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与温跃层深度变化有关的中孔珊瑚礁白化现象》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12-06
  • 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浅层珊瑚礁白化现象变得更加严重和普遍。中孔珊瑚生态系统生活在较深(30-150米)较冷的水中,被认为是浅水珊瑚礁的避难所。现有研究表明,中孔珊瑚生态系统与浅层珊瑚连通有限,但拥有丰富的地方性群落。鉴于它们广泛分布,生物多样性高,了解它们对海洋变暖的敏感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普利茅斯大学对印度洋中部查戈斯群岛环礁的多学科研究中,发现了海平面以下90米处珊瑚白化证据。这项研究表明,白化与印度洋偶极子驱动的持续温跃层加深有关,而内波可能进一步加剧了白化现象。这项研究结果证明了中孔珊瑚生态系统对热应激的潜在脆弱性,并强调了物理海洋学对预测白化敏感性和异质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刘思青 编译;熊萍 校稿)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2279-2
相关报告
  • 《Nature Communications:探索威胁珊瑚礁的隐藏热浪》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2-04
    • 2019年4月至5月,尽管没有厄尔尼诺现象,但南太平洋中部法属波利尼西亚莫雷阿岛附近的珊瑚礁遭受了严重的长期热白化。由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调查了这一反常的珊瑚白化事件。研究表明,这一意外事件与反气旋涡有关,这些旋涡使海平面升高,并将热水集中在珊瑚礁上,导致水下海洋热浪在很大程度上潜藏在地表。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大多数珊瑚白化模式的研究都依赖于海面水温的测量,这些利用卫星在广阔区域进行的表面测量很有价值,但无法检测到来自地表外源热对海洋浅表层生物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遥感海面温度与高分辨率、长期原位温度和海平面异常观测组合,分析了2005至2019年15年来在莫雷阿岛收集的数据。结果表明,反气旋在开阔海洋中通过岛屿时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并将内波推入更深的水域。内波沿着海洋温暖表层和下面较冷层之间的界面传播,可以频繁冷却珊瑚礁栖息地。目前的研究表明,由于反气旋,内波在2019年初以及一些早期的热浪期间没有冷却,导致珊瑚礁意外加热,进而导致大规模的珊瑚白化和死亡。不幸的是,2019年广泛的珊瑚死亡抵消了过去十年来在莫雷阿岛周围发生的珊瑚群落的恢复。如果研究人员只能获得海面温度数据,那么2019年严重而持久的海洋热浪就会被忽视,由此产生的灾难性珊瑚白化可能被错误地归因于海温升高的原因。该研究为在不断变化的海洋动力学和气候背景下评估沿海生态系统的未来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这项由HKUST主导的研究是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加州州立大学北桥分校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合作进行的。这项研究的基础数据是通过在莫雷阿岛珊瑚礁长期生态研究(LTER)地点进行的长期物理和生态观察而实现。这里进行的长期分析,以及对岛屿和沿海海洋群落所有深度的物理条件和生物动态的同步监测,是未来保护海洋中脆弱生物资源的模型。(李亚清 编译)
  • 《气候变化改变珊瑚礁组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9-28
    •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UAB)的Sergio Rossi发现,由于人类的影响和全球气候变化,柳珊瑚正在逐渐取代从海洋生态系统中消失的造礁石珊瑚。据估计,自2015-2016厄尔尼诺事件之后,澳大利亚珊瑚礁中50%的珊瑚死亡或严重受损。由造礁石珊瑚产生的珊瑚礁系统中,珊瑚通过共生体捕捉光线,以产生营养。Rossi称:“虽然光线能保持相当稳定,但海水温度逐渐上升。与光合作用相关的代谢过程不断加速,产生有毒分子。导致藻类离开珊瑚,发生白化,最终死亡,而柳珊瑚(和海绵)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死珊瑚。该研究最近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首次比较了九种加勒比地区珊瑚的光合效率。该研究表明,光合效率与柳珊瑚的形态有关。这些数据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八角珊瑚群体似乎更具生存优势。然而用柳珊瑚替代造礁石珊瑚并不完全令人满意,尽管柳珊瑚对变化和适应性更加灵活,但它们可以储存和保留大气中较少量的碳,它们的结构不会形成诸如硬珊瑚等珊瑚礁,也不会对飓风产生更强的抵抗力。因此,该研究得出结论,造礁石珊瑚礁和其他复杂而长寿的生物结构的消失只会加速整个地球的退化过程。 (杨皓月编译;王琳审校) 信息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海洋科学快报》2018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