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珊瑚独自生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9-03-11
  • 气候变化对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来说都是坏消息,海洋温度过高会导致大面积白化,从而削弱和杀死珊瑚。然而,得克萨斯大学(UT)奥斯汀分校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使珊瑚具有了一项新特征—更喜欢独自生活而非群居。该研究已于1月21日发表在《古海洋学和古气候学》(Paleoceanography and Paleoclimatology)期刊上。

    研究结果提供了关于现代珊瑚礁保护工作落脚点的线索,是基于对地球过去变暖期间存活的珊瑚物种的调查,这种变化类似于当今的气候变化。虽然研究表明珊瑚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但幸存珊瑚孤立的生活方式可能意味着未来的珊瑚生态系统将会很单调。“尽管珊瑚本身可能存活下来,但它们如果没有建造珊瑚礁,那将导致生态系统内的其他问题,”研究主持者、UT杰克逊地球科学学院的博士生Anna Weiss说。

    该研究调查了大约5600万年前居住在古新世晚期到始新世早期过渡期间的珊瑚物种,这段时间间隔持续了大约20万年,其中存在温度和大气二氧化碳的峰值。峰值产生的全球气温比现在高14华氏度(8摄氏度),使海洋的酸性增加。研究人员即追踪研究在此期间的珊瑚,了解当今珊瑚如何应对当代气候变化。

    他们利用国际化石数据库(ThePaleobiology Database,https://paleobiodb.org/#/)开展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有关多时期的数百种珊瑚物种及其物理特征的信息,例如物种进食、生活环境类型、繁殖方式以及能否形成殖民地等。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独立的珊瑚物种在温暖时期的多样性增加。研究还发现,某些可能有助于珊瑚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特征与珊瑚的生存条件有关。

    其中一个特点是独立捕捉食物,而不是从生活在某些珊瑚组织中的热敏藻类获取营养,一旦水变得过热时会离开,导致珊瑚褪色。另一个特点是喜欢生活在石质海底底部,水温较低,而不是在较温暖和较浅地区的碳酸盐岩石上。研究人员表示,了解过去哪些特征与珊瑚生存有关,有助于预测现在的珊瑚如何应对持续气候变暖并开展集中保护工作。

    Weiss补充道:“古新世期间的变暖发生了数千年,而今天的变暖速度发生在数十年到数百年之间。尚不清楚珊瑚是否能够应对当前正在发生的快速变化。更多的研究探讨珊瑚的特定群落—而非把珊瑚看做一个整体—如何应对气候变暖,这有助于加深科学家们对世界各地不同环境中的珊瑚如何应对当今气候变化的理解。”

    (傅圆圆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news.utexas.edu/2019/01/31/climate-change-could-make-corals-go-it-alone/
相关报告
  • 《气候变化和沿海开发导致近岸珊瑚减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9-20
    • 一项新的研究对世界第二大珊瑚礁系统—伯利兹堡礁(Belize Mesoamerican Barrier Reef System)珊瑚的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过去的十年里,生活在海岸附近的珊瑚的生长速度下降了。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杂志上。 珊瑚礁是全球数百万人的食物、收入和风暴防护的重要来源。近岸珊瑚相比海上珊瑚生长在更温暖、更富营养的水域,由于身处更温暖的水温环境,研究人员可由此窥见未来珊瑚礁的生长情况。 珊瑚生长率的下降可能表明,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例如沿海开发),导致近岸珊瑚所承受的压力更大,近岸珊瑚以往所拥有的任何环境优势都已减弱。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化将减缓近岸和海上珊瑚的生长速度。 “这项研究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比如珊瑚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的环境条件,如果不能,将对世界上依赖珊瑚礁的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福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该研究第一作者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海洋生物学家Justin Baumann说道,“我们需要仔细管理和保护珊瑚礁,让它们有最大的机会调节、适应,并有望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生存下来。” 资助这项研究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海洋科学部门的项目主任Daniel Thornhill对此表示赞同。“这些发现表明,我们需要认真考虑沿海居民如何与环境互动。土地利用实践导致沿海水域泥沙淤积和营养负荷增加,损害了近岸礁石的健康和完整性。” (张灿影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
  • 《科学家成功研发出“耐热”珊瑚来适应气候变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6-01
    • 耐热性增强的珊瑚有可能抵抗海洋热浪对珊瑚礁白化的影响。目前,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热浪现象越来越普遍。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合成生物学未来科学平台科学带头人Patrick Buerger博士提到,全世界珊瑚礁都在减少。气候变化缩减了珊瑚的覆盖范围,随着水温上升,珊瑚白化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都在增加,幸存的珊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研究小组通过增强珊瑚体内微藻共生体的耐热性,使珊瑚对温度诱导的白化更有耐受性。微藻共生体是生活在珊瑚组织内的微小藻类细胞。Buerger博士认为,这种方法通过控制珊瑚的微藻来增强珊瑚的耐热性,这是珊瑚耐热性的关键因素。研究小组从珊瑚中分离出微藻,并在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AIMS)的共生实验室进行培养。使用一种叫做“定向进化”的技术,他们让培养的微藻在四年的时间里暴露在越来越高的温度下,有助于其适应和生存。一旦微藻被重新引入到珊瑚幼虫中,新建立的珊瑚—藻类共生关系比原来的更耐热。 目前,在夏季的海洋热浪中,微藻暴露在与海洋温度相当的温度下,导致大堡礁珊瑚白化。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耐热微藻在光合作用和提高珊瑚动物的热反应方面表现更好。这些令人兴奋的发现表明,微藻和珊瑚之间是直接相互联系的。下一步研究计划是在一系列珊瑚品种中进一步测试成虫群落中的藻类。这一突破为提高珊瑚的耐热性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途径,是澳大利亚科学界的一大胜利。 (刘思青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