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海草床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3-07-11
  •     2023年6月19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主导制定的我国首个海草床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国家标准《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第4部分:海草床生态修复》,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填补了该领域国家标准的空白,为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海草是地球上唯一一类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被子植物,其构筑的海草床是三大典型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和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捕获和封存系统之一,具有极佳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受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海草床生态系统退化严重,使得近海海洋动物的栖息、产卵、育幼场所遭到破坏,导致近海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急剧减少,同时进一步引起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极大阻碍了全球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标准牵头起草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周毅告诉《中国科学报》,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全球海草床以每年7%的速度减少,约有29%的海草床已消失。我国的海草床也遭到严重破坏,超过80%的海草床已完全退化。因此,如何加快海草床生态恢复成为我国海洋环保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第4部分:海草床生态修复》共9章,规定了海草床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总体流程以及分析诊断、方案制定和方案实施等技术要求,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8家单位完成。


    编译来源:https://www.cas.cn/cm/202306/t20230621_4899881.s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3-09-15
    • 4月21日,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 碳达峰碳中和 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电网侧领域重点制修订变电站二次系统技术标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保护标准,新能源并网、配电网以及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标准。 电源侧领域重点制修订分布式电源运行控制、电能质量、功率预测等标准。 负荷侧领域重点制修订电力市场负荷预测,需求侧管理,虚拟电厂建设、评估、接入等标准。 储能领域重点制修订抽水蓄能标准,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重力、二氧化碳、热(冷)、氢(氨)、超导等新型储能标准,储能系统接入电网、储能系统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标准。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重点推动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核算、林草固碳和增汇、能源领域的传统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智能电网与储能、新型电力系统、清洁能源、绿色金融、信息通信领域与数字赋能等国际标准提案,推动标准研制。积极争取在国际标准组织中成立区域能源系统、医用冷冻装备、生态碳汇等技术机构。
  • 《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发布》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7-01-23
    • 《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国家标准近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已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耕地质量区域划分、指标确定、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流程等内容,适用于各级行政区及特定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对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进行评价,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0个耕地质量等级。一等地耕地质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质量最低。标准根据不同区域耕地特点、土壤类型分布特征,将全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甘新区、青藏区等9大区域,各区域评价指标由13个基础性指标和6个区域补充性指标组成,明确了相关评价指标的涵义、获取方法和划分标准等。 农业部2014年曾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根据这份公报,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比例为44.8%;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比例为27.9%。 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说,这一国家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实现了全国耕地质量评价技术标准统一,有利于摸清耕地质量家底,掌握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科学评价耕地质量保护成效,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同时,标准有利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指导各地根据耕地质量状况,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下一步,农业部将结合《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的发布实施,做好《标准》的宣贯和培训。同时,加快推动建立覆盖全国主要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耕地质量基础数据库和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公报和耕地质量监测年度报告,为保障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