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开发用于太空飞行的3D打印工艺》

  • 来源专题:工业强基
  • 编译者: 张欣
  • 发布时间:2024-07-05
  • 航天部门的竞争对发射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降低成本和可重复使用方面。DLR项目3D LoCoS已经证明,增材制造可以在未来的太空推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Lampoldshausen的欧洲P8研究和技术试验台上,成功完成了3D打印燃烧室的热火测试。

    最大的安全性、高性能和长使用寿命是空间推进系统必须满足的重要要求。目前的推进技术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它们在成本效益和可重用性方面的表现才是衡量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的研究人员正在低成本空间组件3D打印项目(3D-LoCoS)中关注这些特性。重点是基于金属的增材制造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即3D打印工艺。这些方法使为新的空间组件更快、更具成本效益地生产技术演示成为可能。

    降低成本是空间部门的一个竞争因素

    DLR材料研究所项目负责人Jan Haubrich表示:“新的制造工艺是提高性能、提高成本效益的关键,也是为可重复使用的发射器技术铺平道路的关键。”来自结构与设计研究所、太空推进研究所、软件技术研究所和材料研究所的跨学科团队正在合作开展3D LoCoS项目,其目的是扩大“激光粉末床融合”(LPBF)增材制造工艺应用的可能。LPBF方法适用于特别复杂的结构。

    DLR太空推进研究所的Dmitry Suslov表示:“我们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具有特殊再生冷却概念的燃烧室,专门用于LPBF的制造过程。”铜、铬和锆的合金使燃烧室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导热性和耐热性。

    P8试验台上的新制造工艺

    在Lampoldshausen的P8研究与技术试验台上进行的热火测试表明,3D打印燃烧室的设计和制造过程都是成功的,该燃烧室能够产生25千牛顿的推力。Suslov指出,通过六次热火测试展示了这种新制造方法的巨大潜力和3D打印燃烧室的功能。现在DLR想迅速将这项技术引入工业应用。测试已经证明,增材制造为发动机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燃烧室的设计到测试台上的测试,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设计方法也被用于整个项目。

    金属基增材制造的创新

    Jan Haubrich表示:“与大多数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增材制造工艺实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组件生产方式,它相当新颖。未来,尤其是对于复杂的设计,它使组件能够更快、更具成本效益地打印。”然而,使用增材制造生产的材料与传统加工的材料表现不同,因此需要额外的测试和技术开发。后续项目将继续使用人工智能将铜燃烧室开发成可飞行的硬件。合作项目还旨在加强该技术向工业转移。

    燃烧室的发展

    在燃烧室的生产中使用3D打印必须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这是因为LPBF工艺的使用产生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会影响气密性、几何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特性,这些特性对设计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人员首先调查了新燃烧室设计的3D打印是否可行。通过材料测试和原型验证LPBF工艺和制造策略。新工艺使燃烧室能够在制造系统上单件制造。该系统必须具有特殊的尺寸,以适应一体生产长度超过60厘米的燃烧室。

