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干涉散射interferometric scattering (iSCAT)显微表征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无标记成像方法,在基础科学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干涉散射iSCAT通过与参考光束的干涉,以检测亚波长实体的散射。在各种照明和检测方案中,干涉散射iSCAT,利用振幅和相位信息,从而达到单分子检测灵敏度。确定纳米颗粒的尺寸、质量和折射率;在纳米颗粒的三维跟踪中,实现高时空精度;对亚细胞纳米结构进行成像;以及量化固体中,能量的超快扩散和传输。
近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Naomi S.
Ginsberg,Vahid Sandoghdar等,在Nature Reviews Methods Primers上发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概述了干涉散射iSCAT检测和成像的基本原理。论文还讨论了影响可达信噪比的各种因素,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关键的性能特征,如灵敏度和速度,并调查了干涉散射iSCAT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选定应用。
图1: 干涉散射interferometric scattering (iSCAT)显微镜
图2:图像背景和消除
图3:用于3D跟踪单个纳米颗粒的干涉散射iSCAT
iSCAT 研究最近开始研究更复杂的样品,例如扩展半导体或生物细胞。现在可以以无标记的方式可视化活细胞中的小囊泡、病毒、纳米丝(如微管)和许多其他实体,同时与同步荧光成像完全兼容。iSCAT 显微镜的重要附加值是它能够进行快速和慢速成像,因为它不会受到荧光漂白、闪烁和饱和的影响。这为新的整体和更复杂的研究打开了大门,允许同时可视化少量已被荧光标记的细胞器和各种细胞事件,从而深入了解细胞功能的协同性。与此同时,许多使用其他干涉测量技术(如干涉反射显微镜、定量相位成像和全息术)的小组,这些技术传统上对超波长实体进行成像,现在已经将他们的极限推向了病毒等更小的物体。未来有望进一步融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实现无标记成像中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