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病毒威胁的出现,爱立信中国团队为前线医院提供了连通支援》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 张卓然
  • 发布时间:2020-05-21
  • 随着新冠病毒在2020年初开始传播,爱立信中国团队迅速采取行动,在实地提供关键任务通信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以支持受灾地区的医疗服务。

    中国的湖北和浙江是第一批,2020年初当地爱立信团队迅速采取行动,将关键任务的通信基础设施交付到了目前最需要它的地方——固定和临时性的医院。

    两天建成四个基站

    1月下旬的一个晚上,爱立信中国团队被分配了一项紧急任务:协助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武汉分公司为武汉火神山医院建立四个关键任务的基站。

    爱立信团队立即展开工作,迅速成立了两个由18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队,以帮助建立医院的通信系统,四个基站的所有硬件系统全都在两天内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随后,在鄂州第三医院、钱江新妇幼保健院、孝感小南病控中心三家医院相继建立了通信服务。

    浙江省关键设施的5G覆盖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浙江省移动集团开始在5家新医院开展工作,为确诊的COVID-19病例患者提供定点诊疗服务。爱立信团队的任务是建立高速的5G移动连接,以协助医院的关键任务。

    当地爱立信团队协调现场各个项目组的人员,配备口罩、综合防护服、护目镜、橡胶手套、消毒水等防疫物资,制定综合应急预案,并提前完成审核项目组成员的防疫工作。

    安装完成后,网络基础设施就成为如远程医疗、电话会议和其他基于信息的服务的关键助理。

    这些案例突显了移动网络是通信骨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卫生工作者、公共安全官员和重要企业在这场全球危机期间保持联系。

    爱立信将继续密切监测冠状病毒的发展情况,并遵循相关国家主管部门和国际机构的建议。

    我们正在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尽量减少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并防止冠状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相关报告
  • 《Lancet:北京近期未出现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4-08-23
    • 2023年2月8日,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Lancet上发表了题为“Characterisation of SARS-CoV-2 variants in Beijing during 2022: an epidemiological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的研究论文,利用流行病学和系统发育分析阐明了北京新冠病毒变异特征。 研究人员收集了过去3年北京输入和本地病例的呼吸道样本,共获得2994个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2022年11月14日至12月20日期间采集到413个样本,包括350个本地病例和63个输入病例,在此期间BA.5.2和BF.7感染人数增加,占本地病例的90%。所有基因组都属于现有的123个PANGO遗传谱系(PANGO lineage),表明没有持久的显性变异或新的谱系。综上所述,自2022年11月14日以来,BF.7和BA.5.2在北京爆发,没有证据表明出现了新的变异株。由于频繁的人口流动和高传播性流行毒株的存在,这些结果可被认为是中国的一个缩影。
  • 《研究发现,冠状病毒传播迅速,有时在人们出现症状之前就开始传播》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3-17
    •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病研究人员能够确定病毒的传播速度,这一因素可能有助于公共卫生官员采取控制措施。他们发现,在一个传播链中,病例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到一周,而且超过10%的患者是由携带病毒但尚未出现症状的人感染的。 来自美国、法国、中国和香港的一组科学家在《新发传染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计算出了这种病毒的序列间隔。为了测量连续时间间隔,科学家观察了两名感染者出现症状所需的时间:一名感染者感染另一名,另一名感染者感染第二名。 研究人员发现,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的平均序列间隔约为4天。这也是估计无症状传播率的首批研究之一。 流行病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两件事——每个病例感染了多少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染传播需要多长时间。第一个数量叫做繁殖数;第二个是序列间隔。研究人员说,COVID-19的短系列间隔意味着新出现的疫情将迅速蔓延,可能难以遏制。 “连续几周的埃博拉病毒比连续几天的流感病毒更容易控制。应对埃博拉疫情的公共卫生人员有更多时间在感染他人之前识别和隔离病例,”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T Austin)综合生物学教授劳伦·安塞尔·梅耶斯(Lauren Ancel Meyers)说。“数据表明这种冠状病毒可能像流感一样传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迅速采取积极行动,遏制正在出现的威胁。” 迈耶斯和她的团队检查了来自中国93个城市的450多例感染病例报告,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表明没有症状的人一定是在传播病毒,即所谓的症状前传播。根据这篇论文,超过1 / 10的感染来自那些感染了病毒但还没有感觉不舒服的人。 以前,研究人员对冠状病毒的无症状传播有一些不确定性。这一新的证据可以为公共卫生官员如何控制疾病的传播提供指导。 迈耶斯说:“这证明,隔离、检疫、关闭学校、旅行限制和取消大规模集会等广泛的控制措施可能是必要的。”“无症状传播肯定使控制更加困难。” 迈耶斯指出,随着世界各地每天都出现数百个新病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据可能会呈现出一幅不同的画面。感染病例的报告是基于人们对他们去了哪里以及与谁有过接触的记忆。如果卫生官员迅速采取行动隔离病人,数据可能也会出现偏差。 迈耶斯说:“我们的发现得到了全世界数百个城市的无声传播和病例数量不断增加的实例的证实。”“这告诉我们,COVID-19可能难以捉摸,需要采取极端措施。”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杜占伟、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王林、大连民族大学的徐晓克、北京师范大学的叶武和香港大学的本杰明·考林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劳伦·安塞尔·迈耶斯(Lauren Ancel Meyers)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德顿·a·库利(Denton A. Cooley)百年动物学教授。 这项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