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科10nm DRAM技术突破》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1-15
  • 据台媒报道,南亚科总经理李培瑛于10日宣布,已完成自主研发10纳米级DRAM技术,将在今年下半年试产!

    全球DRAM内存芯片主要掌握在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公司中,他们的份额高达95%以上,关键原因就在于这三家的技术专利形成了极高的门槛,其他公司突围起来很难。

    南亚科之前的内存也是来自美光授权,今年他们将转向自研的10nm级内存,未来将自产DDR4/LPDDR4/DDR5等内存颗粒。

    在美光前两年全资收购华亚科之后,南亚科技变成了全球第四大内存厂,不过份额只有2%左右,而且技术来源也主要是美光授权,而且技术落后较多,在三星、美光、SK海力士转向1X、1Y、1Znm工艺之后,南亚的主力还是30nm等,来自美光授权,这两年才搞定20nm内存,也是授权+合作研发的模式,南亚上次自己搞内存研发还是99nm时代。

    在10nm级内存芯片中,南亚决定自研了,目前10nm级前导产品预计会在今年下半年试产,主要包括8Gb核心的DDR4、LPDDR4及未来的DDR5,都可以由自研的技术平台生产。

    在解决10nm级内存工艺技术之后,南亚还会继续研发第二代10nm级工艺,预计2022年量产,还会开发第三代10nm级工艺。

相关报告
  • 《突破 | 亚纳米级光学技术获得重要突破》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7-24
    • 想象一下,将光缩小到一个微小的水分子大小,打开一个量子可能性的世界。这是光科学和技术领域长久以来的梦想。最近的进展使我们离实现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更近了一步,因为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将光限制在亚纳米尺度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传统上,有两种方法来局部化超出其典型衍射极限的光:介电约束和等离子体约束。然而,诸如精密制造和光损耗等挑战阻碍了将光场限制在亚10纳米(nm)甚至1纳米水平。但是现在,《先进光子学》杂志报道了一种新的波导方案,有望释放亚纳米光场的潜力。 想象一下:光从一根普通的光纤出发,通过一根光纤锥开始一段变革性的旅程,最终到达一个耦合纳米线对(CNP)。在CNP中,光变形成一个非凡的纳米狭缝模式,产生一个受限的光场,可以小到仅仅是纳米的几分之一(大约0.3纳米)。这种新颖的方法具有高达95%的惊人效率和很高的峰值与背景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可能性世界。 新的波导方案将其范围扩展到中红外光谱范围,进一步推动了纳米宇宙的边界。光学约束现在可以达到大约0.2nm (λ/20000)的惊人规模,为探索和发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浙江大学纳米光子学组的童利民教授指出:“与以前的方法不同,波导方案以线性光学系统的形式呈现,带来了许多优点。它可以实现宽带和超快脉冲操作,并允许多个亚纳米光场的组合。在单一输出中设计空间,光谱和时间序列的能力开辟了无限的可能性。” 这些突破的潜在应用是令人敬畏的。光场定位到可以与单个分子或原子相互作用,有望在光-物质相互作用、超分辨率纳米显微镜、原子/分子操作和超灵敏检测方面取得进展。我们站在一个新发现时代的悬崖上,在那里,最小的存在领域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光被极大地限制在耦合的纳米线对中的纳米狭缝中 在纳米狭缝模式下产生亚纳米受限光场的波导方案。(a) CNP波导方案示意图。(b)纳米狭缝模式横截面场强分布图
  • 《12nm、14nm双双实现大突破,华为下单中芯国际》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1-28
    • 华虹半导体在2020年1月13日下午宣布,集团14nm FinFET工艺全线贯通,SRAM良率超过25%,2020年将快速推进。作为华虹在上海之外的第一个制造项目,华虹七厂已经于去年9月17日顺利投产,首期1万片产能的机台顺利串线并完成一系列工艺验证,进入正常生产阶段,为业界同类产线建成投产的最快记录,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条12英寸特色工艺产线,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12英寸 功率器件 代工产线。华虹半导体的股票也跟着大涨17%,创下52周新高。 另一家半导体代工企业,中芯国际近日官网也公布一则消息,中芯南方厂国内首条14nm生产线开始投产,该工厂也是中芯国际最先进的生产基地。根据此前的报道显示,中芯南方厂建成后两条产线的月产能为3.5万片,芯南方厂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家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此外,中芯国际的12nm技术进入客户导入阶段,更先进的制程10nm和7nm也有了不小的突破。 中芯国际能在11个月时间实现14nm的大突破,和“外援”梁孟松分不开。据悉,梁孟松的加盟,为中芯国际注入了新的工作方法,员工每天加班8个小时,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上班之前将手机先交出来,下班之后才收回,日常都是在加班加点的赶进程,处理产品线的问题。 梁孟松表示,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方式并不是中芯国际所独有的,是整个芯片代工行业的常态,可以说先进的制程都是通过加班加点突破出来的,台积电与三星同样也是三班倒才能研发出最新制程的。 截至2019年底,中芯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超1.6万件,授权总量超1万件,在制造芯片的同时,也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最新消息称,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已经下单中芯国际新出炉的14nm工艺,从台积电南京厂手中抢下订单。不过,此次中芯承接的是海思哪一领域的14nm芯片尚不清楚,此前由中芯代工、为广大网友熟知的产品是28nm骁龙400系列芯片。 另外,早有传言美国要将技术封锁的标准从25%降到10%,阻断台积电向非美国企业供货,而台积电最新的5nm与7nm符合标准,但是16nm美国占比技术超过标准,所以这一举措很有可能影响到16nm订单的走向,华为海思此前的16nm订单主要外委台积电代工,产能主力集中在2018年底投产的南京厂,此次中芯国际是否能够再拿下16nm有待进一步的消息。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