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改变珊瑚礁组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8-09-28
  •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UAB)的Sergio Rossi发现,由于人类的影响和全球气候变化,柳珊瑚正在逐渐取代从海洋生态系统中消失的造礁石珊瑚。据估计,自2015-2016厄尔尼诺事件之后,澳大利亚珊瑚礁中50%的珊瑚死亡或严重受损。由造礁石珊瑚产生的珊瑚礁系统中,珊瑚通过共生体捕捉光线,以产生营养。Rossi称:“虽然光线能保持相当稳定,但海水温度逐渐上升。与光合作用相关的代谢过程不断加速,产生有毒分子。导致藻类离开珊瑚,发生白化,最终死亡,而柳珊瑚(和海绵)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死珊瑚。该研究最近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首次比较了九种加勒比地区珊瑚的光合效率。该研究表明,光合效率与柳珊瑚的形态有关。这些数据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八角珊瑚群体似乎更具生存优势。然而用柳珊瑚替代造礁石珊瑚并不完全令人满意,尽管柳珊瑚对变化和适应性更加灵活,但它们可以储存和保留大气中较少量的碳,它们的结构不会形成诸如硬珊瑚等珊瑚礁,也不会对飓风产生更强的抵抗力。因此,该研究得出结论,造礁石珊瑚礁和其他复杂而长寿的生物结构的消失只会加速整个地球的退化过程。

    (杨皓月编译;王琳审校)

    信息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海洋科学快报》2018年第35期。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9/180920101110.htm
相关报告
  • 《珊瑚化合物对珊瑚礁组成和健康的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11-09
    • 近日,研究人员在研究珊瑚释放到海水中的化学物质影响时,偶然发现了一种释放咖啡因的入侵性珊瑚礁海藻。该研究发现,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机化合物(被称为珊瑚代谢物或渗出物)因珊瑚物种的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而且这些化合物对珊瑚礁微生物的丰度和组成有不同的影响。 底栖珊瑚生物释放的不同代谢物在加勒比海地区尤为重要,在人类造成的环境压力(如富营养化、过度捕捞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该地主导珊瑚正在从坚硬的石珊瑚转向柔软的八角珊瑚。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作者发表在《ISME Communications》上的论文,通过研究石珊瑚、八角珊瑚和入侵藻类释放的渗出物,证明了渗出物对构建寡营养礁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性。 主要作者Laura Weber认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认识珊瑚渗出物以及厘清这些化合物对海水中其他珊瑚微生物的影响。随着珊瑚礁物种组成的转变,珊瑚生物渗出物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进而对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认识珊瑚礁结构和物种组成变化对珊瑚礁微生物的影响和反馈是一个有待探索的新领域。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收集了来自石珊瑚、八角珊瑚和Ramicrusta textilis入侵性结壳藻类的六种加勒比海底层生物的渗出物,在这些渗出物中发现了大量的咖啡因。他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底栖生物的渗出物对珊瑚礁海水中复杂的细胞外代谢物的贡献,珊瑚物种的不同渗出物也不同。该研究同时海洋生物分泌咖啡因的原因至今未知,在陆地生物咖啡因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物,一般由陆地植物产生以阻止食草动物和致病微生物。而海洋生物分泌咖啡因则有助于R.textilis在加勒比海礁石上入侵和繁殖。鉴于R.textilis在加勒比海越来越常见,调查其代谢物对微生物和其他珊瑚礁生物的生态意义重大。 该论文的共同作者Elizabeth Kujawinski表示,这项研究是通过化学信号评估珊瑚礁健康的重要一步。与人类健康诊断类似,珊瑚礁生态系统内的化学信号与珊瑚礁内共生关系密切相关。该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多样化的底栖生物群落有助于形成丰富的代谢物库和多样化的微生物群。 研究人员正试图建立一种包括珊瑚礁微生物和代谢物在内的资料库,以便未来通过直接提取海水筛选微生物和代谢物,并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这种高效的化学鉴定方法开创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监测的新纪元。(於维樱 编辑)
  • 《追踪温带和热带珊瑚礁上广泛的气候驱动变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10-08
    • 2022年9月22日,《细胞》(CELL)刊登了一项由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牵头完成的新研究,研究整合了澳大利亚3个基于潜水项目的18个长期监测站共1251个观测点在2008-2020年期间的监测数据,并分析了不同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不同栖息地(珊瑚礁和海藻床)的珊瑚礁鱼类群落对海水温度和栖息地变化的响应。研究指出海洋变暖、海洋热浪和栖息地退化等是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然而,当下对这些因素更广泛影响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独立分散的区域。系统和大尺度监测数据的缺乏限制了科学家对这些影响的深度理解,以及人们在与国家政策和国际协议相关的范围内跟踪这些影响的能力。 基于涵盖澳大利亚礁石鱼类群落结构和栖息地跨越12年的广泛时间序列,该研究发现礁石鱼类群落对海水温度和栖息地变化的响应是动态的、广泛的,但在区域上是不完整的。尽管这两种气候影响机制的相对重要性在热带和温带之间不同,但鱼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丰度变化都发生在环境或栖息地变化的两年内。群落热指数表明,温带和亚热带礁石鱼类群落对海水温度的响应最为敏感。在低纬度珊瑚礁上,群落综合指数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栖息地鱼类的优势地位发生了变化,同时珊瑚覆盖率也发生了变化。 研究结果强调,为国家政策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提供信息时,将区域生态监测数据整合到大尺度数据集是十分必要的。未来需要加强生态监测,以区分影响大尺度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更好地连接目前相互脱节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监测指标研究和治理体系。(张灿影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