  • 原文来源:https://www.dlr.de/en/latest/news/2023/03/dlr-develops-3d-printing-processes-for-use-in-spaceflight
相关报告
  • 《德国航天中心与3D Systems携手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喷射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1-02
    • SMILE项目的发动机喷射器,通过金属3D打印设计,获得了优异的混合燃烧效率、达到轻质特点且部件数量经过整合后显著减少,30个零散部件整合为一个整体性部件。 挑战: 为小型卫星运载火箭设计制造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喷射器 解决方案: 3DSystems鲁汶客户创新中心基于对增材制造丰富的设计经验,使用金属3D打印机ProX DMP 320和一种适用于高温应用的镍铬基超耐热合金LaserForm® Ni718 (A)达成德国航天中心要求。 成果: • 优化零件特性以提高性能 • 将喷射头部件从30个零散部件整合为1个部件 • 将喷射头部件重量降低10% 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中有个项目名为”欧洲SMall创新发射器“(也就是SMILE项目), 旨在设计一种小型卫星运载火箭,将小型卫星(最多达150千克)送入与太阳同步的轨道。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德国航天中心结构与设计研究所是14个参与项目的组织之一,并负责开发SMILE项目。该研究所对液体推进系统的关注是基于系统翻新和再利用的潜力,由此为小型卫星发射器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鉴于液氧/煤油发动机喷射头部件的高度复杂性,德国航天中心DLR与3D Systems客户创新中心CIC合作,设计了一个3D打印喷射器,以此来实现新性能。3D Systems公司鲁汶中心是全球四个致力于加速先进应用的中心之一,为客户提供开发、验证和商业化产品所需的资源。 德国航天中心决定采用3D打印喷射头,他们利用增材制造的关键优势,包括采用整体式设计来减少零件数量以及利用集成关键功能,如冷却流道,以此来更好的整体推进系统的性能。 通过金属3D打印的喷射头将30个零散部件整合为1个整体式部件,并减重10% 马库斯•库恩和伊利亚•穆勒在德国航天中心管理喷射头项目,他们表示因为3D Systems的金属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有成功的应用,所以他们此次选择3D Systems作为合作伙伴。库恩提到:“基于DMP金属打印技术在航空方面的成功,我们认为3D Systems非常适合提供喷射头的设计到制造,可以挖掘传感器集成、燃料和冷却剂分配的新可能性。” 火箭发动机的喷射器是燃料和氧化剂进入燃烧室的部分。成功的液体火箭燃料喷射器以特定方式推动部件,确保其雾化和适当混合,产生移动火箭所需的燃烧。 3D Systems的项目工程师科恩•惠特表示,德国航天中心设想的液体燃料喷射头包含几个性能都需要通过DMP打印技术才能办到:”优化性能和冷却功能、压力和温度传感器通道的复杂设计和简化装配和保持生产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这一切都需要ProX® DMP 320。” 对3D打印喷射头进行热火试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混合和燃烧效率 DMP金属打印可以帮助德国航天中心达成以下目标: • 通过燃料和冷却剂分配的新可能性,优化零件性能 • 易于实现三维路径压力和温度传感器通道 • 消除中间生产和装配环节 • 不受传统制造方法的限制,独立地优化热、质量和水力性能 • 避免装配故障点,提高整体设计的质量 • 减少加工步骤,生产集成度高的多功能喷射器 通过使用金属3D打印,航空航天中心能够彻底改变同轴喷射器的设计方法,无需多个组件,显著降低生产时间和成本。零件数量从30减少到1有助于最终减重10%,并消除了紧固处已知的故障点,有利于减少相关的质量管控措施,提升了系统性能。 用精密金属打印整合部件 3D Systems的应用工程师使用3DXpert软件来准备喷射头的文件进行打印。3DXpert是一款全方位的软件,涵盖了整个金属增材制造过程。3D Systems进行打印前准备工作,从而可以方便一处后处理众多粉末,同时还进行适印性检查,以便确保打印过程不会出现状况。 德国航天中心火箭喷射器的最终部件通过3D Systems的金属打印机ProX DMP 320进行打印,使用的材料是LaserForm® Ni718 (A),一种抗氧化和耐腐蚀的铬镍铁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耐疲劳性、抗蠕变性和持久强度,即使温度达到700?c,是高温应用的理想选择。 喷油器头内部的一个视图显示了金属3D打印所启用的复杂性 打印完成后,3D Systems的团队对零件进行热处理以缓解应力,并使用放电加工(EDM)将零件从成型平台上移除。 无模生产加速设计周期 通过DMP技术,航天中心能够快速集成和探索设计更改,无需耗时制作模具。这种能力对德国航天中心的设计周期至关重要,因为它在第一阶段设计和测试喷射头原型时只面临几个星期的准备时间。 库恩和穆勒表示:“Prox DMP 320和3D Systems丰富的设计知识使得我们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测试更多的设计方案。“ 金属3D打印帮助航空航天中心采用同轴喷射技术和双旋流喷射器元件,优化喷射头的氧化剂和燃料混合。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冷却方案,每一种都采用最小特征尺寸为0.2毫米、最大长度/直径比为45的细通道。该设计还集成了喷射头的铺膜特性,使工程师能够直接调整喷油器处的膜质量流量。 更经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性能 喷射头流量:蓝色=液化氧;橙色=煤油;红色=薄膜层;绿色=蒸腾冷却 航天中心通过直接将冷却剂分配系统与喷射器集成,使性能有所提升,工程师能够实施并独立控制壁面发汗和气膜冷却技术。当在喷射器内使用时,在燃烧室内热的一侧形成冷却剂膜,以保护壁面结构不受高热通量的影响。这种系统被认为比传统的再生冷却更容易制造和经济。 与陶瓷纤维基复合材料(CMCS)等复杂的陶瓷材料结合一起,航天中心和3D Systems开发的设计和制造方法有可能支持为了喷射头开发的结构和系统被多次重复使用,并将技术转移到其他应用中。 3D System_5 带有3D打印喷射头和陶瓷燃烧室的液化氧/煤油火箭喷射器装置 为了评估新的设计,德国航天中心对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以估计每种推进剂的燃料分布和进给线的相关压力损失。