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学分析揭示了与来自III期Lung-MAP S1400I试验的鳞状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获益相关的免疫特征》

  • 编译者: 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4-06-13
  • 目的:

    确定分子和免疫特征以指导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方案仍是一个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实验设计:

    对III期试验S1400I中接受nivolumab单药治疗(nivo)或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治疗(nivo+ipi)的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癌(SqNSCLC)患者的组织和纵向血液标本进行多组学分析,包括多重免疫荧光(mIF)、计数泛癌免疫谱、全外显子组测序和Olink。

    结果:

    免疫基因表达谱或mIF免疫细胞浸润的较高免疫评分与ICIs反应和生存率提高有关,但调节性T细胞除外,调节性T细胞与接受nivo+ipi患者的较差总生存率(OS)有关。免疫细胞密度和CD8+GZB+ T细胞更接近恶性细胞与较高的无进展生存期和OS相关。非小细胞肺癌的寒冷免疫景观与较高水平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负担有关。LRP1B突变型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比LRP1B野生型肿瘤患者短。Olink检测显示应答者中LAMP3等可溶性蛋白增加,而无应答者中IL6和CXCL13增加。血清CXCL13、MMP12、CSF-1和IL8的上调与影像学进展前较差的生存率相关。

    结论:

    免疫细胞相对于恶性细胞的频率、分布和聚集可影响SqNSCLC患者的ICI疗效。高CNV负荷可能有助于冷免疫微环境。血液中的可溶性炎症/免疫相关蛋白有可能监测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ICI治疗的疗效。

相关报告
  • 《结合基因组生物标志物指导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4-06-13
    • 目的: STK11、KEAP1和EGFR改变在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中指导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的临床价值仍有争议,因为一些具有这些拟议耐药生物标志物的患者显示出持久的ICB反应。对于这种疾病,迫切需要更特异的组合生物标志物方法。 实验设计: 为了开发一种对非小细胞肺癌ICB无反应性具有更高特异性的组合生物标志物策略,我们对254例接受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阻断单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75例接受全基因组测序(WGS)的发现队列和169例接受肿瘤正常大样本测序的独立验证队列。在低(《10 muts/Mb)或高(≥10 muts/Mb)肿瘤突变负荷(TMB)的情况下评估了STK11/KEAP1/EGFR改变对ICB无应答的特异性。 结果: 在低TMB病例中,STK11/KEAP1/EGFR改变是ICB耐药的高度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在发现和验证队列中,分别有0/15(0.0%)和1/34(2.9%)生物标志物阳性患者显示治疗获益。这与高TMB病例形成对比,在发现和验证队列中,分别有11/13(85%)和15/34(44%)的患者至少有一个STK11/KEAP1/EGFR改变显示出持久的治疗获益。这些发现得到了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析的支持。 结论: 在携带STK11、KEAP1和EGFR耐药生物标志物的患者中,意外的ICB反应几乎只在高TMB患者中观察到。考虑到背景中的这些变化,TMB为限制非小细胞肺癌的过度治疗提供了一种高度特异性的组合生物标志物策略。
  • 《免疫疗法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5-07-07
    • 手术仍然是肺癌的最佳治疗手段,但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进行手术,并且手术后的患者除了初始阶段预后效果一般。治疗手段正在快速迈向新的领域。癌症生物学的新见解导致新型药物的发现,相比于传统的铂的化疗方案,这些新型药物效果更好。一种基于免疫检查点的免疫疗法是肺癌治疗中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针对转移性患者的抗 PD 1 抗体的初步试验结果是目前已知的药物从未观察到的。确定患者对抗 PD-1/抗 PD-l1 的治疗方法的响应,必须要搞清楚几个关键问题,用以评估相联合治疗方式的作用,包括免疫检查点受体阻滞 (与手术,化疗,ITKs结合) 和通过降低全身炎症反应和改善营养状况来增强宿主的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