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降速、5G休眠”遭质疑 运营商冤吗?》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8-11
  • 近日,一则“洛阳联通休眠5G基站降低能耗”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5G建设是否过快过剩?休眠5G基站又是否会影响用户使用?成为各界十分关心的问题。

    实际上,除了5G的话题之外,还有大批网友反馈感受到4G网速在变慢,质疑运营商为了推广5G故意对4G网络进行限制。

    面对外界质疑,运营商们纷纷喊冤。背后真相究竟如何?

    5G基站定期休眠为哪般?

    据悉,洛阳联通近期对已经入网的中兴5G基站射频单元设备(AAU),分不同时段定时开启空载状态下的深度休眠功能,从而实现智能化基站设备能耗管控的目的。

    这一消息在网络上炸了锅,“我买了5G套餐,这样会不会影响我的5G信号?”、“既然如此,还建设这么多5G基站干什么呢?”多位网友纷纷发问。

    截至目前,中国联通官方还未对此事有所置评。但实际上,5G基站的建设、耗电等成本大幅增加,一直是让包括中国联通在内的三大运营商头疼不已的问题。

    根据三大运营商公开的数据,2019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5G资本开支分别为240亿元、79亿元和93亿元;而2020年三家的5G资本开支则预计分别增长至1000亿元、350亿元和453亿元。每家的预算都实现了同比翻了数倍。

    预算大幅增长背后,与5G建设的成本高启紧密相关。

    2019年底,原中国移动副总裁、现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曾在公开场合直言,5G发展面临着三大问题:由于5G相比4G频率更高波长更短,因此5G要达到4G的信号覆盖程度,5G基站数量要达到4G的3倍;因为频率更高,5G基站的耗电量将是4G基站的3倍;5G基站的建设成本也是4G的3倍。

    按此粗略计算,单单以耗电量的角度来看,5G网络要达到4G的覆盖程度,运营商们在电费上就要付出4G时代9倍的成本。根据此前的公开信息,单个运营商每年的电费成本都在上百亿元规模,三家一起可能要到上千亿。当然基站的耗电成本只是电费的其中一部分,但还是会给面临营收和利润增长压力的运营商们新增不小的开支。

    成本高启之外,5G用户的规模还未达到理想的数字,也是重要的原因。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三家运营商在全国已建设开通了40万个5G基站。但在5G用户方面,三家运营商的5G套餐用户已经破亿,而使用5G手机并且用5G网络的只有6600万。这就意味着有的用户在使用5G手机却用着4G网络,还有的使用4G手机却开通了5G套餐。

    按照上述数字计算,目前每个5G基站连接的5G手机平均为165个,可谓使用率非常低,这也是洛阳联通采取休眠手段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并不是只有洛阳联通一家在这样做,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商一直以来就在5G基站设备层面努力降低功耗,为三大运营商提供解决方案。

    以华为为例,其专门推出了名为PowerStar的节能解决方案,通过AI等技术,实现2G、3G、4G、5G多频网络协同调度,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华为运营商BG总裁丁耘曾向新浪科技在内的媒体阐述了这一方案的原理。通过让AI学习和判断,根据某个区域的网络和业务状况,智能分析在某个时间段关闭一些频率,在不影响网络体验的情况下让整个区域的网络功耗降到最低。

    虽然关掉了某些频率,但丁耘强调这是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前提下。“这个技术不是配置好,而是要基于AI技术,要判断环境。比如有自然灾害的时候,哪怕是用户不多,我们的5G基站也不敢关。再比如节假日,凌晨一点钟谁敢关断基站,那个时候恨不得都打开。”

    电信分析师付亮也认为,基站进入深度休眠和路灯的关闭并不相同,没有严格的时间表,休眠的前提是,当前设备处于无人使用状态或业务量低于某个值。因此洛阳联通的5G基站休眠对用户几乎没有影响。

    4G究竟降速了吗?

