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促进会成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9-10
  • 南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促进会成立大会在南京江宁区举行。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促进会,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的配套咨询机构,由南京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相关企业、社团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按照平等互利合作的原则自愿组成,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据介绍,促进会还特别邀请单忠德、赵淳生、朱美芳、严纯华等6名“两院”院士在内的20名专家担任顾问,为促进会开展工作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提供高端智库支撑。

相关报告
  • 《北京集成电路学会成立,促进四圈有效破圈》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李衍
    • 发布时间:2022-12-20
    • 据芯思想微信公众号报道,2022年11月24日,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集聚北京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优势,在各方的积极推动下,北京集成电路学会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会议选举产生北京集成电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清华大学教授、北京超弦存储器研究院院长魏少军任北京集成电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陈小男任北京集成电路学会秘书长,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任北京集成电路学会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 北京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一极,是产业链完整度最强的地区,为集成电路学科建设、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北京集成电路学会的成立,是发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优势和推动集成电路学科、技术、产业跨界融合的需求,对于构建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生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更加重要的是,北京集成电路学会的注册地址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北京重点打造的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以中芯国际、北方华创为龙头,覆盖设计、制造、封测、装备、零部件及材料等环节完备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率先在中国大陆建成首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产业规模占北京市一半,一批代表企业及研发机构承接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在关键装备及材料、先进工艺开发及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成果。 《"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设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中提出,引领集成电路自主可控发展。以自主可控为导向,率先组织开展集成电路产学研用一体化突破,推动芯片设计、先进制造、关键设备、零部件、核心材料、先进封测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布局图像传感器、超高清显示、存储、车规、国产CPU、功率半导体(IGBT)等芯片设计细分领域;强化制造领域引领地位,加快中芯国际产能提升,支持存储器芯片快速量产;提升关键设备核心竞争力,实现刻蚀、薄膜、离子注入等关键装备全布局,形成区域集中、协同发展的集群效应;联合攻关金属部件、硅基及陶瓷等非金属部件、电子部件的供应安全问题,重点关注光刻机核心部件,支持光学镜头、激光光源、工件台及计算光刻软件等规模化应用,探索光刻机整机测试平台建设;填补核心材料产业空白环节,实现光刻胶、溅射靶材和专用气体等材料国产化突破;加速先进封装工艺和测试能力落地,满足国产CPU、显示驱动和5G射频产品封测需求,补齐区域短板。 当然,北京高校在集成电路领域也有优势,2021年10月26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全国首批18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北京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4个高校中,北京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入选;在IEDM、ISSCC、VLSI三大顶级IEEE会议中,中国共入选437篇论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贡献了209篇,约占一半。 学会成立后,将突出学科建设、科学普及、人才培养、产学研用融合等重点,通过建立青年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创办学术刊物、打造品牌活动、举办学科竞赛等形式,将有效整合高校、院所和企业的资源,推动北京集成电路领域全链条的产业发展,促进集成电路领域的教育圈、学术圈、科研圈、产业圈的有效破圈,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2022年8月6日下午,作为全国首家省级集成电路学会,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召开。
  •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智能用电产业促进委员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16
    • 2018年5月10日,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智能用电产业促进委员会主办,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智能用电产业促进委员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顺利召开。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游敏、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科技处处长孙嘉弥、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副总经理赖征田、工信部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陆峰等嘉宾出席会议。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文炤主持大会。 本次大会充分发挥智能用电促委会的平台服务功能,为会员间的业务合作和产业资源对接提供深入沟通的交流机会。本次大会,30多家会员单位,60余位智能用电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围绕人工智能、智慧地产、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及智能用电发展趋势等热门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大会伊始,智能用电产业促进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文炤作开场致辞,他指出智能用电产业促进委员会充分发挥了平台服务功能,通过开拓市场、规范标准,为广大会员单位提供“跨界、联合、增值、共享”的机会,三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未来,国电通公司作为智能用电产业促进委员会的秘书长单位,将继续秉承初心、一如既往的支持和服务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平台服务功能,积极推动智能用电行业更好、更快发展付出自己的努力。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游敏为大会致辞,游秘书长指出未来的数字信息时代是个跨界竞争、合作共赢的时代,随着我国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智能用电行业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和机遇!会员单位可以通过联合增强力量、通过共享扩大资源,相信通过广大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智能用电促委会必将担当起新的市场开拓角色,发挥更好的平台服务功能。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科技处处长孙嘉弥作嘉宾致辞,孙处长指出,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智慧能源领域的发展,对智能用电促委会在电力行业的耕耘表示感谢。2017年,国家能源局公布了首批55个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能源互联网已进入全面试点建设阶段,希望智能用电产业促进委员会充分发挥产业引领作用,推进智能用电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智能用电产业促进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副总经理赖征田在致辞中指出,长久以来,国网信产集团全力支持并高度赞扬国电通公司为智能用电产业促进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未来,希望国电通公司切实履行好秘书长单位的职责,不断凝聚共识,为广大会员提供更好的平台服务和发展机会。希望各会员单位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在积极服务居民生活智能化的同时,为我国智能用电产业发展和国家节能减排做出更大贡献! 大会特邀专家唐新忠作了主题为“智能用电产业促进委员会参与雄安新区建设交流分享”的专题报告。报告指出,综合能源是雄安市民中心建成后正常能源供应运转的基础,也是雄安新区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智能用电产业促进委员会将在雄安新区持续推进智慧能源管控系统、智能家居项目的落地,积极推动源网荷协调发展和友好互动,不断提高用户侧深度参与系统调节的能力。 智能用电产业促进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姚国风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2017年智能用电产业促进委员会在落实国家政策、引导产业创新驱动、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做了积极贡献。2018年,智能用电产业促进委员会将认真落实“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战略,服务智慧地产与智能家居市场,提升协会的社会品牌影响力。同时要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建设,努力发挥智能用电促进委员会的整体优势。 工信部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陆峰就人工智能及信息消费产业政策做深度解读。 金茂绿建总工程师王福乔就金茂绿建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做全面介绍。 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守相作题为《智能用电工程实践发展与展望》专题报告。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咨询服务业务中心专家罗亦、朱友卫作题为《能信-智能社会的信用基石》专题报告。 智能用电产业促进委员会自2014年6月成立以来,经历近四年的发展,会员单位已达60余家。其中包括中国电科院、国电通公司、阿里巴巴、美的、海尔、海康威视、古北电子(BroadLink)、格兰仕、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会员单位,覆盖了从芯片生产、模块模组、软件解决方案到整机制造、应用开发和云服务等各个领域的企业,涉及电网、电力装备、家电、电子、互联网、地产等多个行业,形成完整的智能用电产业链。 展望未来,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智能用电促委会将通过平台合作、资源共享,团结各会员单位一道打造良性生态产业圈,竭力反馈社会,促进智能用电产业服务数字经济,为我国国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