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导制定光纤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 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3-07-11
  • 近日,世界三大标准组织之一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光纤领域新标准。

    该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中国信科集团制定,全称为《光纤有源元件和器件-封装和接口标准第22部分:带温度控制单元的25Gb/s直接调制激光器封装》。

    这是光通信有源器件领域第一项由我国主导制定的IEC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在有源光器件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据了解,有源光器件是指通过对光信号进行增强或者调制,来实现光通信、光传感、光调制等应用的器件。

    据介绍,该《标准》规定了25Gb/s DML激光器封装规范,就好比所有手机有了统一的充电接口,生产商和用户不再为标准问题所困扰。

    2021年,《标准》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立项,2年多的时间里,中国专家克服重重困难,高效完成从标准立项申请、标准草案撰写、编制意见征集、国际专家交流、会议研讨等各项工作。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有源光器件IEC国际标准的制定涉及了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参与。他们克服了语言、文化、技术等多方面的障碍,共同推进了标准的制定和发布。

    该《标准》的制定发布,不仅可在5G时代惠及我国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也将为6G时代抢占先机奠定基础。

相关报告
  • 《数控机床“大脑”国际标准中国提案成功立项》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8-06-21
    • 2018年02月12日,《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机床数控系统 一般要求》国际标准提案,经国际标准化组织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技术委员会物理设备控制分会(ISO/TC184/SC1)投票,以无反对票的投票结果获批正式立项,编号ISO 23218。这是由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黄祖广博士带领的团队负责提出的,也是ISO/TC184/SC1中首次由中国负责提出并成功立项的项目,同时是该团队在完成我国机床行业首项国际标准IEC/TS 60204-34:2016《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34部分:机床技术条件》之后,在国际标准化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我国机床数控系统国际标准提案的成功立项,标志着我国在机床数控系统国际标准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数控机床“大脑”国际标准将融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大脑”,关系到国防、产业与经济安全。在国家“863”计划、04专项等课题支持下,由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组织行业骨干企业历经10余年联合攻关,突破了“开放平台同一、安全门槛同一、测评尺子同一”的核心难题;创制了我国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系列国家标准;提出了数控系统功能安全评估方法,主导制定了我国机床行业首项IEC国际标准;研发出高档数控系统功能/性能测评关键技术与成套检测设备,实现了标准创制过程中全生命周期验证;创建了较完备的高档数控系统关键技术标准体系。项目成果获2017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并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这些标准成果的取得为我国主导并推动机床数控系统关键技术国际标准立项奠定了坚实基础。   ISO/TC184/SC1产生的首项由中国提出立项的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在欧美日国家为主导的机床数控系统标准化工作中逐渐从跟随转为并跑和领先。此项国际标准是04专项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它的成功立项表明我国在04专项支持下建立的“高档数控系统关键技术标准体系”成果得到了国际认可,成为国际上机床数控系统行业规则的主导制定者。
  • 《中国教育部推进优秀工程师培养标准制定》

    • 编译者: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8-25
    • 中国教育部正推进“优秀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的制定,以促进从“示范室”到大规模人才培养的发展。该标准由中国教育部等五个部门指导设立的中国优秀工程师培养联合体负责,旨在通过产学合作培养优秀工程师。内容包括“工程师培养学院的定位与组织”、“质量保证与持续改进”、“协作与开放”、“工程师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和“工程师能力开发”等方面。今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计划(2024—2035年)》提出加强国家优秀工程师学院的建设,并计划在2027年前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水平的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 当前,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产学合作培养优秀工程师是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关键。中国优秀工程师培养联合体秘书长赵氏表示,目前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主要有两类:“华盛顿协议”侧重于本科水平,而欧洲工程教育认证重视本科和硕士水平。然而,尚无侧重硕士和博士培养的工学教育认证。中国的认证标准将教育标准和职业标准相结合,确保工程师的持续培养和职业发展。 教育部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公布“优秀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并试行基于该标准的认证工作,完善工学硕士和博士的产学合作培养体系,作为中国工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