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监测评估计划气候变化更新报告发布》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07-04
  • 2019年5月6日,北极监测与评估计划(Arctic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Programme,AMAP)发布题为《2019年北极监测评估计划气候变化更新:对2017年北极雪、水、冰和多年冻土关键发现的更新》(AMAP Climate Change Update 2019: An Update to Key Findingsof Snow, Water, Ice and Permafrost in the Arctic (SWIPA) 2017)的报告(以下简称更新报告)指出,北极地区持续迅速变暖,导致了该地区正在发生的许多变化,包括海冰和冰川覆盖的损失以及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这将影响北极社区与经济。

    更新报告基于AMAP于2017年发布的《北极雪、水、冰及多年冻土》(Snow,Water, Ice and Permafrost in the Arctic,SWIPA)评估报告中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最新的观测资料、最近评估结果以及对北极趋势和指标最新审查的结论。更新报告重点关注5个与政策、规划与决策具有实际相关性的主题:①气象和气候趋势。②海冰。③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④社会经济影响。⑤北极冰川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更新报告支持了2017年SWIPA报告中的基本结论,并得到以下新的结论:

    1.北极的气候和天气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快速变暖趋势和气候其他变化仍在继续,在某些情况下正在加强。①2014-2018年北极年平均地面气温超过了自1900年有观测记录以来的任何一年。2017年10月-2018年9月的北极地面平均气温达到了第2温暖记录。1971-2017年,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2.7 ℃,寒冷季节气温上升了3.1 ℃,温暖季节气温上升了1.8 ℃。②观测和预测的北极年平均温度升高幅度仍然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以上,冬季的升高幅度更大。1971-2017年,北极年平均气温上升比北半球平均快2.4倍。③北极的年降水量估计每10年增加1.5%~2.0%,其中,增幅最大的是10月至次年5月的寒冷季节。④北极地表和大气层的湿度增加,部分原因是水面无冰覆盖的时间较长,中纬度的暖湿气流流入。

    2.北极海冰更加脆弱。

    ①2015-2018年,北极冬季海冰最高值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卫星记录中最低的12个海冰范围最低值都发生在过去12年。9月北极海冰体积自1979年以来下降了75%。②海冰从大多数冰层很厚的多年海冰转变为更年轻和更薄的季节性海冰。如果全球升温幅度稳定在1.5 ℃,那么北极夏季无冰发生的概率大约为2%;如果稳定在2 ℃,概率将上升至19%~34%。海冰的减少是由大气变暖和南部暖水的涌入造成的。

    3.气候变化正在影响北极的陆地和海洋环境。

    ①北极正在发生的变化改变了北极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在某些情况下导致整个栖息地的丧失,从而影响依赖北极生态系统并从中受益的人类。②温度升高和极端事件通过使灌木向苔原扩张、对昆虫扰动的脆弱性增加、苔原植被的区域性减少、严重火灾的增加,影响北极陆地景观。③海洋环境也受到影响。海冰的消失引发了海洋藻类爆发,对包括磷虾、鱼类、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在内的整个食物网产生潜在影响。由于2017-2018年海冰面积创历史新低,2018年白令海地区的初级生产力比正常水平高500%。④海洋酸化也可能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由于海水增暖而向北移动,一些海洋鱼类的栖息地范围正在发生变化。过去15年内,楚科奇和波弗特海发现了20个新物种和59处物种栖息地分布范围的变化。

    4.北极冰川是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重要贡献者。

    ①以格陵兰冰盖为代表的北极冰川是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最大陆地冰贡献者。北极贡献了1850-20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总量的48%(10 cm),占1992-2017年海平面上升总量的30%。②过去几十年,北极冰川消失随气候变化而加速,格陵兰冰盖的损失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内进一步加速。1991-2010年,估计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造成了70%的全球冰川质量损失。③即使《巴黎协定》成功将升温幅度限制在2 ℃以内,格陵兰和南极冰盖也将在本世纪继续减少。由于关键知识的缺失,格陵兰岛和南极洲未来的冰损失预测仍然很不确定。④气候变化将影响冰川径流的时间和幅度。预计径流量在初夏先增加随后减少,对下游流域产生影响。