    在5G基站休眠风波的同时,也有不少用户质疑4G网络在逐渐变慢。

    一位中国电信用户称,近来明显感到4G网速比此前慢了很多,“有时候发微信消息都出现异常,一些网页也要点很多次才能进得去,跟之前的2G、3G差不多了。”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近日也在微博上表示,“最近手机出现两个问题,一是4G网络变得很慢;二是频繁闪退。”

    还有用户质疑,在5G大规模建设的同时,三大运营商是否在故意降低4G的网速,以达到推广5G套餐的目的?

    实际上,早在2019年,就曾有过一轮4G降速的传闻。当时三大运营商纷纷予以否认,称从未接到过任何对4G进行限速的要求,也从未对用户4G速率进行限制。但随着流量爆发式增长,在高峰时段热点区域可能会造成部分用户连接不畅和速率下降。

    工信部当时也约谈三大运营商,要求继续做好4G网络维护和改造,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工信部搭建了覆盖全国的监测平台,通过技术手段监测4G网络速率。监测显示,近年来全国4G平均下载速率持续提升,整体上未出现速率明显下降的情况。

    不过他也坦承,4G网络属于共享网络,在区域内由所有用户共享,速率会在区间内波动。网络体验速率也会受到包括用户数量、流量规模、网站访问量等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在火车站、演唱会现场等用户密集的地方,可能会造成暂时的体验速率下降。

    也有一位通信行业分析师给出了不一样的说法。

    他认为,运营商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已经将资金预算大规模投入到5G建设上,这样就导致在4G网络的投资和运营费用上出现下滑。由于目前4G用户仍旧远远超过5G用户,这必然会加重现有4G网络的压力,降低用户在4G网络上的使用体验。

    另外一个趋势是,随着5G建设的大规模开展,运营商们还在逐步清退2G甚至3G网络,以腾出频谱资源、降低运维费用。在清退2G和3G网络的过程中,就要引导用户向4G转移,这进一步加大了4G网络的承载用户数量和流量规模。

    种种原因之下,一些用户感受到自己的4G网速在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何走出困局?

    “4G降速、5G休眠”,这其中可能是有一些用户对运营商服务产生了误解,但运营商们也需要在4G转向5G的周期中做好平衡,以保障用户体验。

    在中国移动任职期间,李正茂曾对外表示,在建设5G网络的同时,中国移动不会轻言放弃4G网络,4G和5G会长期共存。实际上,这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均十分适用。

    按照三大运营商此前公布的5G用户目标,中国移动今年目标是发展1亿5G用户,中国电信则是今年实现6000-8000万5G用户。即使完全实现,5G用户的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仍旧不高,4G用户还是大头。

    在携号转网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三大运营商如何不断促进自家存量4G用户升级5G,而不是因为网络质量问题转向友商,显得极为重要。今年7月,中国携号转网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而其中超过40%的用户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网络覆盖和网络信号。

    做好存量4G用户的经营,需要依靠运营商自己做好策略和服务;而在降低5G建设和运营费用上,就要通过运营商在内的整个通信产业来解决了。

    丁耘认为,运营商在5G建设上需要精准投资,把钱用在刀刃上。他曾举例称,5G网络建设初期,主要的目标应该是买得起5G手机的用户。比如在5G基站的选址上,首先要看小区是不是拥有高价值用户,小区的人口密度够不够高,“比如说5G手机3500块钱,如果一个小区里的手机都是1000元、2000元的用户,这不是我们初期应该要规划和建设的地方。”其次是再根据行业和政府的要求,综合起来选址,这样就能让运营商很快得到投资回报,投资效率更高。

    在降低5G基站的耗电量上,除了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商在设备、网络等方面降低功耗的同时,也有运营商高管出面公开喊话,希望各地政府出台5G基站用电的优惠政策。

    自2019年以来,已有多个省市的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加快5G发展的措施,其中多数都提到要推动降低5G基站用电成本,有的地方甚至对5G基站用电给予补贴。

