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干扰素(IFN)的新型治疗方案可有效治疗包括肝硬化的HCV感染患者》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 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5-11-16
  • 研究者对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采用了每日两次、全部口服的DCV-TRIO联合治疗方案[包括daclatasvir(一种NS5A抑制剂)、asunaprevir(一种NS3蛋白酶抑制剂)和beclabuvir(一种非核苷类NS5B抑制剂)],疗程为12周,研究观察后发现应用无干扰素(IFN)的新型治疗方案,均可获得较高的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率。

      美国圣安东尼奥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Fred Poordad等对312例初治患者和103例经治患者应用DCV-TRIO治疗的SVR率进行了评价,在治疗结束后第12周时,91.3%的患者(95%CI:88.6%~94.0%)获得SVR,初治患者和经治患者的SVR率分别为92.0%(95%CI:89.0%~95.0%)和89.3%(95%CI:83.4%~95.3%),两组的SV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于治疗结束后3周时死亡,但是,认为死亡与该研究无关。

      美国北卡罗来纳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Andrew J. Muir等对包括肝硬化的112例初治患者和90例经治患者应用DCV-TRIO方案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在治疗前,研究者根据基因型(1a vs. 1b)对患者进行分层,将患者随机分组至单用DCV-TRIO或者DCV-TRIO联合利巴韦林。  单用DCV-TRIO方案的患者治疗结束后12周时,初治患者的SVR率为93%(97.5%CI:85.4%~100.0%),经治患者的SVR率为87%(97.5%CI:75.3%~98.0%)。接受DCV-TRIO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的患者的SVR12率稍高于单用DCV-TRIO者,初治组和经治组患者的SVR率分别为98%(97.5%CI:88.9%~100%)和93%(97.5%CI:85.0%~100.0%)。3例严重不良事件和治疗有关。

    这两项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全口服、无IFN治疗方案的研究,不仅是无显著肝病的初治患者,还包括经治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丙型肝炎的管理已经发生革命性变化。但是,想要清除病毒,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基于种族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或接受血液透析等难治性患者的治疗、新型治疗药物的可及性以及支付能力、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成本效益等。

相关报告
  • 《基因1b型HCV肝硬化患者应用DAA联合治疗12周的SVR率为100%》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5-11-13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多伦多肝病中心Feld等 的一项研究表明,基因1b型HCV感染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对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和dasabuvir治疗12周方案的耐受性良好,停止治疗后12周时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率高达100%。   该项研究纳入基因1b型HCV感染的代偿期肝硬化初治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经治患者,主要纳入标准为血红蛋白 10 g/dL、白蛋白 2.8 g/dL、血小板计数 25 × 109/L、肌酐清除率 30 mL/min以及Child-Pugh积分?6。应用ombitasvir /paritaprevir /ritonavir(25/150/100 mg,每日一次)和dasabuvir(250 mg,每日2次)治疗12周,通过SVR12(HCV RNA<25 IU/mL)率评估疗效,对接受研究药物的所有患者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所有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SVR12率为100%(95% CI:94.0 - 100%)。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乏力(22%)、腹泻(20%)和头痛(18%),只有1例患者(1.7%)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很少观察到实验室异常,并且无临床意义。
  • 《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Grazoprevir治疗丙型肝炎基因1型感染患者:一项随机试验》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5-11-30
    • Grazoprevir(MK-5172,默沙东公司)是丙肝病毒NS3/4a 蛋白酶的选择性抑制剂。研究目的是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与Grazoprevir联合治疗(25-100mg/天)的疗效和安全性。经研究认为,100mg/天的治疗效果更佳,可进入3期试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