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膜材料入选了2019重点新材料指导目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9-30
  • 2017年以来,为加快推进新材料应用示范,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保监部门建立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以下简称首批次)并开展了试点。

    为进一步做好首批次试点工作,9月23日中国工信部发布了公开征集对《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其中,膜链找到了几个膜材料相关的材料——

    ◤ 偏光片

    偏光片的全称是偏振光片,是由偏光膜(PVA)、保护膜(TAC)、压敏胶层、离型膜、保护膜、光学补偿膜等复合而成,基本结构是两层TAC膜夹一层拉伸后的PVA膜。偏光片是用来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的光学膜材料。在液晶面板(LCD)中,偏光片是不可或缺的部件。

    目前,在全球偏光片市场占有率中,仍以日韩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其中LG化学占到26%左右,三星SDI占到13%左右,日东电工占到17%左右,住友化学占到23%左右,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占据全球80%左右的市场份额。

    2018年偏光片市场占有率(数据来源:矢野数据)

    而随着2019年过去大半,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在偏光片上有所布局。

    8月,兰溪召开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路演推介会,主要包括涂布式圆偏光片项目、超薄导电复合铜薄膜项目、锦宏偏光片项目、锦德复合膜项目和锦美项目等。其中锦宏偏光片项目总投资60亿元。

    8月19日,三利谱有意在安徽省合肥投资建设一条“2500mm超宽幅TFT偏光片生产线”。项目产线设计年产能为3000万平米,总投资为12.61亿元。

    8月28日,LG化学偏光片二期项目正式动工。

    ◤ 电磁屏蔽膜

    电磁屏蔽薄是一种新型的电子材料贴膜,其通过特殊材料制成的屏蔽体,能将电磁波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其电磁辐射受到抑制或衰减,从而有效阻断电磁干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

    据新兴产业研究与顾问公司TrendBank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拓自达占整体电磁屏蔽膜行业的市场份额超过50%,方邦电子排名第二。

    随着5G加速落地、终端设备技术持续革新随着未来FPC行业发展,电磁屏蔽膜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同时我国电磁屏蔽膜的产量和需求都会不断上涨,发展速度超过其他国家及地区。

    今年5月24日,乐凯新材投资建设“乐凯新材电子材料研发及产业基地项目”,用于建设电磁波屏蔽膜等产品研发与生产基地。

    6月20日,方邦电子科创板招股书获得审议通过。招股书显示,此次募集资金10.84亿元。其中,1.50亿元用于屏蔽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7月5日,乐凯新材发布公告称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1项专利证书,此专利是“一种用于快速加工的热塑性电磁波屏蔽膜” 。

    7月29日,江西信丰县举行7月份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仪式,其中东莞万丰纳米材料总投资10亿元以上、固投8亿以上建设溅射法无胶柔性覆铜板、电磁屏蔽膜项目。

    ◤ 量子点膜

    量子点薄膜技术是颇具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高色域显示是显示器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OLED在小尺寸高色域显示领域应用如火如荼,但在大尺寸高色域显示领域,量子点背光源技术是当前最为有效且经济的解决方案。

    根据产业链调查的数据,目前海外量子点膜价格为80-100美元/平方米,国产量子点膜单价在60美元/平方米左右。

    今年1月26日,惟怡科技与全球量子点产业领头羊Nanosys, Inc. 宣布双方在光学量子点增强膜(QDEF®)和量子点的开发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将纳米显示技术应用于高清液晶显示。

    2月10日,道明光学在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称,目前公司的量子点膜已安装调试完成,达到了量产条件,并且已通过几个知名厂家的样品检测,目前正对新机型进行重新送样检测。

    ◤ 滤光片

    滤光片是塑料或玻璃片再加入特种染料做成的,红色滤光片只能让红光通过,如此类推。玻璃片的折射率原本与空气差不多,所有色光都可以通过,所以是透明的,但是染了染料后,分子结构变化,折射率也发生变化,对某些色光的通过就有变化了。比如一束白光通过蓝色滤光片,射出的是一束蓝光,而绿光、红光极少,大多数被滤光片吸收了。

    滤光片产品主要按光谱波段、光谱特性、膜层材料、应用特点等方式分类。

    今年9月17日,湖北五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发行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蓝玻璃红外截止滤光片及生物识别滤光片生产中心建设项目、研发中心项目。

