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专项调查”数据分析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lifs
  • 发布时间:2020-03-16
  •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为首席科学家的农业财政专项“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项目,通过2017-2019三年多的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工作,项目进展良好。该项目有关研究成果日前以2篇论文形式发表在国际重要科技期刊Fish and Fisheries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项目组通过文献资料梳理、现场调查和理论模型分析,并与澳大利亚、韩国的科学家合作,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长江鱼类和渔业资源的变化历程,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长江径流特征变化、水污染和航运等人类活动对长江渔业资源的影响,并通过剩余产量模型预测分析了十年禁渔对长江渔业资源的恢复效果。 研究发现,长江流域天然捕捞量下降趋势明显,长江流域捕捞产量由建国初期占全国淡水捕捞产量的67%(占全国渔业产量的32%)下降至2016年仅分别占3%和0.1%。分析发现,长江流域列入国内外各类保护名录的水生动物约有70种,洄游性鱼类、特有鱼类以及白鲟、中华鲟、长江鲟等濒危鱼类资源衰退趋势明显。长江径流特征对渔业资源变动的影响较大,渔业捕捞产量与流域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十年禁渔可有效恢复长江渔业资源,但却难以恢复至历史高位,此外,渔业资源的恢复并不意味着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需要科学认识和对待。 研究还发现,在全球范围内,长江流域属受捕捞活动压力,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程度都较高的大型流域之一,迫切需要加强保护。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渔业领域顶级科技期刊Fish and Fisheries。 项目组通过与捷克、英国的科学家合作,采用野外调查和理论模型分析的方法,对长江白鲟种群动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白鲟已于2005-2010年间灭绝,并且在1993年后发生功能性灭绝(即种群无法进行自然繁殖)。 此外,长江专项2017-2019年的野外调查还发现,有130余种历史有分布的鱼类未能采集到样本,占长江流域鱼类种数的约三成。论文提出亟待对未采集到的物种加强调查和开展濒危状况评估,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或保护对策。该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faf.12449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136242

相关报告
  • 《水稻分蘖角度调控的分子机制解析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7-02
    • 分蘖角度是禾本科植物的分蘖与主茎之间的夹角,与作物群体产量密切相关。解析水稻分蘖角度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于改良水稻株型进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主要通过遗传学手段发掘了调控水稻分蘖角度的主效QTL和调控基因。然而,分蘖角度是一个复杂的农艺性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调控,面对一些更具应用潜力的微效基因,单纯依靠传统的遗传学方法进行克隆非常困难。因此,寻求挖掘水稻分蘖角度调控基因的新方法成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分蘖角度的形成与重力反应密切相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永红团队与李家洋团队合作,以重力反应为切入点,结合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研究水稻茎重力反应过程中的动态转录组变化,探索出了一条挖掘水稻分蘖角度调控基因以及调控通路的有效途径,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该研究中,基于水稻茎重力反应过程中的高分辨率动态转录组变化,揭示了一条水稻分蘖角度调控的核心途径(图)。其中,HEAT STRESS TRANSCRIPTIONAL FACTOR 2D (HSFA2D)是一个重力反应早期响应基因,该基因通过影响LAZY1基因(Li et al., 2007)的表达调控生长素在茎基部的不对称分布,进而诱导WUSCHEL RELATED HOMEOBOX6(WOX6)和WOX11在水稻茎基部呈现不对称表达。研究表明,水稻WOX6 和WOX11很可能是分蘖角度调控途径中的核心转录因子。该研究不仅在重力反应、生长素和水稻分蘖角度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分子联系,同时也为系统解析水稻分蘖角度的调控网络进而挖掘有利用价值的基因提供了重要信息。 该研究结果于6月18日在The Plant Cell杂志在线发表(DOI:10.1105/tpc.18.00063)。王永红研究组博士生张宁、博士后余皓和李家洋研究组副研究员余泓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永红为通讯作者。基因组分析平台博士陈浩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教授Steven M. Smith参与此项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973”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资助。
