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5000万4G用户被5G?运营商急推5G套餐为变现》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与监测平台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20-08-03
  • 手机是4G的,套餐却是5G的,这到底是真“5G”还是假“5G”用户,一时让人分不清楚。近日工信部与运营商的数据对比显示,国内约有5000万的5G套餐用户竟然还没用上5G手机。

    5G用户数据被“注水”?

    眼下,5G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已兑现利好,发挥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然而公众用4G手机办个5G套餐就能变身“5G”用户了吗?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闻库近日披露,国内已有197款5G终端拿到入网许可,5G手机出货量已超8623万部。他表示,相对运营商公布的5G套餐用户数,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是5G手机的联网数。“截至6月底国内联网5G手机的数量是6600万部。”他说。

    相比5G手机的销量,5G套餐用户的飙升速度更快。中国移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其5G套餐用户累计已达7019万户。中国电信则透露,同期其5G套餐用户累计为3784万户。

    虽然中国联通至今未公布5G套餐用户数量,但业内推算其数量也应在2000万户以上。换言之,国内5G套餐用户应有1.2亿户左右。

    而华为披露,截至6月底全球被5G服务覆盖到的真正5G用户尚不足1亿户。对应工信部国内只有6600万部已联网的5G手机,国内显然还有约5000万的5G套餐用户至今没用上5G手机。

    有5G网络但没有联网的5G手机,这张5G网络在部分时段只能处于空转状态,5G手机的加速普及因此格外重要。

    急推高价5G套餐为变现

    5G手机用户偏少,这个难题该怎么破?“目前5G手机价格已来到1600元档,而手机厂商方面的消息显示,下半年千元机即将大量跑步入市,5G手机销量必然会迎来一轮大爆发。”通信产业专家项立刚说,“届时5G手机联网数量与5G套餐用户数值会不断趋近。”

    “急于投资变现把建设5G的资金收回来,这是运营商全力推广5G套餐的重要原因。”项立刚进一步解释。

    今年中国移动5G建设投入将达千亿元左右,财报显示其去年净利润是1066亿元。

    然而在4G用户中却存在着一批低价套餐用户。“家里有WiFi,出门很少用手机,最近我把套餐从移动的38元套餐改成了9元套餐。”家住海淀区花园桥,今年75岁的肖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咨询得知,目前运营商的低价4G套餐着实不少,如移动有一款8元/月的4G飞享套餐,电信有一款5元/月的无忧卡套餐,联通则有19元的多款套餐。

    通过提高同档位下性价比水平等方式,尽快让中低价4G套餐用户转型为高端5G套餐用户,三大运营商的5G用户争夺战正愈演愈烈。

    “目前国内4G套餐的平均价位在50元上下,运营商发展一个5G套餐用户的价值相当于数个4G套餐用户。”项立刚说,“即便近期5G套餐频现打折潮,优惠后的价格也普遍在百元左右,而且打折的代价就是接受年度合约,相当于运营商提前锁定一两年的固定收益,这正是运营商不遗余力推广5G套餐的动力。”

    急需创新应用促5G实际落地

    虽然发展5G套餐用户能让利益迅速变现带来“快钱”,但在专家看来,运营商不应局限于一味发展5G套餐用户。

    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鼓励运营商通过信用购机等举措促进5G终端消费,加快用户向5G迁移;推广赛事直播、游戏娱乐、虚拟购物等应用,促进新型信息消费,推动5G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创新。

    事实上,手机厂商今年已通过降价等举措力推5G手机,然而欠缺实际面向公众服务的5G创新应用,大大制约了大家对于5G的向往。记者注意到,目前5G应用更多面向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机器人、智慧政务等领域,与民生密不可分的应用还是稀缺资源。

    “运营商应与各方融合发展,聚焦民生发展5G创新应用。”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告诉记者,“这既能解决民生需求,又能让用户用着用着就爱上5G,真正加强用户黏性。”

    曾剑秋表示,例如目前公众都还处于盲目等公交的时代,如果运营商能与有关部门借助5G、大数据和AI等技术,以App的形式发布公交车的实时到站时间,提供智能换乘信息,这不仅能化解多年痼疾,也有望为各方创造相关收益。

