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领未来:东方日升实现0.5mg/w纯银耗量,革新异质结金属化成本》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04
  • 光伏用银浆以白银为主材,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栅线的制作,其成本占整个太阳能电池非硅成本的30%以上,且占比越来越高。同时根据世界白银协会的预测,2050年光伏用银浆将消耗世界总银量的90%,整个行业很有可能将面临无银可用的局面。去银化已经成为光伏领域研发突破的重点。

    在这一背景下,纯铜浆料技术作为光伏行业的一项前沿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成为行业主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在东方日升的异质结伏曦电池片产线上,铜浆的测试导入和量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从目前的产线结果来看,铜浆在异质结产品上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在保证电池效率的情况下,能够使得电池单瓦纯银耗量由现在的6mg/W达到0.5mg/W!

    异质结技术的电池结构和低温工艺极致适合铜浆应用

    对浆料自身而言,铜浆的应用核心在于解决铜在电池高温烧结情况下的稳定性。首先铜本身就较为活泼,在高温烧结过程中容易被氧化,所以在铜浆使用过程中,对铜的防氧化处理尤为关键;其次就是铜离子的扩散,传统银浆烧结后形成合金,而铜浆如果也要进行同样的高温烧结工艺,在烧结过程中由于高温,铜元素则容易在电池片上扩散和渗透,形成深能级中心,从而破坏钝化效果,影响到电池性能。

    对于PERC、TOPCon和BC技术的电池结构来说,电池外层膜层均为绝缘材料,为了能够让电池栅线和电池的硅材料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就必须要采用高温烧结(700-800℃左右)的方式,将栅线“烧穿”电池表面的绝缘材料,使栅线直接和硅材料进行接触,形成合金和有效连接。在这种工艺条件下,如果是银栅线,则直接采用这种“烧穿”工艺即可;但是在使用铜浆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高温过程中铜被氧化以及铜在电池片上的扩散渗透,就需要分两步走,先制作“种子层”来烧穿绝缘材料以便和硅材料形成良好接触,然后再采用铜浆,这无形中也带来了工艺复杂度和成本的增加。

    但是对于异质结技术来说,在使用铜浆上,远不需要这么麻烦。由于异质结电池结构的最外层就是导电的TCO膜,不需要高温烧结,电池的栅线就可以直接和其连接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所以在使用铜浆来制作异质结电池栅线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额外制作种子层,不会带来工艺复杂度和成本的增加。

    东方日升研究团队通过大量的测试发现,硅片表面仅10nm厚度的TCO就可以在温度小于650℃ 时有效阻挡铜离子的渗透,而异质结电池正背面TCO层厚度均达到了80nm。由于TCO层的阻挡,铜不易扩散和渗透进电池内部,并且异质结全程是处在不超过200℃的低温制程中,所以说异质结技术是非常适合和匹配铜浆材料和工艺。异质结电池搭配铜浆不但工艺更简单,同时还具备更高的可靠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异质结产线来说,只需进行几个核心步骤的设备改良即可与传统的金属化工艺兼容,为光伏电池提供了一个平滑的技术转型路径。无需大规模改造现有生产线,即可实现纯铜浆料的应用,这大大降低了技术升级的成本和风险。

    纯铜浆料技术作为光伏行业的一项重要创新,尤其是对异质结产品来说,不仅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还在提升电池效率和简化制造工艺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随着东方日升等企业在该领域的持续研究和应用推广,纯铜浆料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光伏电池制造的主流选择,也必定会使异质结技术更加具备竞争力。