    5.气候变化影响北极社区、公共卫生与经济。

    气候变化、环境与健康因素(如污染、海洋酸化和侵蚀)、社会经济与政治因素(如移民、资源开采、地方发展、娱乐和旅游)的相互作用正在改变北极的状况,使北极社区适应和保持恢复力的能力面临挑战。例如,北极雪季减少的趋势影响了传统活动,对健康、可支配收入以及土著文化和经济产生影响。北极许多沿海社区受到海冰损失、暴风雨、海岸侵蚀和沿海湿地洪水的影响。多年冻土融化将扰乱交通,影响建筑物、基础设施以及供水和污水分配系统。海冰减少为新的经济活动开辟了道路,特别是航运和资源开采,但同时气候变化也带来新的经济成本。

    (张灿影 摘自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气候变化科学动态监测快报》

    2019年第11期,刘燕飞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globalchange.gov/browse/reports/amap-climate-change-update-2019
相关报告
  • 《OECD发布《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模拟研究》报告》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5-01-19
    • 2014年 12月 2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题为《模拟农业气候变化适应》(Modell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Agriculture)的报告使用国际农产品及贸易政策分析模型(IMPACT)量化了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强调了适应措施实施的紧性,提出了降低风险和提高应变能力的可能策略,并深入分析了各种适应措施的效应,旨在为减轻气候变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提出建议。 本文调查了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提出了一些可用于缓解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和提高积极影响的适应性措施。文章强调了有计划适应性措施的重要性,重点突出了减少风险和提高恢复能力的可能策略。为了量化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影响和采取适应性措施的效果,本研究使用了“农产品贸易政策分析国际模型”(IMPACT)。模型分析首先探究了气候变化对产量、价格的潜在影响,然后继续分析了2种不同体系下适应性策略对产量、价格和食品安全的潜在影响,即(1)研究与开发(发展新作物品种以更好适应变化的气候条件),(2)灌溉技术的变化。 最后,文章估计了公众和私人对研究和开发新作物品种的投资需求,同时更进一步估算了经合国家提高灌溉技术的成本。本文基于对气候变化影响、适应措施效应的量化分析结果,为减缓气候变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以下建议: (1)优化农业管理系统(例如,机械化、土壤修复等)可以增加粮食系统的气 候变化恢复能力,但不足以减少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2)良种改良技术(培育高温和干旱方面抗逆性强的优良作物品种)、技术转让 和灌溉系统改善对于提高农业气候变化抵抗力是必要的。 (3)适应的总成本是巨大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成本将随着气候损 失大幅增加(OECD国家灌溉技术研发和推广潜在的额外成本每年将增加 160~200 亿美元),因此,采取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措施刻不容缓。 具体文章内容可参见:http://www.oecd-ilibrary.org/agriculture-and-food/modelling-adaptation-to-climate-change-in-agriculture_5jxrclljnbxq-en;jsessionid=2m3tpqmkqup1j.x-oecd-live-02
  • 《IPCC发布《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特别报告》》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9-08-26
    • IPCC发布《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特别报告》. 2019-08-23 13:18 来源: 中国环境报 编辑:南筏 .   全球升温、海洋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都曾作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特别报告讨论的主题。 近来IPCC将目光转向土地,发布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特别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聚焦气候变化与土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影响。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正在威胁粮食安全,加剧土地荒漠化、土壤退化,并呼吁各国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土地。   报告作者53%来自发展中国家   体现了各国、各区域土地的差异性  “各国政府迫切希望IPCC能对整个陆地气候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研究。因此,我们通过世界各地专家和政府的不懈努力完成了这个构想。值得一提的是,这是IPCC报告历史上第一次有53%的作者来自发展中国家。”IPCC主席Hoesung Lee表示。   记者查看了IPCC官网列出的报告作者名单,其中不乏来自塞内加尔、巴西、印度、摩洛哥、牙买加等国家的作者。