    “国内已有50余万个5G基站,而且还在以每周1万多个的速度攀升。”曾剑秋说。在他看来,5G将至少在今后10年深度影响公众生活。而千元机及运营商合约优惠购机等举措,再辅以直接服务民生的创新应用,必将推动5G手机普及,解决大量5G套餐用户还在用4G手机的问题,真正让5G来到公众身边。

相关报告
  • 《5G套餐用户数超5G手机出货量:你被5G了吗?》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信息监测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6-24
    •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联通强迫用户激活使用5G卡,消费者感觉被5G了,到底怎么回事? 现象:5G套餐用户数超5G手机出货量 近日,记者对比三大运营商和中国信通院等一些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5G套餐用户数超过5G手机出货量,运营商公布的5G用户数据和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有出入,等等。 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1-4月,国内市场5G手机累计出货量3044.1万部、上市新机型累计65款,占比分别为33.6%和47.4%。 2019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89亿部,其中5G手机1376.9万部。也就是说,两者相加后,截至4月底,国内市场5G手机累计出货量为4421万部。 再看一下运营商公布的5G套餐用户数据。 中国移动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中国移动5G套餐用户数为4374.5万户。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为2170万户。两者相加后的5G套餐用户数超6500万户。中国联通暂没有单独披露5G用户数。 另外,5月25日,工信部部长苗圩称,现在每周大概增加1万多个5G基站,5G用户仅4月份一个月,就增加了700多万,累计已经超过3600万。3600万5G用户和三大运营商公布的5G套餐用户数也相差甚远。 用过一次5G终端就算5G用户? 这些5G用户数到底是怎么统计来的,目前关于5G用户和5G套餐用户的区别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按很多消费者的理解,只有正常使用5G网络的用户才算5G用户。 有分析认为,5G套餐用户数超5G手机出货量,一种可能是用户在使用4G手机,但办理了5G套餐;另一种可能是大量5G手机用户用了双卡双待,且两个号码均使用了5G套餐。 不过,目前5G套餐价格偏高,大部分套餐5G流量单价也高于4G流量单价,如果不用5G手机,即便办理了5G套餐也享受不到5G网速,有用户会这样做吗? 另外,据了解,现在不少用户是使用5G手机,但还在用4G套餐,更别提办理了两个卡的5G套餐双卡双待。 还有一个可能,中国电信客服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用过5G终端就算5G用户。”目前记者本人也被中国电信统计为5G用户,但实际上,“我依然用的4G套餐,只是偶尔用过几天5G手机。” 中国电信客服解释,你号码下有一款5G终端,所以默认你就是5G用户了。 有用户反映被迫激活5G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办了5G卡,但是并未激活,这一部分或也统计在内。 15日,有媒体报道,家住北京的张先生办理了北京联通的一款“5G+宽带”融合套餐,并按期足额缴纳了套餐月租,但因他未激活使用套餐内的5G手机卡,便被北京联通切断了宽带一周。 北京联通称,这符合协议,不过后续恢复了张先生的宽带。对于这部分用户是否被统计为5G用户?记者联系了中国联通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应。 据了解,移动号码和宽带业务绑定的套餐目前较为流行,运营商都是办宽带送手机号码和套餐(或者理解为办新号入网业务送宽带)。 有意思的是,上述融合套餐月租166元,包括的两项权益如果单独购买合计月租超300元,但即便这样,北京联通更倾向用户购买并激活使用其中的5G卡。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北京联通没有办法依靠这种手段得到合理的收益,只能说是多增加了一些虚幻的5G用户数,此类套餐不合理,设计思路存在一些问题。
