反应离子蚀刻的掩模材料将纳米球直径减小至1.6μm。最终的纳米线高5.5μm,直径1μm。

    器件接触制造建立了电介质和金属层。将透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旋涂,平面化并回蚀以提供各种水平的介电间隔材料。

    钛/铝(Ti / Al)源极和漏极触点在相同的蒸发步骤中施加到纳米线的基底和顶部。进行退火以形成TiN,在相邻的GaN中留下氮空位来充当供体,释放电子用于n型传导并给出n-本征-n(n-i-n)FET结构。

    全能栅极由在未掺杂/本征u-GaN区域的一半处蒸发的40nm镍形成。最终的制造步骤包括更多的旋涂PDMS、蚀刻,然后蒸发透明氧化铟锡(ITO)导体,以及蚀刻和显示掩埋的器件栅极和源极接触。

    “耗尽型”晶体管的关断电压为-2.2V栅极电位,漏极电压为5V。开/关电流比率为2.9x104,比香港科技大学的GaN HEMT-LED提高2.4倍。并且人们发现,成串的电线比稀疏分布的更亮。研究人员评论说:“旋转涂层紧密排列或使用光刻技术将允许高密度的有序线。”

相关报告
  • 《Photon-triggered纳米线晶体管》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08-11
    • 光子触发的电子电路一直是光子学的长期目标。最近的演示包括光子控制其他光子的全光晶体管,2个或光电晶体管的栅极响应调谐或由光子3,4,5。然而,只有很少的研究报告在没有电子闸门的情况下,电子电流被光学开关和放大。在这里,我们展示了光子触发的纳米线(NW)晶体管、光子触发的NW逻辑门和一个NW光探测系统。NWs是由长晶硅(CSi)段通过短孔硅(PSi)段连接而合成的。在一个装配式装置中,NW两端的电触点与中间的一个PSi段连接在一起。暴露PSi段光触发电流的开/关比率高的NW > 8×106。在NW中包含两个PSi区段的设备可以使用两个独立的光输入信号触发。使用局部泵浦激光器,我们演示了光子触发的逻辑门,包括和,或与NAND门。一个由光子触发的直径为25 nm的NW晶体管,一个100 nm PSi的部分需要不到300磅的功率。此外,我们还利用了高光敏度,并制备了一种亚微米分辨率的光探测系统。光子触发的晶体管为多功能器件应用提供了新的场所,如可编程逻辑元件和超灵敏的光电探测器。 ——文章发布于2017年8月07日
  • 《源掺杂对垂直InAs/InGaAsSb/GaSb纳米线隧道场效应晶体管性能的影响》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9-02
    • 本文分析了最新的垂直InAs/InGaAsSb/GaSb纳米线隧道场效应晶体管(TFETs)的实验数据,研究了源掺杂对其性能的影响。总的来说,掺杂水平会影响这些器件的off-state和on-state性能。掺杂与异质结构的分离改善了器件的亚阈值摆动。最好的器件在100倍以上的电流下达到了30 mV/dec的点亚阈值摆动,比以前基于si的TFETs更高。然而,从异质结构中分离掺杂对这些器件的on-state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因为这与源耗尽有关。兴奋剂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对态性能,这也增加了阈下摆动。因此,进一步优化掺杂与异质结构的结合将有助于改善垂直InAs/InGaAsSb/GaSb纳米线TFETs。 ——文章发布于2018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