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对全球肝癌发病率的影响不大》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2-10-29
  • 背景:60年来,人们已经知道黄曲霉毒素B1 (AFB1),一种由某些食品和饲料作物中的曲霉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会导致肝细胞癌(肝癌;在人类肝细胞癌)。已经估计了每年全球afb1相关HCC的负担。然而,人们对AFB1的代谢物黄曲霉毒素M1 (AFM1)的潜在致癌影响知之甚少。当奶牛食用AFB1污染的饲料时,黄曲霉毒素M1就会分泌在牛奶中。从牛奶中摄入的AFM1对人类的癌症风险还没有得到评估。

    目标:我们试图通过液体牛奶的消费来估计AFM1相关肝癌的全球风险,解释AFM1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之间可能的协同作用,增加癌症风险。

    方法:我们通过分析全国人口规模、乳制品消费模式、40个国家牛奶中AFM1浓度和慢性HBV流行率的广泛数据集,进行了定量癌症风险评估。进行了两项独立的癌症风险评估:假设AFM1和HBV在增加癌症风险方面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其方式与AFB1和HBV类似,以及假设没有这种协同作用。

    结果:如果AFM1和HBV之间没有协同作用,AFM1可能占全球每年HCC病例总数的0.001%。如果AFM1和HBV感染之间有协同作用,AFM1可能导致全球所有HCC病例的0.003%。在每一种情况下,全世界预计由afm1导致的癌症病例总数为~ 13-32例。

    结论:通过饮用液态牛奶接触AFM1不会显著增加人类患肝癌的风险。政策制定者应该考虑到,在目前由于AFM1浓度超过监管标准而丢弃牛奶的全球形势下,消费牛奶的营养益处的低风险,特别是对儿童而言。

  • 原文来源:https://academic.oup.com/ajcn/article/115/6/1473/6573984?rss=1
相关报告
  • 《黄曲霉瘤胃酒中的黄曲霉毒素及其影响》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huangzheng
    • 发布时间:2016-06-30
    • 牛奶对于婴儿和人类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与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牛奶被认为是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黄曲霉素是肝细胞癌发展的主要的病因因素,使用受污染的饲料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也发现了此类毒素。因此,本文将探索地分离和识别存在于瘤胃酒中的病原微生物。筛选真菌生物被确认为黄曲霉的表型和分子(β-tubulin基因序列)。使用immuno-affinity列(IAC)和量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提取真菌毒素。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生物体的增长中也产生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1生产在有氧条件下是0.902±0.08μg /毫升文化肉汤和厌氧条件为0.925±0.2μg /毫升文化肉汤。黄曲霉素B2相比更多的是黄曲霉毒素B1和数量为14.472±1在有氧条件下,在厌氧条件下1.467±0.3。的瘤胃酒进行了隔离还显示存在黄曲霉毒素B1(3.964±0.5μg /毫升)和B2(1.170±0.6μg /毫升)。然而,黄曲霉毒素G1和G2没有礼物。因此,研究表明瘤胃内微生物生态系统呈现的能力产生黄曲霉毒素。这份报告在黄曲霉毒素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生产提供了见解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可能性,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减少挤奶的动物接触污染发霉的饲料和采取预防措施,是防止真菌污染至关重要的环节。
  • 《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毒素的发生和最近的进展》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mj
    • 发布时间:2018-07-13
    • 黄曲霉毒素是由一些曲霉属物种作为次级代谢产物产生的高毒性化合物,据报道其主要发生在几种低水分含量的食物中,而黄曲霉毒素生物转化产物主要报道在牛奶和奶制品中。该评论涉及过去5年中一些主要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发生,包括监管方面,以及近期污染食品解毒策略的进展。包括玉米和花生在内的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污染仍然是某些人群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非洲国家。尽管大多数用于黄曲霉毒素解毒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可能影响食物的营养特性,或者对人类消费不安全,但伽马辐射和臭氧应用已经证明在一些食物基质中黄曲霉毒素的解毒具有很大的潜力。基于细菌和酵母去除或降解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学方法具有良好的前景,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阐明微生物的解毒机制,并确定这些方法在食品中使用的实际方面,尤其是它们对食物感官特性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