    不过上述通信行业分析师指出,要从根本上覆盖5G建设和运营成本,运营商还是要依赖5G用户的大规模普及,“这个5G用户既包括C端,也包括B端。”他说。

    目前B端的5G行业应用正在落地,但距离大规模商用、并为运营商真正带来收入,还有一段时间;在C端方面,最大的障碍在于杀手级应用还未诞生。“针对性的5G应用还是太少,这就导致很多用户在5G使用体验上没有感受到与4G的差异化。”他说,随着5G部署的加快,需要整个产业重点开发一些能够体现5G价值,差异化4G和5G的新应用,从而吸引消费者。

相关报告
  • 《国内5000万4G用户被5G?运营商急推5G套餐为变现》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与监测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8-03
    • 手机是4G的,套餐却是5G的,这到底是真“5G”还是假“5G”用户,一时让人分不清楚。近日工信部与运营商的数据对比显示,国内约有5000万的5G套餐用户竟然还没用上5G手机。 5G用户数据被“注水”? 眼下,5G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已兑现利好,发挥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然而公众用4G手机办个5G套餐就能变身“5G”用户了吗?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闻库近日披露,国内已有197款5G终端拿到入网许可,5G手机出货量已超8623万部。他表示,相对运营商公布的5G套餐用户数,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是5G手机的联网数。“截至6月底国内联网5G手机的数量是6600万部。”他说。 相比5G手机的销量,5G套餐用户的飙升速度更快。中国移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其5G套餐用户累计已达7019万户。中国电信则透露,同期其5G套餐用户累计为3784万户。 虽然中国联通至今未公布5G套餐用户数量,但业内推算其数量也应在2000万户以上。换言之,国内5G套餐用户应有1.2亿户左右。 而华为披露,截至6月底全球被5G服务覆盖到的真正5G用户尚不足1亿户。对应工信部国内只有6600万部已联网的5G手机,国内显然还有约5000万的5G套餐用户至今没用上5G手机。 有5G网络但没有联网的5G手机,这张5G网络在部分时段只能处于空转状态,5G手机的加速普及因此格外重要。 急推高价5G套餐为变现 5G手机用户偏少,这个难题该怎么破?“目前5G手机价格已来到1600元档,而手机厂商方面的消息显示,下半年千元机即将大量跑步入市,5G手机销量必然会迎来一轮大爆发。”通信产业专家项立刚说,“届时5G手机联网数量与5G套餐用户数值会不断趋近。” “急于投资变现把建设5G的资金收回来,这是运营商全力推广5G套餐的重要原因。”项立刚进一步解释。 今年中国移动5G建设投入将达千亿元左右,财报显示其去年净利润是1066亿元。 然而在4G用户中却存在着一批低价套餐用户。“家里有WiFi,出门很少用手机,最近我把套餐从移动的38元套餐改成了9元套餐。”家住海淀区花园桥,今年75岁的肖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咨询得知,目前运营商的低价4G套餐着实不少,如移动有一款8元/月的4G飞享套餐,电信有一款5元/月的无忧卡套餐,联通则有19元的多款套餐。 通过提高同档位下性价比水平等方式,尽快让中低价4G套餐用户转型为高端5G套餐用户,三大运营商的5G用户争夺战正愈演愈烈。 “目前国内4G套餐的平均价位在50元上下,运营商发展一个5G套餐用户的价值相当于数个4G套餐用户。”项立刚说,“即便近期5G套餐频现打折潮,优惠后的价格也普遍在百元左右,而且打折的代价就是接受年度合约,相当于运营商提前锁定一两年的固定收益,这正是运营商不遗余力推广5G套餐的动力。” 急需创新应用促5G实际落地 虽然发展5G套餐用户能让利益迅速变现带来“快钱”,但在专家看来,运营商不应局限于一味发展5G套餐用户。 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鼓励运营商通过信用购机等举措促进5G终端消费,加快用户向5G迁移;推广赛事直播、游戏娱乐、虚拟购物等应用,促进新型信息消费,推动5G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创新。 事实上,手机厂商今年已通过降价等举措力推5G手机,然而欠缺实际面向公众服务的5G创新应用,大大制约了大家对于5G的向往。记者注意到,目前5G应用更多面向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机器人、智慧政务等领域,与民生密不可分的应用还是稀缺资源。 “运营商应与各方融合发展,聚焦民生发展5G创新应用。”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告诉记者,“这既能解决民生需求,又能让用户用着用着就爱上5G,真正加强用户黏性。” 曾剑秋表示,例如目前公众都还处于盲目等公交的时代,如果运营商能与有关部门借助5G、大数据和AI等技术,以App的形式发布公交车的实时到站时间,提供智能换乘信息,这不仅能化解多年痼疾,也有望为各方创造相关收益。 “国内已有50余万个5G基站,而且还在以每周1万多个的速度攀升。”曾剑秋说。在他看来,5G将至少在今后10年深度影响公众生活。而千元机及运营商合约优惠购机等举措,再辅以直接服务民生的创新应用,必将推动5G手机普及,解决大量5G套餐用户还在用4G手机的问题,真正让5G来到公众身边。
