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饮食过盛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3-20
  • 根据最近一项小鼠水平的研究,哺乳期妇女饮食过盛会提高孩子们未来的肥胖风险以及青春期提前的风险,进而容易患糖尿病或其它生育问题。相关结果在最近于芝加哥召开的内分泌学会第100届年度会议上进行了展示。

    “我们的研究表明,按配方喂养(Formula Feeding)会提高儿童患肥胖症的风险,然而,如果哺乳期母亲的饮食不够健康或适宜的话,将会提高后代的多种健康问题。其中包括肥胖症、糖尿病、青春期提前以及生育能力下降”。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来自Toledo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助理Mengjie Wang说道:“不过这一现象需要在人体水平进行重复性验证”。

    作者称,目前全球范围内青春期提前的现象正在逐渐加重。“儿童期肥胖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也是造成青春期提前的风险因子之一”,Wang说道:“此前动物水平的研究发现,断奶期后的过度饮食会造成小崽子青春期提前。但我们并不知道断奶前的营养情况时如何影响代谢以及生殖能力的”。为了研究体重过高如何改变青春期的到来时间,作者等人给分娩后的小鼠饲喂了高脂饲料,直到断奶后才停止。

    作者等人发现,母亲的过度饮食会导致小崽子们肥胖现象的发生,而且会显著加速其青春期的到来。“这些结果表明,母乳喂养阶段对于幼鼠的身体健康十分关键”。Wang说道。

  • 原文来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8-03-overeating-breastfeeding-affect-health-offspring.html
相关报告
  • 《怀孕期间的饮食会影响新生儿健康》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3-03
    • 最近一份研究报告证实,孕妇于怀孕初期多吃蔬菜,胎儿出生后较不会气喘。气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会导致成人或儿童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能致命。由于全球空气不断恶化,气喘发生率在全世界各地区皆逐年上升,但至今仍未有完全治愈的方法。罹患气喘病的人持续居高不下,儿童气喘比例日益升高,这对于有子女及计划生育的家庭是必须注意的健康议题。 先前海内外的临床试验研究都发现,气喘儿的饮食若多补充新鲜蔬果提供均衡营养,则气喘病发的机会可减少,使用气喘药物的频率能降低。已知气喘与遗传及环境(空气品质)都有关系,但是许多研究也显示饮食习惯如多摄取蔬果、维他命 D 及鱼油,对于改善气喘病发亦有助益。 渐渐有科学家开始探讨孕妇的饮食习惯,是否会影响胎儿出生后气喘病发作的严重程度,例如 2017 年一篇英国科学家刊登于《欧洲呼吸学会研究期刊》(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的论文提出证据表明,孕妇于怀孕期间若摄取较多糖,孩子小时候(7 岁)发生过敏的机率较高,相对摄取较少糖组别高出一倍。但本次研究只记录孕妇于怀孕 32 周后的饮食情形,至于怀孕初期饮食对孩子出生后过敏、气喘的影响则无相关证据。 最近日本国家儿童健康与发展研究院(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Child Health and Development)的科学家进行了孕妇蔬菜摄取量与出生幼儿气喘关系的研究。研究人员调查了东京地区至医院进行产检的 310 名孕妇蔬菜摄取的状况(纪录包括怀孕初期及末期两次资料),并在胎儿出生两年时,调查孩子出生后发生气喘的情形。 整体而言,约四分之一的孩子曾经发生哮喘,而怀孕初期摄取较多十字花科富含叶酸蔬菜的母亲,所生孩子曾发生气喘的比例较低;怀孕中、末期蔬菜摄取则不影响孩子的气喘。该研究已刊登于今年 2 月的《欧洲临床营养学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根据一系列如上述饮食与胎儿过敏的相关研究,医师早就提出预防过敏发生的最佳策略,就是从怀孕期的饮食做起。遗传与环境是个人难以控制的变因,但孕妇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采取对胎儿健康有益的饮食,为孩子打好健康根基是较可行的预防措施,总比孩子出生后吃这个也过敏、吃那个也过敏,甚至严重到必须花大钱做过敏原检查要轻松多了。
  • 《棕色脂肪及生酮饮食与机体健康密切相关》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6-24
    • 棕色脂肪变白会导致细胞死亡并且促进炎症发生 人类机体中并不只有一种脂肪细胞,除了能够储存脂滴中甘油三酯的白色脂肪外,哺乳动物机体中还有能产生热量的棕色脂肪,这些棕色脂肪更像是一个散热器,而不是一个储物柜,棕色脂肪细胞较小,相比白色脂肪细胞而言,棕色脂肪细胞中含有有更多的线粒体,同时其携带有较少的脂质分子,在很多肥胖模型中,棕色脂肪组织都能够转化成为白色脂肪组织,同时还会伴随着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奥地利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调查了“变白”厚棕色脂肪细胞所发生的状况,研究者表示,相比相同尺寸的白色脂肪细胞而言,通过添加脂质使得棕色脂肪细胞变白后或许会使其更易于死亡,而变白后的脂肪组织也会含有更多的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可能就会清理死细胞,并且驱动组织炎症的发生。 变白的棕色脂肪组织的易感性或许就能够解释机体腹部为何更易于获得脂肪,因为大多数变白后的棕色脂肪组织就位于腹部,相比皮下脂肪而言,其更不利于机体健康。 突触融合蛋白17(syntaxin 17)能够促进脂滴的形成 细胞能够储存脂滴中的能量,而且很多这样的脂滴都是在肝脏中被制造的,其在协调机体脂质代谢上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新型脂滴会在细胞的内质网中形成,而酰基辅酶A合成酶3(ACSL3)对于促进这些新生脂滴成熟必不可少,其能将游离的脂肪酸转化成为充满脂滴分子的中性脂质。 刊登在the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杂志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结合并且为Stx17蛋白提供支架就能够将ACSL3分子移动到内质网中线粒体相关膜的新生脂滴中,这种新型角色或许就能够解释为何Stx17蛋白在肝脏和脂肪细胞中表达水平较高。 饮食能够调节代谢产物 但并不是大脑中的代谢产物 生酮膳食,即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取而代之的是促进机体依赖于一种脂肪衍生的酮类饮食,这种饮食方式是治疗癫痫症的流行疗法,而且被认为还能帮助机体抵御其它疾病的发生。适当的热量限制也被认为能保护大脑神经元的健康,但研究人员并不确定这些饮食治疗疾病的具体分子机制,近日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就深入阐明了生酮膳食对大脑的影响/效应。 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上,文章中,研究人员对摄入正常饮食和生酮饮食的小鼠的脑组织和血液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他们将小鼠分为两组,让一组小鼠吃饱,而另一组小鼠摄入少量食物,结果发现,在小鼠血液中,犬尿氨酸的代谢发生了明显改变,这种氨基酸衍生自色氨酸,其能被转化成为维生素B3或对神经元能产生一定效应的其它代谢产物,然而在大脑中,犬尿氨酸(kynurenine)的变化水平相对较小。 研究者指出,当色氨酸的降解成为生酮饮食的目标时,血液中代谢产物的改变似乎并不总能够跨越血脑屏障,后期研究人员还希望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来阐明其它代谢产物是否也会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