  • 《2018全球半导体市场数据分析》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19-02-25
    • “芯片国产化”是国家未来长期重要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半导体行业正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呈现出诸多新的趋势和变化。 近几年全球半导体领域发生了多起并购,其中不乏中国资本的参与,集成电路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已成业界共识。预计今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也将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 随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产业链框架搭建基本完成,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产业氛围也更加浓厚。围绕存储器芯片、化合物半导体、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关的产业集群纷纷落地。中国半导体产业强势崛起将会带动更多商机,同时本土设备及材料厂商也会在这波发展浪潮中同步受益。 一、电子产业和半导体产业在全球GDP里面的地位 2017年,全球GDP总额约为83万亿美金,其中电子相关的产业贡献约1.5万亿美金,大概占全球GDP的1.8%。这个比例跟我们平时的感觉比较像,一个年收入100万的家庭,一年大概花费1-2万购买各种电子设备,包括手机、电脑、电视、电冰箱等。未来,随着我们在电子设备上花费越来越多,这个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这也是电子产业和半导体产业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全球GDP增长速度的原因之一。 电子产业里面半导体产业占比约为1/3,2017年半导体产业总值约为4300多亿美金,2018年产值4700亿美金。半导体产业总值从1996年的1400多亿美金增长到今天的不到5000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平均在6%左右。 而5000亿美金的半导体销售额中的1/3要花在成本上。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中资本支出包括买设备和建厂每年大概花费1100亿美金;另外购买生产芯片的原材料在2016年花费400亿美金,2017年花费481亿美金,2018年预计为500亿美金。 超过4700亿美金的半导体销售额主要来自哪些企业呢? 我们看一下全球前15大半导体公司,其中最大的半导体厂商三星在整个销售额中占比约为20%,2018年的产值预计为800多亿美金,第2名英特尔约为700亿美金。英特尔占据半导体榜首的位置大概二三十年的时间,直到2017年才被三星超过,2018年由于内存涨价的原因英特尔落后三星比较多。 据统计,全球前15名的半导体厂商大概占整个行业的80%,所以半导体是一个集中度非常高的行业。当前,全球前15大半导体厂商里面没有一家中国公司,所以我们追赶的路还很长。如果按照应用划分,5000亿美金的销售额中1000多亿是存储产品,其中DRAM内存就贡献了1100亿美金,NAND闪存销售额大概为600多亿美金,接下来是数字芯片、模拟芯片等。 2018世界前10大半导体厂商的门槛大概在120亿美金左右,中国华为海思有望进入2019年全球前10大半导体厂商。如果从增长率的角度看,2018年主要的增长还是来自存储产品,存储公司不管是三星、SK海力士还是美光,其增长速度都远超行业平均增速,包括东芝还能实现高成长也是因为存储,上半年很多数字货币、人工智能公司会买东芝显卡做加速,所以其上半年增速比较快,但下半年增速就慢下来了。 全球存储市场份额是怎么划分的呢?1400亿美金的市场中DRAM和Flash占了大部分。从增长率上看,经过2017年的疯狂增长以后,2018年的速度仍然很快。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波的增长主要是来自于涨价,而不是来自于出货量的大幅度提升。所以近几年半导体的高速成长里,部分原因是涨价造成的泡沫。从储存应用上看,主要还是电脑和通信市场,最直观的感受是我们的手机从最早的10多G存储到了今天200多G,硬盘产品也慢慢地被SSD产品所替代。 看完销售再看资本支出,这个指标是很重要预测未来2~3年半导体产业景气程度的预警。从2017年开始,半导体行业的资本支出开始快速地上升,全球前5大半导体公司2018年的资本支出比2017年增加了16%,而2017年的资本支出已经比2017年年初预期高了35%。全球前3大半导体厂商(三星、英特尔、台积电)中的三星2017年的资本支出达到了250亿美金,2018年也达到了200多亿美金,这个数字是非常吓人的,要知道中国大陆的半导体销售额才300多亿美金,全部销售额拿出来给三星做资本支出和原材料采购可能都不够。资本支出里面终于有了中国大陆厂商,就是中芯国际。中芯国际每年大概会花20多亿美金的资本去建新厂和购置新设备。目前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资本支出也是非常集中的,前5大厂商就占了整个资本支出的65%左右,三星一家大概占20%-25%。 投资这么大,厂商得到了什么呢?投资多的公司,如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的工艺发展速度非常快,投资少的公司自然开发进度就会慢,想追上这些先进的工艺并不容易。当前中国半导体的资本支出已经等于欧洲、日本的总和。2014年,中国半导体资本支出大概不到它们的1/4。四年后的2018年,中国的支出已经超过了欧洲和日本的总和。所以,中国半导体的投资速度在增长,整个产业也在进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