    其中,“蓝玻璃红外截止滤光片及生物识别滤光片生产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和募集资金均为5.58亿元,“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1.55亿元,拟募集资金0.96亿元。两个募投项目投资总额合计7.13亿元,拟募集资金合计约6.54亿元。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543903
相关报告
  • 《材料政策动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3-20
    • 国际政策动态 1. 欧盟委员会再次资助石墨烯旗舰计划1.5亿欧元 欧盟委员会(EC)已签署一项总价值1.5亿欧元的资助协议,在2020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继续资助欧洲石墨烯旗舰计划,致力于石墨烯及其相关 2. 美国能源部拨款1.87亿美元资助55个先进制造业项目 新材料资助过半 美国能源部(DOE)宣布为25个州的55个先进制造业的研发项目提供约1.87亿美元(约13亿人民币)的资助,其中约6687万美元(约4.68亿人民币)用于11个电池储能创新制造工艺项目开发,以支持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力。 3. 英国将从2035年起禁售燃油车 比原计划提前5年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政府计划在2035年前禁止销售所有搭载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的汽车,包括混合动力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这比之前的计划提前了5年。这是英国为实现2050年零碳排放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一部分。此外,英国政府建议,“如果能够更快实现零排放”,可以从2035年提前实施禁售策略。一些政府顾问则呼吁最迟在2030年实施这一禁令。 国家政策动态 4. 六部门联合发布《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加快提升增材制造标准国际竞争力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工程院六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立足国情、对接国际的增材制造新型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此外,推动2-3项我国优势增材制造技术和标准制定为国际标准,增材制造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增材制造标准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5. 工信部就《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公开征求意见 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意见。《行动计划》提出通过三年的努力,建材工业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和服务体系,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取得创新性突破,重点领域示范引领和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建材工业全产业链高级化、现代化,加快迈入先进制造业。 6. 工信部推动复工复产:重点支持5G、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要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优先支持汽车、电子、船舶、航空、电力装备、机床等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继续支持智能光伏、锂离子电池等产业以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巩固产业链竞争优势。重点支持5G、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食品包装材料、汽车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关键电子材料等配套产业的支撑能力。 7.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 装备工业一司联合组织召开稀土永磁材料上下游企业云视频会议 为全面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稀土永磁材料等相关行业带来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3月6日,原材料工业司联合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稀土永磁材料上下游合作机制云视频会议,汽车协会、稀土协会、宇通客车、精进电动、中科三环、钢研集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参加会议。围绕稳增长、促消费、加快新产品研发、提升智能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未来改进工作的措施建议。 8. 工信部公布了第九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9个为新材料领域 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公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九批)公示名单》,其中有9个示范基地涉及新材料领域,分别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的新材料(碳纤维及差别化纤维)示范基地,安徽固镇县申报的生物基新材料示范基地、黑龙江鸡西经济开发区申报的新材料(石墨)示范基地、贵州苟江经济开发区的铝及建材示范基地、云南富源工业园区的有色金属示范基地、黑龙江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的石油化工示范基础、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大连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宁波大榭开发区石油化工基地。 9. 工信部印发镁、铅锌、铝等行业规范条件 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工信部公告了《镁行业规范条件》、《铅锌行业规范条件》、《铝行业规范条件》,旨在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0. 第33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比亚迪天能宁德时代入围 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公示了申报第33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示期5个工作日,截止到3月18日。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共150款,其中新能源乘用车23款、新能源客车40款、新能源专用车87款。本次申报呈现以下亮点:新能源防疫车首次申报公告、比亚迪电池外供加速、天能携法国技术回归、磷酸铁锂电池超6成配套专用车、宁德时代配套车型占比过半。 11. 第3批推荐目录:新车型数大幅下降 宁德时代配套近半 工信部先后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第2批、第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0年第2批)》,入选车型有170款,其中乘用车51款、客车52款、专用车67款。《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0年第3批)》,入选车型共78款,其中新能源乘用车24款、新能源客车19款、新能源专用车35款,车型数量较第1批、第2批大幅减少。海马汽车工况续航里程最长、宁德时代配套近半、国轩高科和力神电池配套并列第二。 12. 