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减产 国际油价半个月怒涨超过11%》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18
  • 进入2019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举扭转去年年末的颓势,一路飘红。Wind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布伦特原油和纽交所原油价格分别实现“六连涨”和“七连涨”。受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带动,国内原油期货价格昨日也出现大涨。

    至1月16日记者发稿时,布伦特原油和纽交所原油的价格分别超过60美元/桶和52美元/桶,与2018年12月末的最低价相比,每桶价格均上涨超过10美元。

    在2019年1月2日至15日期间,布伦特原油期货的最大涨幅已超11%,纽交所原油涨了14%,国际原油价格在开年的这波涨幅已基本填平了2018年12月份的跌幅,目前价格已与2018年11月下旬的价格相差不多,但与2018年10月3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高点86.74美元/桶相比,仍存在30%的价差。

    去年涨了三个季度,第四季度跌超30%

    国际油价在2018年先扬后抑,前三季度一路上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超越80美元/桶大关。但进入四季度后,国际油价呈现下跌趋势。Wind数据显示,2018年四季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累计下跌34.72%,一度跌至50.22美元/桶低点。

    盛达期货研报观点认为,在2018年前三季度原油期货价格上涨的趋势中,曾出现两波回调,第一次为2018年2月初的美股回调曾带动原油价格回落;第二次回调出现在2018年5月底,因市场担忧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产量恢复等因素,曾导致6月至8月中旬出现回调。

    盛达期货认为,持续性单边上涨依赖于经济增长预期在四季度前维持稳定,导致原油价格涨幅超出预期。进入四季度后,经济增长预期下调成为共识,原油价格因此具备了下跌理由。

    盛达期货表示,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通常发生在经济扩张期,配合库存的下降。当经济处于下行趋势,叠加库存的上升,原油价格更容易出现大幅下跌。经济增速和总需求仍是决定原油价格走向的核心,供应量的变化则会放大价格变动的幅度。

    今年油价涨了半个月,填平去年12月跌幅

    2019年的消息面有所转变,受减产消息的刺激,国际原油价格最终止跌上扬。截至2019年1月15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今年以来的涨幅超11%,纽交所原油涨了14%,国际油价开年这波涨幅已基本填平2018年12月份下跌留下的坑。

    减产协议进入落地实操阶段是开年的一大利好。据悉,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于去年年末达成协议,同意从2019年1月开始减少原油日产量120万桶,持续时间为6个月。中辉期货观点认为,“减产预期修复了投资者对后市原油价格看涨的情绪,加上市场风险偏好情绪的升温,最终引发原油价格超跌反弹。”

    中信建投也在研报中称,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表示,俄罗斯今年1月的原油产量每天将减产5万桶。贝克休斯布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当周,美国石油活跃钻井数减少4座至873座,连续2周下降。综合来看,供需面的利好效应仍存,预计短期原油价格或维持震荡偏强走势。

    中国石化新闻网此前曾报道称,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的能源大臣法利赫在年初表示,沙特计划将1月和2月的原油出口量分别降至720万桶/日和710万桶/日。

    国内油价结束五连跌,机构提示回调风险

    基于开年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也有所上调。发改委官网显示,自2019年1月14日24时起,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均上调105元,就此结束国内油价“五连跌”。隆众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徐雯雯分析称,以油箱容量50升的普通私家车计算,此次调价后,车主们加满一箱油将多花4元左右。

    多家研究机构分析认为,国际原油市场的利空因素仍在,油价难言见底,下半年或存在回调风险。

    其中,华泰期货观点认为,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情绪仍在持续修复,原油作为风险资产亦受到支撑,但当前现货基本面总体处于“供需两淡”格局。“1月份是全年库存积累最多的月份,基本面不足以支撑油价持续强势反弹。当前全球成品油库存压力依然偏大,终端消费不足以支撑炼厂的高开工率,炼厂利润处在被压缩状态。”

    华信期货观点认为,虽然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在2018年12月7日决议减产120万桶/天超出市场预期,但因美国原油产量增长过快、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原油需求增长变慢、美国汽油需求见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还不能断定原油价格已经到底。“对于2019年原油走势,我们更倾向于围绕45美元至60美元/桶(WTI)的区间震荡,不排除向下突破40美元/桶的可能性,向上超越70美元/桶的概率较小。”

    中金公司预计,2019年布伦特原油均价将运行在65美元至70美元/桶的范围内,较2018年71.15美元/桶的均价存在8.6%的回落风险。中金公司表示,我们看涨2019年上半年的国际油价,布伦特油价有望突破70美元/桶,理由是欧佩克减产的落地、潜在的美国加息进程延缓等因素。中金公司认为,2019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存在回调风险,主要是受到美国页岩油管道投入运行的影响,页岩油产量的增长态势有望恢复。