  • 《工信部回应“网传4G降速”:从未要求运营商降速,三大举措确保4G更快更稳定》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8-27
    • 8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就近期网络热议的4G降速问题接受央媒集体采访时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之前从未,将来也不会要求相关运营商降低或限制4G网络速率。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加强对运营商的监管,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监测数据显示,4G网络速率持续稳步提升 闻库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健康发展,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信息通信服务。当前社会各界非常关注4G网络速率。前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搭建了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监测平台,通过技术手段监测4G网络速率,目前每季度监测样本数已超过7100万。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4G平均下载速率持续稳步提升,2019年7月达23.78Mbps,整体上未出现速率明显下降的情况。 受制多种因素,4G网络速率会存在波动 “用户4G网络体验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闻库表示,从技术角度看,4G网络属于共享网络,接入同一基站的所有用户共享该基站的带宽资源,不存在单个用户始独占特定带宽和速率的情况,用户速率会在一个区间内波动。 从用户数角度看,随着2G/3G用户加速向4G迁移,截至2019年7月,我国4G用户数达12.4亿,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8.3%,尤其在演唱会、火车站等用户密集区,可能存在用户数过多造成暂时的体验速率下降的情况。 此外,网站访问量过大造成阻塞、“达量限速”套餐流量使用达到了限速阈值、个别地方网络维护改造等原因也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影响用户体验速率。 三大举措应对网络压力,确保4G更快更稳定 闻库坦承,大流量套餐的普及给4G网络带来了较大压力。近年来,视频类业务快速发展,运营商相继推出了大流量套餐来吸引用户,进一步释放了用户流量需求。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为4.42GB,而今年7月DOU已达8.33GB,增长近1倍,给4G网络带来了较大压力。 对此,闻库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三方面入手,推动移动网络扩容升级,让用户切实感受到网速更快更稳定。 一是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工作。2019年5月,工信部、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开展深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专项行动》的通知,针对地铁、学校、医院、大型场馆等流量热点区域和覆盖薄弱地区,进一步完善4G网络覆盖。深化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4G基站建设,提前实现全国98%的行政村4G覆盖。截至2019年7月,我国4G基站规模已经超过了456万,网络规模位居全球首位。 二是指导运营商积极开展网络扩容升级。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对4G网络带来的巨大压力,运营商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通过引入载波聚合、3D-MIM0等新技术来提升网络容量。同时,加快内容分发网络(CDN)向网络边缘延伸,实现互联网信息源的就近访问,改善用户上网体验。 三是统筹推动4G和5G协同发展。目前,5G网络建设发展刚刚起步,建成覆盖全国的5G网络还需要数年时间,4G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将与5G网络长期并存,不存在建了5G就拆除4G或限制4G速率的必要性。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利用5G高速率大带宽的特性疏导4G网络流量的同时,也在持续做好4G的运维和改造,双管齐下,保障用户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