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确定了现代人类直系祖先的最后一个已知定居点的年龄——《科学日报》》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12-19
  • 直立人,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之一,是一个流浪的群体。大约200万年前,这个物种从非洲散去后,在古代世界殖民,其中包括亚洲,也可能包括欧洲。

    但大约40万年前,直立人基本上消失了。唯一的例外是印尼爪哇岛上一个叫nganton的地方。但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仍无法就该遗址的确切时间达成一致。

    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由爱荷华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印度尼西亚万隆理工学院(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andung, Indonesia)认为,距今最近的直立人(Homo erectus)出现在距今10.8万至11.7万年前的nganton。

    研究人员带时间戳的网站交友动物化石来自同一骨床,12直立人头骨帽和两个胫骨被发现,然后约会周围的土地形式——主要是梯田低于和高于Ngandong——建立一个准确的记录原始地球上人类可能的最后一站。

    “这是世界上最后发现的直立人遗址,”爱荷华州人类学系教授、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罗素·乔肯(Russell Ciochon)说。“我们不能说我们确定了灭绝的时间,但我们确定了它最后一次发生的时间。我们没有证据表明直立人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晚。”

    研究小组提出了52个关于nganton证据的新年龄估计。这些化石包括动物化石碎片和来自重新发现的化石床的沉积物,荷兰测定员于20世纪30年代在这里发现了原始的直立人遗骸,以及在化石遗址上下的河流阶地的一系列日期。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测定南方山区洞穴中石笋的年代,确定了nganton南部的山脉何时第一次出现。这使他们能够确定何时Solo河开始流经nganton遗址,并创建了River terrace序列。

    “你有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日期,它们都是一致的,”乔乔说。“这必须是正确的范围。这就是为什么它是这么好的,紧凑的纸。日期非常一致。”

    麦格理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副教授、这篇论文的联合首席作者基拉•韦斯特韦(Kira Westaway)表示:“只有通过对更广阔的领域的了解,才能解决有关nganton年代测定的问题。”“化石是复杂景观过程的副产品。我们能够确定遗址的年代,因为我们把化石限制在河流沉积物、河流阶地、阶地序列和火山活动景观中。”

    乔乔等人之前的研究表明,直立人在160万年前穿过印度尼西亚群岛,来到爪哇岛。当时的时机很好:nganton周围的大部分地区都是草地,与非洲孕育该物种的环境相同。动植物非常丰富。尽管该物种继续冒险前往其他岛屿,但爪哇岛似乎仍是该物种某些种群的家,或至少是中途站。

    然而,大约13万年前,nganton的环境改变了,直立人的命运也改变了。

    “气候发生了变化,”乔乔解释道。“我们知道这里的动物群从开阔的乡村草地变成了热带雨林(从今天的马来西亚向南延伸)。那些不是直立人习惯的植物和动物,这个物种无法适应。”

    2008年和2010年,在万隆理工学院首席研究员Yan Rizal和Yahdi Zaim的陪同下,Ciochon共同领导了一个12人的国际团队在ng进行挖掘。根据20世纪30年代荷兰测量员挖掘时的记录,该团队在nganton发现了原始的直立人骨床,并将其重新暴露出来,收集并确定了867块动物化石碎片的年代。与此同时,韦斯特韦的团队在那段时间一直在研究周围的景观,比如露台。

    “这是巧合”,两组研究人员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一组在化石层,另一组在附近地区,乔乔说。

    “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我们无法确定ngtung化石的年代,”Ciochon继续说。“我们有约会记录,但都是最低年龄。所以,我们不能确切地说出我们的年龄,尽管我们知道我们差不多。通过与Kira的合作,我们能够为ngdong遗址提供精确的区域年代学和地貌环境。

    来自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包括来自印度尼西亚万隆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贡献了这份手稿;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澳大利亚内森格里菲斯大学;澳大利亚利斯莫尔的南十字星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万隆地质机构;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阿米代尔的新英格兰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明尼苏达州University-Mankato;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青石高地;加拿大埃德蒙顿的阿尔伯塔大学;罗格斯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伊利诺斯州立大学。

    Rizal是本文的联合首席作者。爱荷华州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名誉教授E. Arthur Bettis III是本文的特约作者。

    ——文章发布于2019年12月18日

相关报告
  • 《Science | 两种大刍草为现代玉米的祖先》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04
    • 2023年12月1日,华中农业大学杨宁、严建兵、 美国加州大学Jeffrey Ross-Ibarra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Two teosintes made modern maiz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两种墨西哥类蜀黍形成了现代玉米。 玉米与其野生近缘种在形态上的巨大差异引发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其起源的争论。今天,最被广泛接受的模型也是最简单的—玉米是由野生一年生野生玉米(Zea mays ssp)驯化而来的。 群体遗传分析表明,现代玉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玉米和Zea mays ssp之间的混合。在驯化开始4000年后的墨西哥高地。研究发现,无论是在个体位点还是在农艺性状基础上的加性遗传变异上,外加剂的变异都是玉米多样性的关键组成部分。该研究澄清了现代玉米的起源,并提出了关于在整个美洲扩散的人为机制的新问题。
  • 《多囊肾病的一个新基因靶点-Glis2》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4-07-10
    •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前期模型中意外发现了一个与多囊肾病(PKD)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Glis2,这可能成为治疗该疾病的新靶点。这项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题为《Glis2是多囊蛋白信号的早期效应器,也是多囊肾病治疗的目标》。 多囊肾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肾脏形成充满液体的囊肿,最终引发肾衰竭。尽管遗传基础已被明确,但囊肿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PKD的成因及囊肿增长的驱动因素。 研究团队称,发现Glis2作为PKD信号通路的组成部分那一刻是“难忘”的。通过细致的实验,他们发现Glis2基因敲除能够有效挽救多囊肾模型,提示Glis2可能是PKD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先前,Glis2基因并未被纳入任何已知的PKD研究路径中。Somlo教授指出,Glis2未曾被怀疑是PKD信号通路的一部分,但他们的研究表明,它在多囊蛋白信号传导中处于核心位置。 研究起源于Somlo实验室十年前对纤毛(细胞用来感知外界信号的微小膜突)在PKD中作用的探究。他们观察到一个现象:仅在纤毛完整的细胞中敲除多囊蛋白基因会导致PKD,但当同时敲除纤毛时,即便缺少多囊蛋白,PKD也能得到抑制。这暗示了囊肿增长依赖于某种需要完整纤毛参与的过程。基于此,团队利用RNA测序技术,在保留纤毛的多囊蛋白敲除细胞中识别基因表达变化,最终发现了Glis2在PKD中的作用。 研究团队不仅在细胞和分子层面上验证了Glis2的功能,还通过使用反义寡核苷酸(ASO)针对Glis2进行治疗,成功抑制了囊肿的生长,进一步证实了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下一步,研究将深入探索Glis2的工作机制,以及其在人类PKD中的应用前景,为开发针对性治疗方案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