随后的冷流试验表明,数值和实验测量数据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西班牙的PLD Space(SMILE项目的合作伙伴)对最终3D打印喷射头进行的热火测试表明,与航空中心设计的火箭推力室组件相结合后,具有良好的混合和燃烧效率。 展望未来,金属打印支持的新设计和制造工艺将继续支持更复杂的几何结构,通过减少生产步骤来加快上市时间,优化材料和零件的使用,不断改进性能,提高结构完整性以延长喷射头的使用寿命。 穆勒表示:”我们认为可以肯定地说,与传统方法制造的先进的同等零件相比,3D打印喷射头的集成功能更优越,生产时间和成本也更低。“ 航空航天领域的金属增材制造 金属3D打印已经成为航空和航空航天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因为它的优势与该行业的关键需求保持一致,包括减轻重量、节省燃料、提高运营效率、部件整合、加速上市时间和减少对零部件的存储要求。 最近的项目已经证明3D Systems的DMP金属3D打印技术在航空领域的有效性: • 第一台3D打印射频(RF)滤波器经过测试和验证,可用于商业通信卫星。空中客车防务及航天公司的新过滤器比以前的设计减少了50%的重量 • 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与3D Systems合作,钛支架减重25%,比传统方法制造具有更好的刚度-重量比 • 在欧洲航天局(ESA)的一个项目中制造的发动机部件,做到了减轻重量,简化装配,加速制造,并使后期设计更容易适应 • 一种经过拓扑优化的飞机支架,重量减少70%,满足GE航空所有功能要求
  • 《NASA开发新的航天级3D打印铜合金粉末》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3-22
    •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3D打印铜合金材料,并通过该材料和选区激光熔化3D打印设备制造了一种火箭推进部件。 这一新材料是GRCop-42,它是一种高强度,高导电率的铜基合金,由NASA 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MSFC)和俄亥俄州的美国宇航局格伦研究中心(GRC)的团队创建。 图:NASA 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进行3D打印喷嘴的热火试验。 来源:NASA / MSFC。 高导热性、蠕变性和高温强度 GRCop-42 铜合金粉末可用于生产近乎完全密集的3D打印部件,如火箭燃烧室内衬和燃料喷射器面板。 GRCop-42 3D打印铜合金粉末还有一个“前身“-GRCop-84。根据3D科学谷的市场观察,NASA 从2014年开始开发这种用于制造火箭燃烧室的GRCop-84 3D打印铜合金粉末。 继2016年和2017年,NASA 在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对3D打印的GRCop-84组件进行热火试验后,该团队开始开发GRCop-42。NASA 希望通过该材料具有与GRCop-84相似强度,但具有更高导热率。NASA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该材料制造的增材制造发动机燃烧室组件将“超过传统方式制造的上一代产品”。 整个2018年,NASA团队对GRCop-42 金属粉末进行了测试,通过选区激光熔化3D打印技术证明了其可加工性。这类增材制造设备此前被用于制造GRCop-84 铜合金粉末材料。 NASA研究团队在测试过程中使用Concept Laser M2 金属增材制造系统制造了25个小组件,打印层厚为之前制造GRCop-84材料时的50%(0.045mm)。 研究人员观察到,用GRCop-42 材料3D打印的组件冷却得更快。NASA研究人员通过热等静压机(HIP)进行后处理,从而降低金属孔隙率,然后将组件送至格伦研究中心进行其他后处理和室温拉伸测试。 NASA 测试结果发现,由GRCop-42制成的3D打印金属部件表现出高导热性,优异的蠕变(变形)性和高温强度。 NASA团队预计将通过构建更大的3D打印组件,来测试GRCop-42 铜合金粉末的参数集。 3D科学谷Review 铜是一种导热性和反射性极佳的材料,这一属性也使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在进行铜合金零件增材制造时充满挑战。铜金属在激光熔化的过程吸收率低,激光难以持续熔化铜金属粉末,从而导致成形效率低,冶金质量难以控制。 根据3D科学谷的市场观察,多家火箭制造企业在开发铜合金3D打印工艺,并通过这一技术制造功能集成的火箭发动机部件。 Aerojet Rocketdyne在火箭铜合金推力室3D打印领域取得的突破,为制造新一代RL10发动机带来了可能性。3D打印铜合金推力室部件将替代以前的RL10C-1推力室部件。被替代的推力室部件是由传统工艺制造的,由多个不锈钢零件焊接而成,而3D打印的铜合金推力室部件则由两个铜合金零件构成。 相比传统的制造工艺,选区激光熔化3D打印技术为推力室的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自由度,使设计师可以尝试具有更高热传导能力的先进结构。而增强的热传导能力使得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更加紧凑和轻量化,这正是火箭发射技术所需要的。 从事小型火箭制造与发射的航天初创企业Launcher 也测试了铜合金火箭发动机部件。Launcher去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概念验证发动机E-1 ,这是一种3D打印铜合金(Cucrzr)发动机部件,集成了复杂冷却通道,这一设计将使发动机冷却效率得到提升。 图:Launcher与3T、EOS 开发的3D打印铜合金火箭发动机部件 NASA在2015年取得了铜合金部件3D打印方面获得进展,制造技术也是选区激光熔化3D打印,打印材料为GRCo-84铜合金。NASA用这项技术制造的3D打印零件为火箭燃烧室衬里,该部件总共被分为8,255层,进行逐层打印,打印时间为10天零18个小时。 这个铜合金燃烧室零部件内外壁之间具有200多个复杂的通道,制造这些微小的、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内部通道,即使对增材制造技术来说也是一大挑战。部件打印完成后,NASA的研究人员使用电子束自由制造设备为其涂覆一层含镍的超合金。NASA的最终目标是要是要使火箭发动机零部件的制造速度大幅提升,同时至少降低50%的制造成本。 根据3D科学谷的市场研究,国内金属3D打印企业铂力特已在铜金属激光成形领域取得了进展,研制出针对难熔金属和高导热、高反射金属的3D打印工艺,实现了复杂流道的铜材料制造工艺,成功制备出3D打印铜合金尾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