  • 原文来源:https://www.wedoany.com/zh-cn/shortnews/GKoPb3RD.html
相关报告
  • 《东方日升异质结耗银量取得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1-28
    • 近日,东方日升宣布成功降低异质结伏曦组件纯银用量,达到了每瓦小于7mg的领先水平,不仅显著优于PERC(约7.82mg/W)和TOPCon(约10.24mg/W),也是目前异质结技术中的佼佼者。 银浆使用量的突破,突显了东方日升践行‘推进光伏解决方案’的承诺,叠加刚刚通过的由T?V南德颁发的3倍IEC测试证书,也预示着异质结伏曦已逐步‘进化’为更具成本效益、更高效率和更高可靠性的光伏组件产品。 根据世界白银协会的数据,自2016年以来银矿产量一直在下降,2023年白银产量约为8.421亿盎司。而自2016年以来,白银需求却随着工业发展一直在增长,2023年增加到11.67亿盎司。不平衡的供需关系推动白银价格持续走高,根据伦敦期货数据,2023年白银价格曾达到26.11美元/盎司的高点,此后价格基本维持在25美元/盎司上下浮动。而大量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光伏用银已经排到电子电气、银投资、珠宝之后的第四位,并且增速在放大,高耗量叠加低产量与高成本,降低纯银用量是异质结组件降本关键方向。 作为全球领先的头部光伏企业之一,东方日升已积累了许多相对成熟的技术,覆盖了当前市场所有热门技术路线,推动异质结降本增效已成为东方日升重点聚焦领域。继2022年底异质结伏曦组件投入量产后,公司针对异质结开发的低银浆料、0BB电池技术、‘昇连接无应力互联技术’、210超薄片等技术成果正逐步显现,持续推动度电成本下降。 目前异质结伏曦组件转换效率最高可达23.9%,碳足迹数值达到了376.5kg eq CO2/kWc。进入高银价时代,在最新纯银用量<7mg/W优化加持下,伏曦已成为当前市场上极具收益优势的低碳组件,低银技术与‘昇连接无应力互联技术’持续进步,收益优势将越来越大,未来有望重塑异质结技术量产、出货格局。 在光伏行业追求降本增效的底层逻辑下,东方日升正积极发挥开拓者作用,持续不断寻求经济可行和可持续的光伏解决方案,以伏曦为代表的高效组件突破创新,为更绿色、更健康的未来铺平道路,助力碳中和目标高质量实现。
  • 《预计每季度纯银耗量下降1mg/W!HJT伏曦组件的量产底气!》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30
    • 日前,2023HJT异质结&叠层产业峰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产业链近20家光伏组件制造商及企业技术大咖代表汇聚一堂,重点聚焦n型HJT各项降本技术进展、叠层时代技术挑战及产业化成熟时间等一系列热点话题展开深度交流。东方日升异质结事业部总经理杨伯川博士应邀出席峰会,并发表《异质结超低碳降本路线及叠层未来技术展望》主题演讲,分享东方日升探索创新的异质结技术降本方案及落地情况。 HJT电池作为光伏第三代主流量产电池技术,是单结技术的终结者及叠层技术的开创者,具备电池转换效率超PERC电池2个百分点、同等条件下全生命周期每W发电小时数高7%、光伏制造全产业链碳排放量低20%、可无缝升级至第四代HJT+钙钛矿叠层电池等四大显著优点,成为行业认可的追求更低碳足迹和更低度电成本的完美解集。据产业链调研,HJT已越来越接近平价点,且近期量产进展顺利,成本目标即将与PERC打平。然而,金属化成本、硅片价格、组件技术及靶材成本仍旧是制约HJT成本优化的瓶颈。 东方日升自2019年启动HJT项目以来,持续致力于解决HJT成本痛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8月,东方日升南滨基地15GW(一期)首片异质结伏曦组件成功下线,得益于降本技术加持,东方日升HJT组件已经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杨伯川在演讲中表示:“银浆是制备太阳能电池金属电极的关键材料。其成本仅次于硅片,约占太阳能电池片非硅成本的50%-60%,异质结电池金属化成本是一大支出,所以降低纯银耗量势在必行。东方日升通过0BB(无主栅)技术、低银含浆料、电镀铜等多种手段,使得银浆成本从之前的2毛/W降至5分/W以下落地成为可能。根据现有的进度和数据,公司预测5分/W的银浆成本目标在2024年上半年就能实现,届时异质结电池的单瓦银耗将达到惊人的7mg/W。” 目前,通过大量的研发和验证工作,东方日升已在伏曦组件中全面导入和使用了采用低成本金属的低银含浆料。且基于前期的验证研究,东方日升于今年8月发布了《异质结伏曦产品白皮书之低银含金属化浆料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简称“白皮书”)。报告通过对低银含浆料的材料选择、浆料包覆工艺的优化、光电热对低银含浆料性能的影响以及组件端的可靠性测试和发电量对比,充分证明公司低银含金属化浆料的高可靠性及可量产性。“在降本的前提下不降效率,这才是东方日升HJT降本技术的研发重点”杨伯川补充道。 相关研究文献显示,硅片表面仅10nm的ITO就可以在温度小于650C时有效阻挡铜离子的渗透。东方日升HJT电池正背面ITO层厚度均达到了80nm,远超文献水平,并且HJT全程是处在低温制程中,包括退火在内均不会超过200C,足见HJT电池搭配含有各种低成本金属的低银含浆料将更加安全。不仅如此,东方日升常州金坛基地的实证电站经对纯银浆料组件和低银含浆料组件进行了实际发电量的监测对比,在收集2022年8月9日以来的几个月数据得出结论,两者等价发电时几乎完全重合,这证明了使用低银含浆料电池的组件具备与使用纯银浆料电池的组件相同的发电能力,也说明使用低银含浆料对异质结产品可靠性支持。 目前,东方日升在一体化加持下将先进技术产业化落地,已实现自有专利0BB电池、90微米电池、纯银用量<10mg/W以及昇连接-低温无应力电池互联技术的四个行业首家量产。随着技术研发的进一步推进,预计未来每季度银浆耗量将下降1mg/W,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实现更低银含金属化浆料的应用,加速推进低成本HJT技术产业化进程,助推行业n型进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