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气公司试水进军锂行业》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29
  • 据海上工程网6月26日报道,锂价格的上涨吸引了几家大型油气公司进入锂市场。Equinor、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和斯伦贝谢(Schlumberger)等公司正在研究如何将泵送和加工的关键技术用于锂的加工。

    随着世界向电气化迈进,锂的需求达到了新的高度,各油气公司正在努力实现业务多样化,以确保未来的安全。

    据报道,埃克森美孚公司斥资超过1亿美元购买了含有锂的油田卤水,而Equinor公司在2021年入股了法国锂业公司。西方石油公司也在探索这一领域,因为它参股了锂技术集团TerraLithium。

    石油公司的大部分兴趣来自开发围绕直接锂提取(DLE)的技术,这是一种锂提取方法,与目前的技术相比,可以大大加快提取时间。目前的提取方法可回收约40%~60%的可用锂,而DLE的回收率为60%~80%。然而,这项技术目前尚未得到大规模验证,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开发才能将其实现商业化。

    投资于美国锂矿技术的公司有资格通过该国的《通胀削减法案》(IRA)获得补贴,这使得对内华达州和犹他州目前正在进行的DLE项目投资成为一项有吸引力的提议。

    矿业投资基金TechMet首席执行官布莱恩·梅内尔(Brian Menell)表示,油气公司每天使用的工业技能,使他们成为进军锂矿市场的理想人选。

    他称,这是石油公司的自然演变。锂盐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因为与充电网络和风力发电场不同,它们除了项目管理之外没有其他技能,它们擅长地下泵送和流体运输。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77158.html
相关报告
  • 《智能化技术引领油气行业未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9-03
    • 当前国际油价仍处于相对低位,而油气开发向深海深层非常规进军,开发难度加大,成本增加,技术创新无疑是降本增效的利器。8月27日至28日,2019贝克休斯(中国)智能化油田服务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展示了贝克休斯从油藏评价、钻井到完井、生产全产业链共16种新型技术产品。与会专家从油服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油气开发面临的各种挑战,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技术解决方案,揭示了油气开发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油气开发面临哪些难题 油气行业技术的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有针对性解决油气生产实际问题。深海深层非常规油气藏由于地质、地理环境等因素,在勘探、钻井、完井、开发全过程面临更加复杂的难题。 非常规油气藏地层条件往往更为复杂,例如我国四川地区地层复杂多变,易出现垮塌风险,易产生震动,硅质含量高;新疆玛湖地区地层复杂多变,微裂缝、断层发育,地层研磨性强,有浊沸石分布。 复杂的地质条件给钻井带来一系列风险与难题。如可钻性差,钻井液滤失风险加大,容易发生卡钻等复杂情况,机械钻速低,进而增加非生产时间。恶劣的地质条件还对钻头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钻头需要更加坚硬耐磨,耐高温高压,打定向井时准确导向难度加大,同时钻头的适用范围要更广,例如在极硬地层和夹层频繁的地层都需要有良好的表现。 非常规油藏一般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严重的非均质性等特点,自然产能很低甚至无自然产能,往往需要钻水平井,并进行压裂改造,套管尺寸更小、磅级更大。由此带来产量快速下降、气体处理(段塞)、固体处理、大位移、严重的狗腿度和套管尺寸限制等诸多问题。非常规储层还面临地质不确定性风险,例如断层。 目前存在哪些新型技术 为应对油气开发尤其是非常规开发面临的难题,油气行业不断研发新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从开发过程看,目前新技术可分为油藏评价技术、钻井技术、完井技术和生产技术四大类。 油藏评价代表性技术有高精度全三维压裂模拟技术和远程测井技术。高精度全三维压裂模拟技术能整合所有不同类别的数据,包括三维地震及构造数据、测井数据、地质力学数据、完井及生产数据等,它在优化压裂设计、提高生产井压裂效果以及指导大型压裂施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远程测井系统突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测井现场和远程专家系统之间数据的实时传输,有助于测井公司实现快速决策,有效处理紧急事件,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新型钻井类技术主要有定向钻井技术(关键是导向技术)、尖端钻头技术和先进的钻井液技术。