    在中金公司眼中,今年中国油气行业的主线是:上游油气勘探开发步伐加快;资本开支有望持续攀升,并与油价脱钩,主要是为了响应中央“增储上产”的政策,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油气改革持续推进,释放红利,有望重塑国内石油行业的竞争格局,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相关报告
  • 《美国天然气半个月上涨50%》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19
    • 与国际油价近期持续下跌进入熊市相比,美国天然气期货进入11月后走出独立行情,半个月上涨近50%,气候与库存等因素成为幕后推手。 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成为了市场热点,与原油相比,天然气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要小很多。不过受天气及库存因素影响,周三(14日)美国天然气期货的走势几乎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八年内最大的单日涨幅也让大家看到了天然气身上蕴含着的巨大“热量”。 寒流叠加低库存,天然气牛气冲天 与原油有所不同的是,天然气价格周期性波动的特征非常明显,每年四季度起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库存数据和冷空气成为了主导气价涨跌的主要因素,只是今年的行情来的比以往更加猛烈。 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 12月天然气合约周三上涨73.6美分,涨幅18%,刷新2010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收报4.83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与月初3.2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相比,短短半个月时间美国天然气期货已经累计上涨近50%,刷新2014年7月以来新高。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上周公布的数据,目前美国的天然气库存3.2万亿立方英尺,此季节水平已经降至近15年来最低,较去年同期和五年均值下滑15%。当然库存下滑并不足以解释近期天然气的疯狂走势,天气因素成为了最大的催化剂。去年底结束供暖季后,美国的天然气库存回到了季节性低位,而在夏季美国热电厂传统的库存回补阶段,今年异常炎热的夏天让各地空调的需求大幅增加,阻碍了天然气的“蓄水”进程。 当大部分气象专家预测随着厄尔尼诺现象在太平洋上持续扩张,今年美国北部将会迎来相对暖和的冬天之时,寒流用现实击碎了所有的预测。11月的第一周,美国各地的气温还与历史均值及去年同期相仿。11月5日起,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跌至了历史均值的下方,采暖供热的需求因此大幅增加。根据美国气象预测中心的最新预报显示,这种低温天气未来一周将继续影响美国北部及东部人口密集地区,12月的情况可能会更糟糕,这将对原已捉襟见肘的天然气库存形成巨大挑战。EIA预计,由于价格上涨,取暖费用将同比上涨5%;但如果温度比去年低10%,天然气成本将上涨16%。 能源咨询机构Gelber&Associates首席市场分析师巴亚兹特格鲁(Kent Bayazitoglu)表示,显然人们愈发担心美国可能没有足够的天然气储备来度过严冬。从目前的情况看,不断上涨的气价将使得利用天然气发电的厂商逐步减少运行时间,以维持足够的库存。而煤炭相对便宜的价格,将让它成为供暖的新宠。 当然,美国自己并不缺少天然气。随着页岩气技术的不断成熟,今年美国平均每天生产天然气832亿立方英尺,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出口超过100亿立方英尺,较两年前上升了近50%。这些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运输到墨西哥,制成液化天然气(LNG)后通过油轮运往海外市场。市场预计,一旦气价继续上涨,可能会影响LNG的出口。 未来会怎么走? 天然气未来在全球能源版图中的地位将愈发重要。根据国际能源署本周二(11月13日)发布的《2018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由于减少空气污染举措的推动LNG使用量增加,预计到2030年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仅次于石油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来源。2040年之前全球天然气需求将每年增加1.6%,到2040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比现在增加45%。 标普全球普氏分析(S&P Global Platts Analytics)北美地区天然气与电力研究主管里达什(Rich Redash)表示,市场对于未来的预期完全转向了强劲的供暖需求。人们开始相信11月,甚至整个冬季将变得比以往更为寒冷,而为此准备的天然气库存的充足性开始引发担忧情绪。 除了页岩气之外,美国天然气还有另一个重要来源——开采原油时产生的伴生气。然而近期油价的低迷走势可能会影响生产商的采油热情,进而影响这一部分的产量。周三,国际油价终于结束了史无前例的十二连跌,有关欧佩克考虑减产140万桶/日的消息提振了部分市场信心。 对此,里达什表示,与国际油价类似,北美天然气的价格现在完全被供需关系和库存水平所左右。现在的市场很焦虑,这一点和原油很像,天气和库存,未来的走势就看这两点。 而对冲基金则早已做好了自己的选择——全力做多。根据上周五(11月9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最新数据,天然气期货的净看涨头寸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看多看空比达到4:1,距离十月中旬创下的高点一步之遥。
