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升异质结耗银量取得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4-01-28
  • 近日,东方日升宣布成功降低异质结伏曦组件纯银用量,达到了每瓦小于7mg的领先水平,不仅显著优于PERC(约7.82mg/W)和TOPCon(约10.24mg/W),也是目前异质结技术中的佼佼者。

    银浆使用量的突破,突显了东方日升践行‘推进光伏解决方案’的承诺,叠加刚刚通过的由T?V南德颁发的3倍IEC测试证书,也预示着异质结伏曦已逐步‘进化’为更具成本效益、更高效率和更高可靠性的光伏组件产品。

    根据世界白银协会的数据,自2016年以来银矿产量一直在下降,2023年白银产量约为8.421亿盎司。而自2016年以来,白银需求却随着工业发展一直在增长,2023年增加到11.67亿盎司。不平衡的供需关系推动白银价格持续走高,根据伦敦期货数据,2023年白银价格曾达到26.11美元/盎司的高点,此后价格基本维持在25美元/盎司上下浮动。而大量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光伏用银已经排到电子电气、银投资、珠宝之后的第四位,并且增速在放大,高耗量叠加低产量与高成本,降低纯银用量是异质结组件降本关键方向。

    作为全球领先的头部光伏企业之一,东方日升已积累了许多相对成熟的技术,覆盖了当前市场所有热门技术路线,推动异质结降本增效已成为东方日升重点聚焦领域。继2022年底异质结伏曦组件投入量产后,公司针对异质结开发的低银浆料、0BB电池技术、‘昇连接无应力互联技术’、210超薄片等技术成果正逐步显现,持续推动度电成本下降。

    目前异质结伏曦组件转换效率最高可达23.9%,碳足迹数值达到了376.5kg eq CO2/kWc。进入高银价时代,在最新纯银用量<7mg/W优化加持下,伏曦已成为当前市场上极具收益优势的低碳组件,低银技术与‘昇连接无应力互联技术’持续进步,收益优势将越来越大,未来有望重塑异质结技术量产、出货格局。

    在光伏行业追求降本增效的底层逻辑下,东方日升正积极发挥开拓者作用,持续不断寻求经济可行和可持续的光伏解决方案,以伏曦为代表的高效组件突破创新,为更绿色、更健康的未来铺平道路,助力碳中和目标高质量实现。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35487.shtml
相关报告
  • 《铜领未来:东方日升实现0.5mg/w纯银耗量,革新异质结金属化成本》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04
    • 光伏用银浆以白银为主材,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栅线的制作,其成本占整个太阳能电池非硅成本的30%以上,且占比越来越高。同时根据世界白银协会的预测,2050年光伏用银浆将消耗世界总银量的90%,整个行业很有可能将面临无银可用的局面。去银化已经成为光伏领域研发突破的重点。 在这一背景下,纯铜浆料技术作为光伏行业的一项前沿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成为行业主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在东方日升的异质结伏曦电池片产线上,铜浆的测试导入和量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从目前的产线结果来看,铜浆在异质结产品上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在保证电池效率的情况下,能够使得电池单瓦纯银耗量由现在的6mg/W达到0.5mg/W! 异质结技术的电池结构和低温工艺极致适合铜浆应用 对浆料自身而言,铜浆的应用核心在于解决铜在电池高温烧结情况下的稳定性。首先铜本身就较为活泼,在高温烧结过程中容易被氧化,所以在铜浆使用过程中,对铜的防氧化处理尤为关键;其次就是铜离子的扩散,传统银浆烧结后形成合金,而铜浆如果也要进行同样的高温烧结工艺,在烧结过程中由于高温,铜元素则容易在电池片上扩散和渗透,形成深能级中心,从而破坏钝化效果,影响到电池性能。 对于PERC、TOPCon和BC技术的电池结构来说,电池外层膜层均为绝缘材料,为了能够让电池栅线和电池的硅材料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就必须要采用高温烧结(700-800℃左右)的方式,将栅线“烧穿”电池表面的绝缘材料,使栅线直接和硅材料进行接触,形成合金和有效连接。在这种工艺条件下,如果是银栅线,则直接采用这种“烧穿”工艺即可;但是在使用铜浆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高温过程中铜被氧化以及铜在电池片上的扩散渗透,就需要分两步走,先制作“种子层”来烧穿绝缘材料以便和硅材料形成良好接触,然后再采用铜浆,这无形中也带来了工艺复杂度和成本的增加。 但是对于异质结技术来说,在使用铜浆上,远不需要这么麻烦。由于异质结电池结构的最外层就是导电的TCO膜,不需要高温烧结,电池的栅线就可以直接和其连接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所以在使用铜浆来制作异质结电池栅线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额外制作种子层,不会带来工艺复杂度和成本的增加。 东方日升研究团队通过大量的测试发现,硅片表面仅10nm厚度的TCO就可以在温度小于650℃ 时有效阻挡铜离子的渗透,而异质结电池正背面TCO层厚度均达到了80nm。由于TCO层的阻挡,铜不易扩散和渗透进电池内部,并且异质结全程是处在不超过200℃的低温制程中,所以说异质结技术是非常适合和匹配铜浆材料和工艺。异质结电池搭配铜浆不但工艺更简单,同时还具备更高的可靠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异质结产线来说,只需进行几个核心步骤的设备改良即可与传统的金属化工艺兼容,为光伏电池提供了一个平滑的技术转型路径。无需大规模改造现有生产线,即可实现纯铜浆料的应用,这大大降低了技术升级的成本和风险。 纯铜浆料技术作为光伏行业的一项重要创新,尤其是对异质结产品来说,不仅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还在提升电池效率和简化制造工艺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随着东方日升等企业在该领域的持续研究和应用推广,纯铜浆料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光伏电池制造的主流选择,也必定会使异质结技术更加具备竞争力。
  • 《我国锂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李娜娜
    • 发布时间:2025-01-09
    • 1月8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锂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塑了全球锂资源分布格局,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各省(区、市)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锂矿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新发现的西昆仑—松潘—甘孜的世界级锂辉石型锂成矿带长达2800千米,累计探明资源量650余万吨,资源潜力超3000万吨,极大丰富了我国锂矿种类,拓展了找矿范围,引领了新疆、四川、青海等地锂矿找矿行动,为我国锂矿勘查开发提供了新方向。 此外,经过调查评价,我国盐湖锂新增资源量达1400余万吨,跃居成为仅次于南美锂三角和美国西部的全球第三大盐湖型锂资源基地。在江西等地区攻克锂云母提锂技术难题,提高了锂云母型锂矿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新增资源量超1000万吨。这一突破将促进湖南、内蒙古等地区形成找矿新局面,成为锂资源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