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研究快报》文章关注全球作物产量对极热天气的响应》

  • 来源专题: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监测服务
  • 编译者: 刘建华
  • 发布时间:2014-04-08
  • 2014年3月19日,《环境研究快报》(EnvironmentalResearchLetters)发表的题为《多种气候变化未来情景下全球作物产量对极热天气的响应》(GlobalCropYieldResponsetoExtremeHeatStressunderMultipleClimateChangeFutures)的文章,估计了全球极端温度对玉米、小麦和大豆生产的影响,称如果气候变化现状没有得到解决或逆转,热浪可能会显著降低农作物产量并威胁全球粮食供应。

    作物生育期的极热应激反应将直接影响作物产量。该研究采用全球作物模型PEGASUS首次在全球范围内预测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对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产量产生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全球作物产量对极热天气的响应并不一致。在RCP8.5情景下,热带和亚热带将面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玉米产量预计将损失约7%,若不考虑CO2的施肥效应,部分地区的玉米产量的损失率可能将增加一倍,小麦和大豆产量对极热天气的适应性较强,部分地区存在增产。假设CO2施肥效应可以忽略不计,RCP2.6情景下严苛的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可以避免RCP8.5情景下80%以上的粮食产量损失。热浪主要通过增加干旱胁迫强度、并在花期减少花粉不育,降低植物结实率极大地减少了作物的产量。

    (董利苹编译)

相关报告
  • 《Nature文章指出极热天气将持续增加》

    • 来源专题: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监测服务
    • 编译者:董利苹
    • 发布时间:2014-05-05
    • 2014年2月26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的题为《极热天气持续加剧的趋势不会停止》(NoPauseintheIncreaseofHotTemperatureExtremes)的研究报告称,虽然近15年全球变暖的速度有所放缓,但陆地极热天气的增加趋势并没有停止。 作为极端气候事件的表现形式之一,极热天气比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更值得关注。基于1979—2010年全球陆地平均气温、全球每年极端天气温度、极热天气发生频率等观测数据,来自瑞士、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科学家综合分析1979年以来全球极热天气的研究结果表明,较之全球陆地平均温度的增幅,极热天气温度的增幅更大,但陆地极冷天气的温度并未增加,还略有下降。 1997年以来,全球每年极热天数达10天、30天和50天的地区总面积高于1979—2010年平均值,但每年涨幅差异较大。格陵兰地区极热天气的温度有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北极冰雪消融有关。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导致极热天气发生频率提高的重要因素,而1998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发生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但极热天气的发生频率仍在继续增加。这表明,极热天气的发生频率、强度和影响面积在全球变暖暂缓期仍在不断增加,全球变暖暂缓可能归功于海水变冷后海洋对大气热量的吸收,此外,温室气体排放量再创新高也进一步导致了极端天气的增加。
  • 《从太空测量作物产量》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5-11-19
    • 随着地球人口的增长,2050年预计将达90亿,气候变化对世界农业影响的压力越来越大。关开玉(音译)是斯坦福大学地球、能源和环境科学学院地球系统科学的博士后,他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个作物产量估算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卫星测量植物发出的太阳诱导荧光,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准确。这一进展将有助于科学家研究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该研究小组在《全球变化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其研究成果。 从1972年,科学家就开始利用卫星收集农业数据,当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率先使用阳光反射的颜色或“绿色”制成整个地球的植物覆盖地图。然而,这些植被图不是理想的作物生产力预测方式。科学家需要知道的是增长率而不是绿色。生长速率可以告诉研究者在生长季节结束时作物的预期产量。比如,一个大豆植株或玉米秆的生长速率越高,那么这个成熟植物的收获也越大。科学家们需要测量的是流量,是在植物和大气之间交换的二氧化碳,这样可以了解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 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和一些欧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最初设计用于测量大气中臭氧和其他气体的卫星发现了如何测量这种流量,他们称之为太阳诱导荧光。植物的这种发光与其增长速度非常成比例。所以它们长的越多,光合作用越多,它们的荧光越亮。研究小组看到了利用这一新的数据来了解作物生长知识差距的机遇,研究始于美国中西部的一个主要的玉米和大豆产区。现在可以从太空中检测到荧光的事实使得研究人员在更大的领域和很长一段时间监测植物的生长,并给出植物如何在变化的天气条件下产生波动的清晰画面。 如果某时植物受到协迫,荧光大幅下降,捕捉植物对这些短期环境变化的响应,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什么样的因素使植物在每日时间尺度上做出响应。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出需要担心的作物响应胁迫。有助于科学家应该如何关注下一代种植系统,有助于科学家了解下一代的种植系统能否承受目前农作物无法承受的环境。 在这个早期阶段,荧光测量是相对较低的分辨率(一个单一的测量覆盖约50平方公里),因为它每天只收集一次,多云的天空会干扰荧光信号。现在,研究人员必须用其他信息来补充数据,并辅以地面观测完善测量。研究人员希望很快就可以运行一些新的卫星,特别是为了使荧光测量具有更好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该小组继续使用该技术研究美国农作物产量,同时希望直接使用这一技术来监测全球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