  • 《4G降速、5G休眠”遭质疑 运营商冤吗?》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8-11
    • 近日,一则“洛阳联通休眠5G基站降低能耗”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5G建设是否过快过剩?休眠5G基站又是否会影响用户使用?成为各界十分关心的问题。 实际上,除了5G的话题之外,还有大批网友反馈感受到4G网速在变慢,质疑运营商为了推广5G故意对4G网络进行限制。 面对外界质疑,运营商们纷纷喊冤。背后真相究竟如何? 5G基站定期休眠为哪般? 据悉,洛阳联通近期对已经入网的中兴5G基站射频单元设备(AAU),分不同时段定时开启空载状态下的深度休眠功能,从而实现智能化基站设备能耗管控的目的。 这一消息在网络上炸了锅,“我买了5G套餐,这样会不会影响我的5G信号?”、“既然如此,还建设这么多5G基站干什么呢?”多位网友纷纷发问。 截至目前,中国联通官方还未对此事有所置评。但实际上,5G基站的建设、耗电等成本大幅增加,一直是让包括中国联通在内的三大运营商头疼不已的问题。 根据三大运营商公开的数据,2019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5G资本开支分别为240亿元、79亿元和93亿元;而2020年三家的5G资本开支则预计分别增长至1000亿元、350亿元和453亿元。每家的预算都实现了同比翻了数倍。 预算大幅增长背后,与5G建设的成本高启紧密相关。 2019年底,原中国移动副总裁、现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曾在公开场合直言,5G发展面临着三大问题:由于5G相比4G频率更高波长更短,因此5G要达到4G的信号覆盖程度,5G基站数量要达到4G的3倍;因为频率更高,5G基站的耗电量将是4G基站的3倍;5G基站的建设成本也是4G的3倍。 按此粗略计算,单单以耗电量的角度来看,5G网络要达到4G的覆盖程度,运营商们在电费上就要付出4G时代9倍的成本。根据此前的公开信息,单个运营商每年的电费成本都在上百亿元规模,三家一起可能要到上千亿。当然基站的耗电成本只是电费的其中一部分,但还是会给面临营收和利润增长压力的运营商们新增不小的开支。 成本高启之外,5G用户的规模还未达到理想的数字,也是重要的原因。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三家运营商在全国已建设开通了40万个5G基站。但在5G用户方面,三家运营商的5G套餐用户已经破亿,而使用5G手机并且用5G网络的只有6600万。这就意味着有的用户在使用5G手机却用着4G网络,还有的使用4G手机却开通了5G套餐。 按照上述数字计算,目前每个5G基站连接的5G手机平均为165个,可谓使用率非常低,这也是洛阳联通采取休眠手段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并不是只有洛阳联通一家在这样做,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商一直以来就在5G基站设备层面努力降低功耗,为三大运营商提供解决方案。 以华为为例,其专门推出了名为PowerStar的节能解决方案,通过AI等技术,实现2G、3G、4G、5G多频网络协同调度,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华为运营商BG总裁丁耘曾向新浪科技在内的媒体阐述了这一方案的原理。通过让AI学习和判断,根据某个区域的网络和业务状况,智能分析在某个时间段关闭一些频率,在不影响网络体验的情况下让整个区域的网络功耗降到最低。 虽然关掉了某些频率,但丁耘强调这是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前提下。“这个技术不是配置好,而是要基于AI技术,要判断环境。比如有自然灾害的时候,哪怕是用户不多,我们的5G基站也不敢关。再比如节假日,凌晨一点钟谁敢关断基站,那个时候恨不得都打开。” 电信分析师付亮也认为,基站进入深度休眠和路灯的关闭并不相同,没有严格的时间表,休眠的前提是,当前设备处于无人使用状态或业务量低于某个值。因此洛阳联通的5G基站休眠对用户几乎没有影响。 4G究竟降速了吗? 在5G基站休眠风波的同时,也有不少用户质疑4G网络在逐渐变慢。 一位中国电信用户称,近来明显感到4G网速比此前慢了很多,“有时候发微信消息都出现异常,一些网页也要点很多次才能进得去,跟之前的2G、3G差不多了。”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近日也在微博上表示,“最近手机出现两个问题,一是4G网络变得很慢;二是频繁闪退。” 还有用户质疑,在5G大规模建设的同时,三大运营商是否在故意降低4G的网速,以达到推广5G套餐的目的? 实际上,早在2019年,就曾有过一轮4G降速的传闻。