  • 《“欧佩克+”减产救市压力陡增》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11-06
    • 随着“欧佩克+”新一轮减产进入关键阶段,市场对于产油国“减产救市”的前景予以了极大关注。根据此前达成的协议,7—12月“欧佩克+”联盟的第二阶段减产规模为770万桶/日,但在欧美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前提下,国际油价反弹前景并不乐观,目前两大基准原油价格依然徘徊在40美元/桶。在国际能源署(IEA)发出了“市场容纳石油能力仍有限”的最新预警之后,业内普遍呼吁“欧佩克+”重新评估明年1月开始的第三阶段的减产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和沙特虽然一致认可减产合作的重要性,但减产联盟内部的分歧却让两国维持和推进联盟进一步合作变得愈发艰难。   俄沙重申减产重要性    近日,俄罗斯和沙特先后进行了两场电话会议,讨论“欧佩克+”的合作前景。其中,在第一场电话会议上,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减产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同意继续合作并严格遵守减产协议以实现既定目标,并强调要维持石油市场平衡。而在第二场电话会议中,二人围绕减产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讨论”,并重申了在这一领域密切协调合作以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的意愿。俄罗斯和沙特随后发布共同声明称,新冠肺炎疫情给石油市场带来严重影响,需求持续低迷以及市场反弹乏力敦促产油国加强合作。面对“2021年国际油市可能继续疲软”的普遍预期,这两场会议被业内解读为俄罗斯、沙特两国共同维持和推进“欧佩克+”联盟合作减产的又一次努力。值得关注的是,“欧佩克+”下一轮部长级会议将于11月30日—12月1日召开,俄罗斯和沙特赶在会议召开前“通气”,无疑体现出两国对合作减产的重视。彭博社指出,沙特和俄罗斯自3月爆发“价格战”并最终于4月达成新一轮减产协议以来,从未在如此短时间内“如此频繁”地沟通,这凸现出平衡石油市场供需的紧迫性。据悉,“欧佩克+”此轮减产首阶段为今年5月1日至6月30日,减产规模为970万桶/日;第二阶段为今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减产规模为770万桶/日;第三阶段为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30日,计划每天减产580万桶。 市场容纳能力仍十分有限    按计划,“欧佩克+”现阶段770万桶/日的减产量将于今年底结束,明年1月开始执行下一阶段580万桶/日的减产量,届时,国际原油市场将多出近200万桶/日“新增”供应量,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石油市场未来的走势令业界颇为堪忧。IEA指出,市场在未来几个月容纳额外石油供应的能力有限,油市平衡“仍然脆弱”,“欧佩克+”明年减产幅度缩减的计划将使市场处于不稳定状态。目前,欧美国家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这给未来几个月的石油需求前景带来极大压力。事实上,“欧佩克+”部分国家已经开始酝酿增产事宜。《金融时报》日前报道称,随着沙特等国的“自愿额外减产”结束,加上部分成员国未能严格遵守减产协议,7月,欧佩克石油产量增加了约100万桶/日,至2332万桶/日,创4月达成减产协议以来的最大增幅。有分析师指出,伊拉克、阿联酋、尼日利亚三国近几个月的石油产量均超过了各自配额,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也高于减产协议的要求。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和阿联酋能源部长马祖鲁伊10月中旬时透露,“欧佩克+”暂时仍会按计划推进减产,但下一阶段或将放宽产量限制。对此,大型石油贸易商呼吁“欧佩克+”切勿盲目增产。维多和托克认为,石油需求可能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市场应该在此期间继续压低库存,以防止油价再度崩盘。贡渥则表示,如果“欧佩克+”明年开始按计划增产,全球石油库存下降将停滞。    会否推迟增产仍存分歧    10月19日,“欧佩克+”召开了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会议,虽然并未就明年增产一事进行表决,但声称在“减产保价”方面承受了巨大压力。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表示,全球石油需求目前仍然低迷,“欧佩克+”应该采取行动以防局势进一步恶化。路透社援引一位不具名的欧佩克代表的话称,部分“欧佩克+”代表在讨论推迟增产的可能性,有代表提出,至少要到2021年第一季度结束再开始增产。根据彭博社日前披露的一份来自“欧佩克+”的内部报告,该减产联盟认为,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仍然存在下滑的可能,供给再度过剩的预期正在走强。据悉,不受减产协议约束的利比亚近期石油产量持续增加。IEA数据显示,利比亚最近几周石油产量增加了4倍,至50万桶/日,年底前该国日产量还可能再增加20万桶,这可能成为“欧佩克+”延后增产的一大促因。不过,对内部分歧严重的“欧佩克+”而言,能否就延迟增产达成一致仍然有待考察,因为大部分产油国都需要依靠出产更多石油来增加收入,已经几乎无法“自我约束”产量了。油价网撰文称,油市持续疲软加剧了“欧佩克+”减产联盟内部的紧张局势,一些产油国已经厌倦了通过限制自身的产量来平衡其他产油国的过剩供应,就连沙特都明确表示会成为最后一个产油国,这似乎预示着该国对于恢复产量势在必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