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文章指出极热天气将持续增加》

  • 来源专题: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监测服务
  • 编译者: 董利苹
  • 发布时间:2014-05-05
  • 2014年2月26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的题为《极热天气持续加剧的趋势不会停止》(NoPauseintheIncreaseofHotTemperatureExtremes)的研究报告称,虽然近15年全球变暖的速度有所放缓,但陆地极热天气的增加趋势并没有停止。

    作为极端气候事件的表现形式之一,极热天气比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更值得关注。基于1979—2010年全球陆地平均气温、全球每年极端天气温度、极热天气发生频率等观测数据,来自瑞士、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科学家综合分析1979年以来全球极热天气的研究结果表明,较之全球陆地平均温度的增幅,极热天气温度的增幅更大,但陆地极冷天气的温度并未增加,还略有下降。

    1997年以来,全球每年极热天数达10天、30天和50天的地区总面积高于1979—2010年平均值,但每年涨幅差异较大。格陵兰地区极热天气的温度有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北极冰雪消融有关。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导致极热天气发生频率提高的重要因素,而1998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发生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但极热天气的发生频率仍在继续增加。这表明,极热天气的发生频率、强度和影响面积在全球变暖暂缓期仍在不断增加,全球变暖暂缓可能归功于海水变冷后海洋对大气热量的吸收,此外,温室气体排放量再创新高也进一步导致了极端天气的增加。

相关报告
  • 《《环境研究快报》文章关注全球作物产量对极热天气的响应》

    • 来源专题: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监测服务
    • 编译者:刘建华
    • 发布时间:2014-04-08
    • 2014年3月19日,《环境研究快报》(EnvironmentalResearchLetters)发表的题为《多种气候变化未来情景下全球作物产量对极热天气的响应》(GlobalCropYieldResponsetoExtremeHeatStressunderMultipleClimateChangeFutures)的文章,估计了全球极端温度对玉米、小麦和大豆生产的影响,称如果气候变化现状没有得到解决或逆转,热浪可能会显著降低农作物产量并威胁全球粮食供应。 作物生育期的极热应激反应将直接影响作物产量。该研究采用全球作物模型PEGASUS首次在全球范围内预测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对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产量产生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全球作物产量对极热天气的响应并不一致。在RCP8.5情景下,热带和亚热带将面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玉米产量预计将损失约7%,若不考虑CO2的施肥效应,部分地区的玉米产量的损失率可能将增加一倍,小麦和大豆产量对极热天气的适应性较强,部分地区存在增产。假设CO2施肥效应可以忽略不计,RCP2.6情景下严苛的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可以避免RCP8.5情景下80%以上的粮食产量损失。热浪主要通过增加干旱胁迫强度、并在花期减少花粉不育,降低植物结实率极大地减少了作物的产量。 (董利苹编译)
  • 《音视频在学术出版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彭希珺
    • 发布时间:2023-04-25
    •   HighWire最佳实践研讨会探讨了学术视频的重要性。视频内容出版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早期多作为多媒体节目资源,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产品并不具有吸引力。当前,互联网上视频和音频内容无处不在,YouTube和TikTok在行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科学家也在制作TikTok视频。类似Zoom的这类平台对于沟通和协作愈加重要,当前提供全面服务、在线会议功能的专业化平台数量倍增。这为直播内容的商业化和传播创造了新的机会。由于技术限制较少,学术视频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这也意味着,学术视频内容需要遵循元数据标准来实现机器可读性。它需要为资源库建立分类索引支持网络发现,它还需要应用分类法(Taxonomies)和本体论(Ontologies),以便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其内容进行语义理解。   Ithaka S+R的高级分析师Dylan Ruediger受邀分享他所从事的工作,主要围绕作为学术交流的会议和网络研讨会的录音和直播。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上学术交流已经成为了活动的主要举办形式。Dylan分享了Ithaka S+R正在进行的两个项目,分别是大学图书馆对流媒体许可的接受度和学术团体对未来学术会议的观点。   第一个项目研究了大学图书馆如何决策授权视频内容的种类,更关注哪些功能,以及决定购买某个内容的原因。初步研究结果是,大学图书馆认为视频主要是用于教学目的,支持教学和学习,而不是用于支持研究。   第二个项目是学术团体对学术会议的展望。在这个项目中,17个学术团体参加一系列的研讨会,并根据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举行远程会议的经验来规划未来学术会议。面对会员人数的减少和学术出版的商业模式转变,制作视频内容让学术团体发现了新的机会,并有助于部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影响。   一些商业组织目前正与学术团体和其他组织合作,增强从会议和网络研讨会上采集内容的能力,包括探索内容更容易被发现的策略。视频内容的可发现性取决于是否有标准化的元数据,以及是否对记录建立索引程序。Kasdorf and Associates的负责人、NISO视频和音频元数据工作组的联合主席之一Bill Kasdorf,介绍了NISO即将发布的实施建议,旨在促进参与制作和发布音视频内容的各个相关行业间的交流合作。   该提议的重点是促进视频和音频资产的发现和交付,以改善这些资源在不同组织之间的交互。由于不同的行业早已形成自有的元数据标准,再创建一个共同遵循的新标准并不现实。因此,工作组创建了一种Rosetta Stone方案,支持在8种常用元数据模型之间进行转换,包括MARC、MODS、PBCore、EBUCore、IPTCVMD Hub、Dublin Core、Common Metadata以及Schema.org。最后,工作组也推荐了15个由所有模型共享的全球元数据属性,并确定了教育、活动、新闻、图书馆/档案馆、出版和研究这六个领域,需要额外的特定元数据术语。   一旦NISO提议被批准和采用,视频内容的可发现性将大大提高。然而,尽管这种更高级别的元数据改善了视频内容的可发现性,视频和音频内容还需便于搜索和查找。Access Innovations的总裁Marjorie Hlava用两个案例研究来说明语义元数据的重要性。她解释,视频记录需要转换成文本格式,才可以应用受控词汇的主题标签。她还指出,当这些标签与视频中的时间戳相关联时,用户就可以查找到视频中提到该主题的片段。现在有许多工具可以使转录和标记的过程自动化,而且各种受控词可以用于索引。最终的结果是丰富了视频内容的每个部分,这些片段可以被分类用于检索或作为人工智能训练集。   当前,将视频整合到学术内容中已广泛应用。HighWire托管平台的产品总监Oliver Rickard介绍了最近进行的一项出版商调查:(1)出版商为什么将视频纳入他们的内容之中?(2)他们是如何执行的?(3)他们正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4)他们对视频的未来有什么展望?比如,The 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组织作者访谈,并制作博客和YouTube视频,通过Twitter、Facebook、博客、细文报道等多种平台推广作者的研究文章。Springer Publishing将视频用于教学目的。临床实验的视频内容如果整合到课程之中,将显著提升对课程的接受度。McGraw Hill出版社认为,视频的使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它使得内容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对文本形成增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