定向钻井成功的三要素是精准的井筒定位、卓越的井筒质量和快速可靠的工具表现,而新型尾管导向系统和旋转导向系统能实现连续精准的导向,帮助井筒精确定位。 尖端钻头的代表是狮虎兽钻头,已经发展到第五代,第五代狮虎兽钻头具有先进的切削结构,可提高机械速和钻头可靠性,同时通过先期的软件模拟确保提供优秀的定向控制能力,它还优化密封材料和结构,延长钻头使用寿命。公开数据显示,狮虎兽钻头创造单趟最长进尺的新纪录,平均进尺提高40%,机械钻速提高43 %,轴承寿命提高35 %,节约钻井成本59万美元。 钻井液被喻为为钻井的血液,新型钻井液技术可有效应对压差卡钻、井壁失稳、流体漏失等多种问题,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先进的桥堵技术,合成石墨在压力条件下桥堵更大的孔喉通道,可变形封堵聚合物成膜喉道。该技术在我国长宁页岩气区块首次现场应用降低90%漏失量。 最新的先进分支井完井技术帮助油气田降本增效。分支井有增加单井产能、油藏动用率最大、优化地表工程或井槽需求、减少设备资产以及运营资本的投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诸多优点。体现这一技术的主要是壁挂式悬挂系统、和多级压裂分支井完井系统。 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压裂技术和人工举升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关键在于桥塞,主要分为快钻桥塞和可溶桥塞两类。新型桥塞有鱼雷桥塞、轻质合金桥塞和幽灵全可溶桥塞,分别为复合桥塞、快钻桥塞和全可溶桥塞。其中,幽灵全可溶桥塞在矿化水和温度条件下溶解,无需井筒干预,可以下至连油不能达到的超长水平井内,使用过程中无硬质金属材料或者陶瓷残留在井筒内。 人工举升技术的关键在于泵。新款电潜泵专门为非常规研油气藏研发,可提高系统的操作灵活性和性能,是可靠高性能的宽幅泵。在动态条件下,该泵技术通过延长系统正常运行时间和增大生产压差来提高生产率和最终储层恢复。可减少气体干扰,提高生产和资产使用价值,稳定生产,减少停机时间,同时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未来技术发展路在何方 目前的技术解决的问题有限,要破解油气行业的难点,油气行业技术向着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此次博览会的主题和名称都强调了“智”字,展品中的智能随钻扩眼器和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也说明技术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8月22日,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在最新发布的《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19版)报告中专门设置了智能互联情景并预测该情境下,我国能源产业将向更加高效、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油气开采收率将得到提升,同时开采成本将下降。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油气行业的影响更不可小觑。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纳米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次油气生产技术革命正在来临。这些新型信息化技术在油气生产领域大规模快速扩散应用,将大幅提升油气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 谈到我国油气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表示:“目前我国油气行业的信息化处于较高级阶段,数字化技术已经起步,但距离真正的智能化还相差很远。在油藏模拟分析、钻井工程以及炼厂运营管理方面我们已经开始探索应用智能化技术,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的预测,到2020年,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开始在全球油气生产领域规模化商业应用; 2025年前后,在全球油气生产领域大规模推广;2030年后,将得到全面应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油气生产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油气采收率20%以上,而成本可以下降20%以上。这将大大增加全球油气资源量,提升油气竞争力。
  • 《9026 米!油气勘探向深地进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28