当时三大运营商纷纷予以否认,称从未接到过任何对4G进行限速的要求,也从未对用户4G速率进行限制。但随着流量爆发式增长,在高峰时段热点区域可能会造成部分用户连接不畅和速率下降。 工信部当时也约谈三大运营商,要求继续做好4G网络维护和改造,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工信部搭建了覆盖全国的监测平台,通过技术手段监测4G网络速率。监测显示,近年来全国4G平均下载速率持续提升,整体上未出现速率明显下降的情况。 不过他也坦承,4G网络属于共享网络,在区域内由所有用户共享,速率会在区间内波动。网络体验速率也会受到包括用户数量、流量规模、网站访问量等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在火车站、演唱会现场等用户密集的地方,可能会造成暂时的体验速率下降。 也有一位通信行业分析师给出了不一样的说法。 他认为,运营商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已经将资金预算大规模投入到5G建设上,这样就导致在4G网络的投资和运营费用上出现下滑。由于目前4G用户仍旧远远超过5G用户,这必然会加重现有4G网络的压力,降低用户在4G网络上的使用体验。 另外一个趋势是,随着5G建设的大规模开展,运营商们还在逐步清退2G甚至3G网络,以腾出频谱资源、降低运维费用。在清退2G和3G网络的过程中,就要引导用户向4G转移,这进一步加大了4G网络的承载用户数量和流量规模。 种种原因之下,一些用户感受到自己的4G网速在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何走出困局? “4G降速、5G休眠”,这其中可能是有一些用户对运营商服务产生了误解,但运营商们也需要在4G转向5G的周期中做好平衡,以保障用户体验。 在中国移动任职期间,李正茂曾对外表示,在建设5G网络的同时,中国移动不会轻言放弃4G网络,4G和5G会长期共存。实际上,这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均十分适用。 按照三大运营商此前公布的5G用户目标,中国移动今年目标是发展1亿5G用户,中国电信则是今年实现6000-8000万5G用户。即使完全实现,5G用户的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仍旧不高,4G用户还是大头。 在携号转网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三大运营商如何不断促进自家存量4G用户升级5G,而不是因为网络质量问题转向友商,显得极为重要。今年7月,中国携号转网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而其中超过40%的用户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网络覆盖和网络信号。 做好存量4G用户的经营,需要依靠运营商自己做好策略和服务;而在降低5G建设和运营费用上,就要通过运营商在内的整个通信产业来解决了。 丁耘认为,运营商在5G建设上需要精准投资,把钱用在刀刃上。他曾举例称,5G网络建设初期,主要的目标应该是买得起5G手机的用户。比如在5G基站的选址上,首先要看小区是不是拥有高价值用户,小区的人口密度够不够高,“比如说5G手机3500块钱,如果一个小区里的手机都是1000元、2000元的用户,这不是我们初期应该要规划和建设的地方。”其次是再根据行业和政府的要求,综合起来选址,这样就能让运营商很快得到投资回报,投资效率更高。 在降低5G基站的耗电量上,除了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商在设备、网络等方面降低功耗的同时,也有运营商高管出面公开喊话,希望各地政府出台5G基站用电的优惠政策。 自2019年以来,已有多个省市的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加快5G发展的措施,其中多数都提到要推动降低5G基站用电成本,有的地方甚至对5G基站用电给予补贴。 不过上述通信行业分析师指出,要从根本上覆盖5G建设和运营成本,运营商还是要依赖5G用户的大规模普及,“这个5G用户既包括C端,也包括B端。”他说。 目前B端的5G行业应用正在落地,但距离大规模商用、并为运营商真正带来收入,还有一段时间;在C端方面,最大的障碍在于杀手级应用还未诞生。“针对性的5G应用还是太少,这就导致很多用户在5G使用体验上没有感受到与4G的差异化。”他说,随着5G部署的加快,需要整个产业重点开发一些能够体现5G价值,差异化4G和5G的新应用,从而吸引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