并且,每个章节的内容几乎都至少有一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作者成为主要作者协调人。来自中国的3位科学家中的两位,分别成为“第二章:气候变化对土地的影响”和“第三章:土地退化”两部分的主要作者协调人。   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将有助于将这些国家面临的问题和具体现状纳入到分析和测算中,体现了各国、各区域土地的差异性,既全面又客观。一些人认为这是一份仅给发展中国家的指南,这是有失偏颇的。”   “农业、林业和其他类型的土地利用‘贡献’了人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与此同时,土地自然进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球化石燃料和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在报告发布会上,IPCC第三工作组联合主席Jim Skea强调,土地在全球各地的气候系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扩张已敲响土地退化的“警钟”   耕地扩张加剧水土流失   近日,“为亚马逊祈祷”的话题在社交网站上迅速传播,才让已燃烧了3周的巴西亚马逊雨林山火被公众知晓。不仅如此,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表示,近8个月已检测到7万起火灾,创近6年来最高纪录。自8月15日以来,已发现9500起山火,目前已进入紧急状态。据悉,当地山火在旱季频发,其原因与气候变化或有较大关系。在北美,因极端天气引发的大规模山体滑坡和山洪爆发,每年造成超过2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土地、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此次报告中着重强调的议题。那么土地与气候如何相互影响?贾根锁对此做出了回答,“气候变化与土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影响非常复杂。例如,在不同的气候带,土地受到的影响就体现出差异性。在多数中低纬度地区,升温可能会对作物生长较为不利。但在一些高纬度地区,升温在作物的生长季会产生有利的影响,这都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即便存在不确定性,毋庸置疑的是,气候变化对土地系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新风险。因此,未来各国如何进行土地管理将越发重要,可持续土地管理将非常关键。”   参与报告的多位科学家指出,土地受到气候变化威胁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土地用途变化带来的压力,造成多种形式的土地退化。   农业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在过去50年,需要灌溉的耕地面积增加了50%左右,使得很多地区淡水取水量增加,造成当地的气候系统变化。“耕地扩张也加剧了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机械化农业系统的扩张是造成亚马逊地区毁林的主要原因,这也对当地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压力。” 贾根锁说。   气候变化对粮食系统影响不断加深   4亿-6亿人将营养不良?   “都说食用肉类的碳足迹比素食要高很多,在座各位专家都是素食主义者吗?”在报告发布会现场,一位记者对报告作者团队提出了这个犀利的问题。本次特别报告共计107位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关于这个问题,贾根锁告诉记者,“因为全球不同区域的饮食结构、历史和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地域特征造成的食材局限性会对不同地区选择膳食有所影响。就像我们国家,南北方的居民口味差别很大,美国东西海岸居民的口味也存在不小差异。所以,我们不是鼓励全世界居民在短时间内选择素食,只是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方向,阐述一个事实——素食的碳足迹的确低于肉食的碳足迹。”   “我们不想对人们的饮食指手画脚”,IPCC环境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工作组主席Hans-Otto Portner说,“如果一些发达国家的居民能够减少肉类消费,政府给予激励措施,这对气候和人类健康确实是有益的。”   “在评估应对气候变化对粮食系统的影响时,我们发现了一组数据。全球现有8.2亿人依然挨饿,要么没粮食,要么买不起。而另外20亿人则面临肥胖问题。事实上,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已经对粮食系统产生巨大影响。”贾根锁告诉记者。   报告指出,1981年-2009年,印度气候变暖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5.2%,澳大利亚却通过改善管理方式、增强技术,有效防止了农作物产量下降。粮食系统在全球分布的天平或因气候及土壤条件、资金、技术、机制等区域性差异,进一步倾斜。   “未来,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热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会导致价格上涨、营养质量下降和供应链中断。”IPCC第三工作组联合主席Priyadarshi Shukla说。   IPCC的这份报告揭示的气候与土地现状并不乐观,但研究结果为各国政府提供了土地管理的思路。“希望通过此次报告,各国政府可以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概念和实践,通过多部门、多机构及多区域的协调,将有效性与协同性做到极致,在关注气候变化的同时,构建平衡、健康的生态系统。” 贾根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