    • 2月13日,四川盆地油气勘探传来捷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位于蓬莱气区的蓬深6井完钻井深9026米,创亚洲最深直井纪录。蓬深6井位于绵阳市盐亭县境内,是一口重点预探井,旨在探索8000米以深灯影组地层含油气性。四川的油气勘探科研团队计划今年年内向万米深井发起冲击。   位于蓬莱气区的蓬深6井。黄文俊 摄 为什么天然气井能打这么深?下一步还将面临哪些待解难题?近日,记者对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清友进行了专访。 访谈嘉宾 罗平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清友 成都理工大学校长 记者:四川打出了9026米的深井,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这意味着什么? 罗平亚: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事件,9026米将成为体现中国钻井水平的重要标志。40多年前,我国第一口7000米深井(关基井)在绵阳市梓潼县诞生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现在距离关基井仅70多公里的绵阳市盐亭县,又诞生了亚洲最深的直井。当年我们举全国之力,集全国的技术优势来打7000米深井,现在9026米的深度,主要依靠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和川庆钻探公司就完成了。这说明我国深井钻井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国际上从跟跑到了并跑阶段。 刘清友:蓬深6井所使用的钻机、地面固控设备、钻井泵、钻头及配套螺杆钻具等均为国产化装备,说明我国已经掌握世界先进的超深井—特深井的钻完井技术和装备支撑,标志着我国钻井装备和钻井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亚洲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 记者:打出这么深的井,对行业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 刘清友:蓬深6井所探索的灯影组含油气层,是目前发现的四川盆地最古老的含油气层。它的顺利完钻,可以获取地球深层的第一手资料,不仅极大深化四川盆地演化历史的研究,为拓展万米深层油气新领域积累了宝贵资料和经验,也获取了四川盆地更多的油气资源信息,深化超深—特深层油气资源富集机理研究,推动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向更深层发展,不断突破油气勘探禁区。 罗平亚:深井技术有很多技术指标,比如打得深、打得好、打得快、成本低,对油层的发现和保护是不是做得最好,这些都是评价指标。普通的钻井往下挖100米都难,何况往地下9公里多要克服重重困难,与岩石作斗争,本身又含有大量的高温高压的油气水层,要打成一个安全的、符合要求的井是非常难的,堪比征服珠穆朗玛峰。行业方面,钻井、物探、工程等技术都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随着深度的要求都在进步。 记者:为什么苏联在30年前已经打出超过1.2万米的深井,而我们近几年才突破9000米? 刘清友:这当然跟钻井的装备和技术水平有关,但也跟我们国家更复杂的地质条件有关。四川盆地的地质复杂程度在全球都排在前列,具有古老、高演化、高地应力等突出特点,地层层系和岩石组合类型多样,岩石研磨性极强、非常坚硬、塑性大,钻井穿越不同的地层,会遇到各种复杂多变的井下情况,对钻井技术提出极大的挑战;同时,我国的核心钻井装备技术也是从引进到自主研发,不断发展和取得突破。 记者:深层、超深层已经成为我国油气重大发现主阵地,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勘探开发也不断向地球深部迈进,部署在广元剑阁的万米深井将于今年年内开钻。向深地进军,您认为当前还有哪些障碍和难题? 罗平亚:从全球来看,油气勘探往深层、超深层发展是重要的趋势,我国把深部油气勘探作为国家战略,四川盆地向万米深井发起挑战。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物探和地质工程以外,钻井技术必须全部过关。 过关的意思是,不仅要打到这个深度,而且要打好,打得快,成本尽量低。只有这些都完成后,才有可能对深部油气进行商业性开发。2020年,国家重大专项对我国钻井水平进行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我国基本建立了解决7000米深井的技术体系,从打成第一口7000米深井,到真正建成它的技术体系,我们用了40年的时间。 刘清友:都说“上天不易,入地更难”,要向深地进军,我们还面临很多难题。一是深部油气有效探测难题,目前的探测技术对深部油气探测精度不够,需要研发有针对性的探测技术;二是岩石组分和结构复杂,易造成憋钻、卡钻、井壁失稳、钻井液性能易恶化等难题,影响深部油气开发;三是超高温、超高压、复杂流体难题,以万米深井来说,井下温度将超过200℃,超高温、超高压可能导致部分钻井设备及元器件无法有效运行,甚至造成钻井事故;四是针对万米深井作业的钻井设备,面临提升负荷大、循环压耗高和起下钻强度大等问题,必须开展更大功率、更高压力等级和更高自动化程度的高效钻井装备研发。当然蓬深6井9026米深度完钻,对我们下一步开钻万米深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更有信心完成这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