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确定分子和免疫特征以指导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方案仍是一个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实验设计:
对III期试验S1400I中接受nivolumab单药治疗(nivo)或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治疗(nivo+ipi)的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癌(SqNSCLC)患者的组织和纵向血液标本进行多组学分析,包括多重免疫荧光(mIF)、计数泛癌免疫谱、全外显子组测序和Olink。
结果:
免疫基因表达谱或mIF免疫细胞浸润的较高免疫评分与ICIs反应和生存率提高有关,但调节性T细胞除外,调节性T细胞与接受nivo+ipi患者的较差总生存率(OS)有关。免疫细胞密度和CD8+GZB+ T细胞更接近恶性细胞与较高的无进展生存期和OS相关。非小细胞肺癌的寒冷免疫景观与较高水平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负担有关。LRP1B突变型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比LRP1B野生型肿瘤患者短。Olink检测显示应答者中LAMP3等可溶性蛋白增加,而无应答者中IL6和CXCL13增加。血清CXCL13、MMP12、CSF-1和IL8的上调与影像学进展前较差的生存率相关。
结论:
免疫细胞相对于恶性细胞的频率、分布和聚集可影响SqNSCLC患者的ICI疗效。高CNV负荷可能有助于冷免疫微环境。血液中的可溶性炎症/免疫相关蛋白有可能监测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ICI治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