科技部等五部委:重点支持重点基础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结构与功能材料等领域 科技部等5部门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提到国家科技计划突出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给予长期支持。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网络协同制造、3D打印和激光制造、重点基础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结构与功能材料、制造技术与关键部件、云计算和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地球观测与导航、光电子器件及集成、生物育种、高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和微波器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等重大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13. 财政部:新能源汽车补贴不再“先预拨、后清算” 国家财政部2月21日印发最新版本《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据了解新能源汽车补贴就隶属于“节能减排补助资金”范畴。改版后的《办法》将“专项资金”修改为“补助资金”,删除“先预拨、后清算”的资金拨付方式,并增加条款内容“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按照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管理,实施期限至2022年”,但同时增加“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的支出方向到期后,财政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及相关产业发展形势需要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继续实施。” 地方政策动态 14. 总投资3.84万亿!福建2020重点项目名单公布 涉及大批化工项目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公布了2020年度福建省重点项目的名单。省重点项目1567个,总投资3.84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257个,总投资2.9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05亿元;预备项目310个,总投资0.87万亿元。其中涉及福清正太新材年产20万吨二氧化钛项目、泉港百宏年产25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项目、腾龙化学(漳浦)26万吨/年苯酐项目、福州科麟甘油法生产20万t/a环氧氯丙烷及12万t/a环氧树脂环保工程项目等一大批化工项目。 15. 湖南发文力促5G通信产业发展,鼓励发展化合物半导体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到鼓励发展光交换、基带、中高射频、图像处理等5G高端芯片、元器件及砷化镓、氮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发展基于5G技术的智能手机、高超清视频终端、智能网联车、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全息影像等终端产品。 16. 冲刺1500亿元!湖南出台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湖南省工信厅印发《湖南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提出到2022年,全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链规模超过1500亿元,形成以长株潭为核心,邵阳、永州、衡阳、郴州等多点支撑的“一核多点”产业格局。产业链规模企业过百家,力争1家企业冲刺千亿,5家企业过百亿。建设省级创新平台10个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以上。构建总量规模大、产业布局优、链条构架全、创新能力强的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链。 17. 淄博市规范园区建设培育千亿级化工集群 为充分发挥园区在化工产业安全生产、“双招双引”、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山东淄博将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建造国际竞争力一流的化工产业体系。日前,该市发布《关于加快全市化工园区规范建设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的意见》,提出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培植壮大聚烯烃、聚氨酯、氟硅材料和工程塑料四大500亿级新材料产业,培育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级化工产业集群,力争两年内全市化工园区、专业化工园全面建成现代智慧园区。 18. 天津市滨海产业发展基金获批,将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共出资设立滨海产业发展基金正式获得市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引导基金规模为300亿元,5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规模,支持本市企业及国际国内优秀企业在滨海新区投资项目,将重点支持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重点支持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抢占高端产业制高点。
  • 《硅碳负极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4-23
    • 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 硅碳负极材料的理论储锂容量最高可达到 4200mAh/g,比目前广泛使用的石墨类负极材料的 372mAh/g 高出 10 倍有余。其产业化后,将大大提升电池的容量,满足终端对电池容量日益增长的需求。 材料简介 硅碳负极材料是指将硅材料与不同结构的碳材料掺杂,以此显著提高负极材料的容量和电化学性能的材料。 硅是目前已知能用于负极材料理论比容最高的材料,可以达到目前主流的石墨负极的 10 倍以上,安全性高、资源储量丰富、制作成本低。而碳材料具有较高电导率,结构相对稳固,在循环过程中体积膨胀很小,通常在10% 以下,且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润滑性。硅碳负极材料综合了二者优势,是未来负极材料的发展重点。     应用领域 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 发展历程   行业发展目标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提出,要提升镍钴锰酸锂 / 镍钴铝酸锂、富锂锰基材料和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安全性、性能一致性与循环寿命,开展高容量储氢材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防护材料研究,实现先进电池材料合理配套。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 年版)》对硅碳负极材料和纳米硅碳负极材料提出了详细要求: 硅碳负极材料:低比容量(< 600mAh/g):压实密度> 1.5g/cm ,循环寿命> 500 圈(80%,1C);高比容量(> 600mAh/g):压实密度> 1.3g/cm ,循环寿命> 200 圈(80%,0.5C)。 纳米硅碳负极材料:低比容量(< 450mAh/g):压实密度> 1.7g/cm ,循环寿命> 1500 圈(80%,1C);高比容量(> 450mAh/g):压实密度> 1.6g/cm ,循环寿命> 800 圈(80%,0.5C)。 市场规模预测 据预测,到 2020 年硅碳负极材料渗透率将达到 15%,需求量将超过 4 万吨,市场空间为 50 亿元左右,同时市场集中度将非常高。   应用案例 3C 消费类电池: 日立麦克赛尔将硅碳负极材料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小型锂离子电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